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4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2005年中考模拟试卷
"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题80(含答案)
一、书写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拨两的交易未免落个lìn牡亩衩?   
   二、名言名句默写(8分)
   2、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文中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每小题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② ,背灼炎天光 。 
   ③千嶂里, 。 
   
   ④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语段修改(6分)
   
   3.下面一段文字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请按要求完成。
   
   (a)青少年生活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中,(b)随着现代化社会逐渐城市化,(c)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许多专家呼吁,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适当开设关于提高野外生存能力的课程……昨日,来自全市的400余名中小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野外生存挑战赛。据悉,以野外生存为主题的创新素质挑战赛在我市尚还是第一次。
   
   ①文段中划直线的(a)(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 
   
   ②文段中加点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改为: 
   ③文段中有一处表意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解释句中划线的词。(3分)
   
   A连月不开 开: B薄暮冥冥 薄:
   
   C至若春和景明 景: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分别是怎样的?(2分)
   
   五、课文自主解读(7分)
   
   7、①故乡,是令人魂牵梦萦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可在《故乡》一文中,为什么当“我”离开故乡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呢?
   
   ②结合《我的叔叔于勒》和《麦琪的礼物》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西闾过东渡河
   西闾过东渡河,中流而溺,船人接而出之,问曰:“今者子欲安之?”西闾过曰:“欲东说诸侯王。”船人掩口而笑,曰:“子渡河,中流而溺,不能自救,安能说诸侯乎?”西闾过曰:“无以子之所能相伤为也。子独不闻和氏之璧乎?价重千金,然以之间纺,曾不如瓦砖①。隋侯之珠②,国之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骐骥騄駬③,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之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干将镆铘④,拂钟不铮,试物不知,扬刃离金、斩羽、契铁斧,此至利也,然以之补履,曾不如两钱之锥。今予执楫乘扁舟,处广水之中,当阳侯⑤之波而临渊流,适子所能耳。若试与子东游说诸侯王,见一国之主,子之蒙蒙,无异乎未视之狗耳!” (《说苑•杂言))


浏览完整试题   注:①瓦砖:纺锤,织布用的工具。 ②隋侯之珠:又名隋珠。相传春秋时隋侯曾救丈蛇,蛇衔夜明珠来报答。它与和氏璧同为稀世珍宝。③骐骥騄駬:两种良马名,这里泛指宝马。④干将镆铘:镆铘即莫邪。干将镆铘同为古代闻名天下的名剑。⑤阳侯:传说中的波神。 
   8.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A. 曾不如瓦砖 曾: B. 此至疾也 疾: 
   C. 今执持楫乘扁舟 执: D.适子所能耳 适:
   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子渡河,中流而溺,不能自救,安能说诸侯乎?
   
   (2)无以子之所能相伤为也。
   
   10.读了这则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发?(5分)
   
   
   
   
   七、现代文阅读(25分) (一)儿童如诗 赵思运
   我一直认为,儿童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洞察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愣得哑口无言”。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像和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在哪一家刊物上读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到这首诗都会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的尊重,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2003年第5期《散文选刊》)
   
   11、为什么说“儿童如诗”?
   
   
   
   12、第五段中说,“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3、在上帝的眼中,成年人都是盲人,这些盲人如何寻找光明?
   
   
   
   (二)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展开余下试题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摘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
   14、结合课文内容,请概括作者笔下“眼泪”的内涵。
   
   15、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句作答)
   
   16、读罢此文,请说说你经历的或是听说的一次流“眼泪”的经过。
   
   七.作文(50分)
   
   俗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向前跨出一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山顶的溪流勇敢地跨越岩石,形成蔚为壮观的瀑布;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电话就此诞生了,而在此之前,爱迪生及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
   
   请以“再跨出那一步”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04-05年初三复习题答案
   
   1、吝
   
   2、直挂云帆济沧海 足蒸暑土气 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
   
   3、①bac ②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的培养 ③“尚”或“还”
   
   4、开:放晴 薄:迫近 景:日光
   
   5、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眼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横生十分悲伤。
   
   6、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物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
   
   7、
   
   8、A连……都、还 B快速 C拿 D刚刚、恰恰
   
   9、您渡河,在河中间掉进水里,自救都不行,还怎么能说服诸侯呢?
   
   不要用你的长处来中伤、诋毁我。
   
   10、人各有所长
   
   11、(1)儿童是泛神论者,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2)儿童用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12、美好的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
   13、应该以成年人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厚厚的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补充:
   
   1、文中引用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一首小诗,其作用是什么?
   
   答:即使灾难来临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
   
   2、文章结尾说:“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这里的“迷茫”与“光明”分别指什么?“诗歌”和“儿童”共同点是什么?
   答:“迷茫”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人们进入一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
   “光明”是指人类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存在状态。
   诗歌和儿童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以一种诗性的、神性的方式去观照生活和世界。
   
   
   
   14、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不能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谬(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15、人们因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16、.略
   
   补充: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不超过25个字)
   答: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
   
   2、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说明。(不超过 30个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评分标准同中考评分标准 (125.93.180.5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5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