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2006年黄冈中学高三第一轮高考复习语文单元测试题(九)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一轮考点测试题(九)
语文学科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留①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及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②,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后汉书•列女传》)
注:①陈留:陈留郡,地名。    ②坟籍:古书典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博学有才辩                       才辩:有才能,善于辞令。
B.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       涂炭:遭受火灾。
C.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无子:没有子女。
D.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悲愤:悲痛愤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①适河东卫仲道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①文姬为胡骑所获
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②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D.①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把文段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
 译文: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文:                                                                           


浏览完整试题(3)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译文: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的一组是(2分)                   (   )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适河东卫仲道。
  ③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④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⑤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⑥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蔡文姬出身名门,一生命运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的。
B.曹操因为与蔡文姬之父蔡邕素来交好,又赏识蔡文姬的超人才华,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她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已成死罪,是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曹操同情她和董祀,追回了判决文卷,董祀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诗文,并能以笔墨抄写下来,没有一点遗落和错误。
(二)读文答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高祖引师趣霍邑                  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            发:打开
  D.及将旋,谓左右曰                旋:回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遇小敌即班师
②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D.①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②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太宗潜图义举。
译文:                                                                      
(2)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译文:                                                                      
(3)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中(3分)       (   )
  A.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②每折节下士……莫不愿效死力
  B.①本兴大义……号令天下
②此以权道迫之……以故克也
  C.①太宗请进师入关……以图京师
②还守太原……何以自全
  D.①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②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十八岁就已经实际上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B. 李世民在义举前,礼贤下士,收买人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义举后,他主张直取长安,占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表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
C. 在军事上,他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D. 李世民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高瞻远瞩、敢作敢为的雄才大略;其次也是由于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11.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曾芳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而曾巩的话,则评价了他当皇帝以后的是非得失。
B. 这段话还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杰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的。
C. 又借用“未备”的事例,说明古代帝王最圣明的,而唐太宗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D. 启示后世君主,要效仿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暗示后世大臣,要借鉴他的为臣之理。
(三)读文答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待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怨,览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
[注]《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李耳)问礼方面的问题。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故造膺门                 造:登门拜访
B. 高明必为伟器             高明:对别人的尊称
C. 二人未知所坐             坐:定罪
D. 州郡礼命,皆不就         就:成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 ①俭少之而不告
②而公子数存之
B. ①夫人小而聪了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①二人未知所坐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①众坐莫不叹息
②莫不有求于王
14.把文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
译文:                                                                             
(2)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
译文:                                                                             
(3)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
译文:                                                                             
15.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孔融随机应变的聪明与临难不茍的气节的一组是(3分)  (   )
A. 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因留舍之。
B. 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
C. 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谓曰:“兄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
D.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州郡礼命,皆不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融是孔子的后裔,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他想到李膺家中作客,就告诉门房说他是李君的通家之好,由此进入李家。李家高朋满座,孔融在众人面前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口才。
   B.陈炜说孔融年轻幼小,有点小聪明,长大后未必很出奇,对孔融有轻视之意。孔融作为晚辈,不方便直接反驳,因此表面上称赞陈炜长大后很出奇,实际上讽刺他小时候不聪明。
   C.孔融与张俭并无交谊,张俭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被指名捉拿时到孔家避难,孔融当时只十六岁,但看到张俭的危难处境,毅然决定收留张俭。
   D.后来事泄,朝廷捉拿人犯治罪。孔家母子间、兄弟间争着承担责任。孔融认为是自己做主收留张俭的,其兄认为张俭是因为与自己有交情而来投奔的,其母认为家中的事情由家长决定。最后孔融的哥哥因此而死。孔融临死不惧,慷慨争死,名声远播。


展开余下试题17.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孔融年纪幼小而应对敏捷,是与他博览群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关系的。在应对中他就引了古书中记载孔子向老子李耳请教的事。
B. 孔融虽然聪明伶俐,但当别人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时,他不但不能入耳,而且马上反唇相讥,不免显得睚眦必报,气量狭小。
C. 在张俭被指名捉拿、穷途末路之时,孔融收留他,表现了高尚的人格。从一门争死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种人格的形成离不家庭的熏陶。
D. 孔融因收留张俭、争赴死罪而成了名士,但他并不因为有了名望而失去高洁的情操。
(四)读文答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闰月戊午,薛延陀遣其兄子突利设献马五万匹、牛驼一万、羊十万以请婚,许之。(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契芯何力上言:“薛延陀不可与婚。”上曰:“吾已许之矣,岂可为天子而食言乎!”何力对曰::“臣非欲陛下遽绝之也,愿且迁延其事。臣闻古有亲迎之礼,若敕夷男使亲迎,虽不至京师,亦应到灵州;彼必不敢来,则绝之有名矣!”上从之,乃征真珠可汗使亲迎,仍发诏将幸灵州之会。真珠大喜,欲诣灵州。上发使三道,受其所献杂畜,薛延陀先无库厩,真珠调敛诸部,往返万里,道涉沙碛,无水草,耗死将半,失期不至。议者或以为聘财未备而与为婚,将使戎狄轻中国。上乃下诏绝其婚,停幸灵州,追还三使。
     褚遂良上疏,以为:“比者复降鸿私,许其婚媾,西告吐蕃,北谕思摩,中国童幼,靡不知之。今一朝生进退之意,有改悔之心,臣为国家惜兹声听;所顾甚少,所失殊多,嫌隙既生,必构边患。彼国蓄见欺之怒,此民怀负约之惭。恐非所以服远人,训戎士也。”上不听。
    是时,群臣多言:“国家既许其婚,受其聘币,不可失信戎狄,更生边患。”上曰:“卿曹皆知古而不知今。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余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我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性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婚,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臣光曰:孔子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仍复恃强弃信而绝之。虽来薛延陀,犹可羞也。王者发言出令,可不慎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1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受其聘币                      币:钱币
   B.不可去信                      去:丢弃
   C.愿且迁延其事                  迁:延缓
   D.所顾甚少                      顾:得到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n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06年黄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