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81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1]
2005年下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wps
"2005年下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
2006.1.8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在列横线内规范书写有关句子。
(1)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4)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律诗中,颈联必须对仗整齐。请举出一个颈联运用对偶来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金石为开。(熟语)
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三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照表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名  著  推  荐  卡
         
4、介绍家乡特产: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
       特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  告  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一)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的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之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解释文中加点的意思:
      戚:                   病:                恂恂:                毒:
6、翻译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一组加点的虚词,把它的词性和用法写在后面括号内。
             
8、“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一句中“是”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文字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为突出这一观点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写作手法。
(二)品读下面李白的一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这是一首绝句,其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
11、此诗是一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的诗。
12、此诗的后两句与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题目:_______________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的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3、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  偶遇      B. 换票的悲剧      C. 换票      D. 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 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句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决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 是祸。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
18、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分别填入下边句子的横线上。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加点的“赛”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为什么?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 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4、(1)猎物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跃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
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005年下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
答    案
1、(略)
2、(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2)农村居民收入低且增长相对缓慢。
3、4、(略)
5、悲伤;困苦不堪;小心谨慎的样子;怨恨、痛恨
6、(1)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
    (2)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着我地里出产的东西。
7、助词,的;代词,指蛇
8、“非死则徒尔”或“死亡的威胁”等其他意思相同者
9、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对比
10、楼,对,流              11、送别
12、山回路转不是君,此地空留马行处。依依不舍
13、(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意近即可)
14、(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15、(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
      (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意同即可)
16、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意近即可)
17、结局不会改变。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意同即可)
18、识别、举荐、使用
19、选拔人才用“赛马”比“相马”更客观、公正、直接(用书上的原子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20、可以用“竞争”替代。因为“赛”是比赛、比试的意思,“竞争”是竞赛,一决高低的意思,二者意思大致相同,替代后意思不变(大意正确即可)
21、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22、“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这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或“他们任人惟亲,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是选不出人才的”,大意正确即可);“把所有的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有利于选拔人才”(大意正确即可)
23、能。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千里马一定会抓住机遇,发挥才干,崭露头角。(也可答“不能,因为没有机遇及相应的条件,千里马难以施展本领,难以发挥才干,所以不能崭露头角。”) (59.32.49.134)"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5年下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