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109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9]
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测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测试卷
I 阅读鉴赏(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1)或(2),(3)或(4),(5)或(6),(7)或(8),各选1题,共可选择4题)
(1)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螟》)
(2)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千里黄云白日曛, 。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杜牧《过华清宫》)
(5)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8)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二)诗(词、曲)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4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依然歌舞不休。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描写了阁之高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景象,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倒映在水中,天天悠然飘浮。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斗转星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空自奔流。
3.请略谈你对本诗末句“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理解(5分)
浏览完整试题
4.请简要从行文结构或抒情方式方面赏析本诗(4分)
(三)文言文阅读(20)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5-6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夫夷以近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可以无悔也
6.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译文: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7-8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7.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8.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展开余下试题
(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译文: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文: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文学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学文段,然后回答9-10题
香山看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地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侃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勃,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分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惟有扎根于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
接下来便是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暖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落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一裸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在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如倒挂的金钟。蓝天上,风吹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柿树。北方的柿树。
树的根部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
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9.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作者看叶,也是看树,叶中有树的“心思”,叶是树的“眼睛”。叶和树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共同昭示着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
B.文中联想到“霸王别姬”的故事,不仅是对那种甘愿为所爱而死的情操的称颂,也流露出对顶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慨的感佩。
C.文末说“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采用了化实为虚的写法,表达了对树的百折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的由衷赞美。
D.文章由叶及树,由树及人,将人与树进行对照,丰富了意蕴,深化了主旨。联想丰富,缝合自然,情、景、意三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E.作者文笔酣畅,思古接今,语言工巧,饱含激情。特别是拟人、比喻、反问、对偶等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问题(12分)
(1)当作者看到了秋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便想到了京剧舞台上的虞姬。作者觉得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2)面对山谷中的树,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的感慨?(3分)
(3)结合文意,你认为秋风中的柿树在“试图向我们证明”什么?(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实用阅读(18分)(“实用阅读”必修课包括新闻、传记、议论文、科学小品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11-12题
(1)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2)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3)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乌鸦,俗称“老鸹”,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
B.乌鸦的杂食性帮我们人类清理了不少垃圾,被誉为“城市的清道夫”。
C.乌鸦的叫声“哇哇……”的,没什么美感,既难听又不吉利。
D.“乌鸦喝水”的故事,说明乌鸦的聪明是早被注意,有目共睹的。
E.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干扰。
F.沈阳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急剧向四周扩展,城市靓丽起来了,但也破坏了乌鸦的生活环境。
12.阅读上面的几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12分)
 
上一篇: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20例
下一篇:
阳光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高中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