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068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8]
江苏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疲惫  蓓蕾  悖谬  凤冠霞帔   关怀备至
B.斑驳  湖泊  脉搏  日薄西山   英姿勃发  
C.差劲  惊诧  古刹  姹紫嫣红   叱咤风云  
D.矗立  触犯  罢黜  怵目惊心   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赝品  蝇营狗苟  自力更生  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
B.筹码  至高无上  戴罪立功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C.就范  临渊羡渔  集腋成裘  风马牛不相及
D.通谍  锦衣夜行  枉费心机  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句子所运用的比喻________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________,便失去了良知。
③从这故事里可以看出,李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把全部心血________到诗歌创作上去了。
A.包涵  眷念  灌注   B.包含  眷念  贯注
C.包含  眷恋  灌注   D.包涵   眷恋  贯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家族——宗族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使原来的大宗族体制走向崩溃。
B.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不断制造袭击事件,许多选举工作人员也遭到恐吓,国际社会非常关注1月30日的大选将怎样进行?
C.毫无疑问,目前农村的物质条件、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所享受的社会福利,都远远胜过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D.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其实,尊严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底,印度洋发生的罕见大海啸,给沿岸多国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重创刚刚走出恐怖袭击阴影的东南亚旅游业。
B.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C.兰州夜空在发生不明强光巨响事件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空前关注,但“天外来客”的残骸至今仍未寻得。 
D.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家不仅开始投资民办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滩我国教育市场。
1—6题参考答案
第 1 题 :D  D全同。A项:“凤冠霞帔”的“帔”读音与其他加点字不同;B项:“湖泊”的“泊”读音与其他加点字不同;C项:“叱咤风云”的“咤”与其他加点字读音不同。


浏览完整试题第 2 题 :B  A项:“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中的“即”当为“既”;C项:“临渊羡渔”的“渔”当为“鱼”;D项:“通谍”的“谍”当为“牒”。
第 3 题 :C  包含:里面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眷念:想念。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灌注:浇进,注入,可用比喻义。贯注:可指[精神、精力]集中,也可指[语意、语气]连贯,贯穿。
第 4 题 :B  A项:不嫌麻烦,应用“不胜其烦”;C项: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D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第 5 题 :A  B项:句末问号应为句号;C项: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引号里的句号应当挪至引号外。
第 6 题 :A  B项:缺介词“朝着”的宾语,应在“发展”前加“的方向”;C.主语应该是“兰州”而不是“兰州夜空”; D.“不仅”应当挪至“国内一些企业家”之前,因为前后两句的主语不一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中国的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五,不少江河上已经建造了大型水坝。传统上,修建大坝的原因是变水为宝,不让水白白流掉。修建大坝的地方往往风景很美,而人民很穷。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怒江上将修建13级大型水坝;大渡河主流和支流加在一起,将修建大小水坝356座。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因为改变了河道的流态,导致坝址上游泥沙淤积。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可能破坏山坡的平衡而引起滑坡。水坝常常选择在峡谷区,它的谷坡一般说来是不稳定的。例如金沙江虎跳峡,两岸山顶高出江面2500—3000米,江面宽度30—60米,这对于筑坝是有利的一面,但崖高坡陡,容易发生滑坡,虎跳峡就曾因山坡崩坍而引起断流。如果坝址的岩层疏松易坍,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旦洪水袭来,还易酿成垮坝灾难。1975年,中国河南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不及防的特大暴雨中就曾出现严重垮坝事件。
修建大坝还会人为诱发地震。至今为止,全世界共有一百多座水库诱发过地震。川西、怒江、金沙江虎跳峡地区本就是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这些都是加剧诱发水库地震的高概率因素。
近年来中国的天灾人祸,特别是渭河连年不断的水灾,使得五十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终于在2003年10月开始承认:三门峡水患。针对2004年洪水并不是太大,泥石流、滑坡、地震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的状况,国家防总指挥部明确提出:给洪水以出路。这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河道的畅通,让洪水能够比较顺利地下泻,同时要保证可以调蓄洪水的湖泊、洼地,尽量避免因我们的经济发展去侵占它。这种思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是一致的。
7.下列不属于对于修建峡谷大坝意义的传统认识的一项是
A.不让江河之水白白流掉,充分利用水资源发电。
B.开发水资源丰富地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就着峡谷地形建造大坝,可以节省建坝投资。
D.保证湖泊、洼地可以调蓄洪水,而不去侵占。
8.对本文所说修建大坝的危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影响了河水的天然流向,使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改变水文特征。
B.建坝过程会导致峡谷山坡崩坍,建成后会使上游泥沙淤积,影响生态。
C.由于岩层土石疏松,大坝建成后可能移位,加剧岩石崩坍。
D.诱发地震,洪水之时可能垮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修建大型水坝不是仅仅为了利用水流发电,还应从其他方面认识修建大坝的意义。
B.国际上防治洪水的观点和做法,就是要让洪水能够顺利下泻,并有地方调蓄。
C.大坝和水库诱发地震要以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为前提。
D.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率先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危害。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认识到大坝的危害,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修建大坝的工程或计划将会停止。
B.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教训,表明三峡工程要高度重视防止坝址上游泥沙淤积的问题。
C.建立大坝的地方,如果加强地震监测,及时作出预报,就有可能减轻灾害。
D.水利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原先地理条件,尽量避免因经济发展而改造水流、湖泊和洼地。
7—10题参考答案
第 7 题 :D  这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一致的思路,不属于传统认识。
第 8 题 :C  该项误解了“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一句,施工过程中改变位置不等于大坝建成后移位。
第 9 题 :B  本文意在指出一味修建水坝的弊端,提出应更换思路,全方位考虑水利建设,而不是说建大坝的意义,故A项错误;修建大坝会人为诱发地震,不以原地质构造为前提,“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是加剧诱发水库地震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终于……开始承认”来看,“五十年代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很迟才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危害,故D项错误。
第 10 题 :A  推断绝对化。认识到大坝的危害并不意味着只能停止修建,也可以采取其他改进措施避免危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展开余下试题(《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②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①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贼弃所掠而遁               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①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11—14题参考答案
第 11 题 :C  籍:应为“登记”的意思。
第 12 题 :C  都是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A项: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B项:介词,可译为“用”“拿”;介词,可译为“因”“由于”。D项: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些”;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译为“我的”。
第 13 题 :B  排除④⑤。④是马人望以缣帛作为单据,登记钱物出入,以除营私舞弊。⑤是因马人望任人惟公,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
第 14 题 :D  将“抗之甚高”释为“更加激烈地对抗”错,应为“被抬举得地位很高”
第 Ⅱ 卷(共108分)
四、(15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⑵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⑶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15参考答案
⑴将此事向朝廷报告,全部满足了他的请求。(此句也可以意译,如“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他的请求全都得到满足”)(2分)(“以事闻于朝廷”1分,“悉从所请”1分。共2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
⑵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缺乏粮食,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粮食不缺。(3分) (“是岁”1分,“诸处饥乏”1分。“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1分。“粒食”,本义为以米谷为食,此指粮食。共3分,每译错一处扣1分)
⑶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3分)(或“大家公认应当任用的人”)(“人不敢干以私”1分,“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2分。共3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
评卷建议:(1)题意在考查依据语境译出文意,译文合理即可,不求句式与原文一致。(2)(3)两小题意在考查直译,要求译文能字字句句落实。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早 发
[南宋]宗 泽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伞幄:将军的仪仗。
⑴“水长山远路多花”一句,表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⑵宗泽为南宋抗金名将,前人诗评多赞此诗有“大将风度”,请对诗中表现出的“大将风度”作简要赏析。
16参考答案
⑴1、“长”和“远”,交待了行军路程的漫长。2、写“水”、“山”、“花”的“长”“远”和“多”,表现了沿途山水的辽阔壮丽。(此题2分,每点1分。如笼统地说“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可以得1分。只翻译“水长山远”和“路多花”,没有分析的不得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⑵此诗描写作者率军队早晨出发的情景。第一句从将帅的角度写行军时军容的严整,第四句从队伍的角度写行军时军纪的严明,第三句写作者身为将帅的儒雅沉着、韬略在胸。从诗中可以看得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4分,其中从行军的角度表现1分,军容严整1分,军纪严明1分,儒雅沉着、韬略在胸1分。“从行军的角度表现”不一定要独立作为一条分析,只要能在鉴赏中有所交待即可。没有分析、鉴赏,只是笼统地评说“从容不迫”之类,可以得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⑵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参考答案
⑴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⑵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⑶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五、(18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8—21题。(18分)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大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展开余下试题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钩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象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象着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18.⑴第二段描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从两方面加以概述。⑵联系下文来看,这些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18参考答案
⑴茫无边际,浪涛拍岸;金光闪烁,湖波粼粼。(2)表现对洞庭湖的一见倾心;引出下文,为写岳阳楼之景作铺垫。(本题6分,第(1)问4分,包括“湖的气势”和“湖面阳光”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第(2)问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所眺望的岳阳楼并不是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6分)
19参考答案
一方面表现世世代代的人们不屈不挠地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一方面会使人想像范氏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的“庞大和恢宏”,并突出范仲淹的崇高精神永世长存。(本题4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第五段中,作者赞颂了范仲淹的哪些精神?(4分)
20参考答案
超越了向封建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率先为天下苍生而忧虑的仁人志士抱负;标出“后乐”的道德理想。(本题4分,答对1个要点得2分,答对两个要点得满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华美而又雄壮”,又“如此缥缈与朦胧”,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借“猜测”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先忧”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认为“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E.最后一段写作者始终张望着洞庭湖美景,与首段遥相呼应,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21参考答案B C
[解析]A项:误在把“缥缈与朦胧”视为“寄寓的思想”。D项:误在“表现作者的道德情操”;E项错误,因为首尾两段不存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关系。严格说来,最后一段也并不照应首段。  (本题4分,答对1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满分,答案超过两项不得分)
   六、(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简洁得体的语言为自来水厂的公告牌拟一则告示。(4分)
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当地都有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
后来自来水厂更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新公告牌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22参考答案
您家的饮用水来自这里,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①突出“水库水”与“饮用水”的关系 ,得2分;②有劝阻的意思,用语要亲切。得2分。③使用“禁止”类的表述不得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当代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出以下特性。
□□□□□□□□。大学生作为无固定收入的群体,无论是必要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休闲娱乐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与倾向,他们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大多数学生都在自筹收入。
□□□□□□□□。大学生追求个性释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