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28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9]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
语   文
(全国卷,广东地区用)
考试时间:2006.2.7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  陷阱  脖颈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B.梦魇  俨然  衍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C.缔造  孝悌  谛听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D.椒兰  跌跤  暗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  老态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此刻,广外外校第十一届运动会已拉开序幕,操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B.每次试验,王丽都尽量寸量铢称,他说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还能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
c.深秋的越秀公园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色彩缤纷的树林,那碧波荡漾的潭水,真是落花流水,美不胜收。
D.在“亚洲价值”的架构里,中国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群体文化,而西方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个人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数字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使得尼葛洛庞帝创造出“数字化生存”这一新名词,用以指称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人们新的生存状态。
B.“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甚至完全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坚定不移地走最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               。


浏览完整试题①幻化无方        ②奇怪迭出        ③意出尘外          ④鬼话连篇
A.③④②①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
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个时代看作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例如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水资源的不足而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还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1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鉴于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人类世”,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
(摘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  有删改   作者刘东生)
6.根据文中信息,对“人类世”这一提法的相关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世”是对最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时代的界说。
B.“人类世”是从特定角度出发的对现在这一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性问题的地质时代的指称。
C.“人类世”的主要特点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并影响到环境的演化。
D.“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7.下列表述中,属于“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环境科学在空间范畴扩大了它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人类和这个星球有所预见。
B.不知生态环境价值可以估算,忽视荒漠化加剧、气温上升、森林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
C.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剧,使当今环境问题凸显,同时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D.人类已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力量,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以加强研究。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人类对“人类世”实际存在的无意识状态和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有重大关系。
B.“人类世”作为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分析,能够预测到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
C.“人类世”主张从新的视角来考察现在的地球环境系统,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上的一次自然人文科学史的革命,其研究有助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9一12题。
竹 溪 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展开余下试题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四部丛书》有删节)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D.甥其为我记之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三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2分)
【翻译】:                                                                   。
⑵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3分)
【翻译】:                                                                    
                                       。
⑶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3分)
【翻译】:                                                                   。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①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2分)
②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
答:                                                                           
                                                                              
                                                             
③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诗经•小雅•采薇》)


展开余下试题②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阳台上的遗憾
作者: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仪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记虞,却也生机勃勃。他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解体为小家庭,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化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本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下玻璃下变得暖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困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呼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
——选自《名家散文阅读与赏析》2005年第10期
16.本文题目为《阳台上的遗憾》,请说说作者的遗憾有哪些?每点不超过7个字。(2分)

17.文中说“以某种意义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请概括说明“外化和物化”的含义:(4分)(不超过25个字)

25字
18.①第二段“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