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毕业试卷

阅读:231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8]
2006年高泽初中语文测试,有答案
"1. 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中学生阅读面的狭窄和阅读层次的浅薄(     ),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kuì(     )乏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 (    )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摆脱(   )将语文课程视为技术性语言训练工具的观念 。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应是(       )
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语文新课程需要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        ) 。
A.束缚 关注 模式 B.桎梏 关心 模式
C.桎梏 关心 形式 D.束缚 关注 形式
2006年高泽初中语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 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中学生阅读面的狭窄和阅读层次的浅薄(     ),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kuì(     )乏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 (    )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摆脱(   )将语文课程视为技术性语言训练工具的观念 。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应是(       )
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语文新课程需要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        ) 。
A.束缚 关注 模式 B.桎梏 关心 模式
C.桎梏 关心 形式 D.束缚 关注 形式
3.某社区图书阅览室向居民征集有关读书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2分)
品美文若饮甘露 ,
4.填空。(2分)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
5.60年代初,外交部长陈毅访问亚洲某佛教国家。在一次公众集会上,一位长老代表万名僧众向陈毅同志赠佛像一尊。陈毅庄重地接过来,捧着佛像在即席讲话中说了一句话,话音刚落,大家都笑了,气氛很活跃。陈毅同志说的一句话上(  )(3分)
A.佛教加上共产主义信仰,所向披靡。
B.这佛像实在精美,我让它常伴我左右!
C.先辈老佛爷保佑,从此我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了!
D.长老的盛情我非常感谢,但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我不能接受。
文言文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只五百里哉?”
9、最能体现秦王大国霸主霸气十足的语句是:( )。安陵君婉言拒绝秦王的语句是:( )(2分)


浏览完整试题10、简答: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2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惠( ) 错意( ) 广( ) 逆( )
12、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1分)
13、翻译句子(3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分)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分)
二  现代文阅读 (甲)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冰心《谈生命》
(乙)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先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12.甲、乙两段文字对生命的感悟各有侧重,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
13.具体分析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3分)
14.从上面文字中摘抄出一个运用惨辞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三)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
人与沙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和平共处”?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人类与沙漠的正确关系应当是:人与沙漠和谐共存,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进军”。
报告指出,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的大生态系统。“人进沙退”的治理方式,只有在原先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土地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重建措施,才有可能。而总结多年来相当多的地方防沙治沙的正反实战经验则是:“人进沙进,人退沙退。”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防沙治沙应定位于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报告强调,现在有一些关于通过植树造林而使“人进沙退”的典型,这需要加以分析,防止误导:如果是在本来可以长树的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恢复原来已退化的土地,当然值得宣传;如果在天然沙漠的边缘,利用外来水源植树造林,新建或扩大绿洲,但应注意到不挤占对邻近地区和下游的生态供水;如果在天然沙漠的生态系统条件下,抽取当地的地下水源,依靠灌溉,植树造林,其后果将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使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导致相邻地区的天然植被衰亡,最终将威胁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利用沙漠边缘沙层中多年积存的少量土壤水,植树造林虽然可以成活并在一定期间成长,但在积存的水量耗竭后,不仅树木衰亡,而且将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这些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的“人进沙退”的经验都不应当宣传推广。
15.从文中看,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理由是什么?(2分)
16.从全文看,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向沙漠进军?(2分)
17.盲目向沙漠进军有什么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后果?(4分)
18.有一个成语叫“人定胜天”,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2分)
(四)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妒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象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一—”,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沫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展开余下试题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9.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答:
20.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并分析其表 达作用。(4分)
答:
21.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3分)
答:
22.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2分)
答:
23.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联系全文看,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五)枫叶如丹
春天,绿的世界。
秋天,丹的世界。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于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木,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到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若是画家,定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瘩。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于是,又想起20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去时虽为十月下旬,枫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我不无扫兴地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韵
味在。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风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12.作者为什么由春天的绿写到秋天的丹呢?(2分)
答:
13.“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R先生家作客时,拍摄了《秋之生命》这幅作品。作者为什么详细地记叙了拍摄的过程和感受?这一部分中“枫叶如丹”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14.“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南京栖霞山下大殿里的半幅盈联?这一部分中揭示“枫叶如丹”内涵的是哪一句?(4分)
答:
15.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三、写作(共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出于对母亲一时的气愤,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孩子有点吃惊,回来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回山边,让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也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回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人、人与目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中。请以“回声”为话题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不少于660字。
2006年高泽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卷)
语文参考答案
1.①bó ②匮2.A
3.举例:读好书如沐春风4.举例:他尚未落伍5.c 
9、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0、吞并安陵 11、恩惠 置意 扩充 
                  违背 12、错通“措” 直通“只”仅仅 13、略 1
12.甲:痛苦与快乐相生相成,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感谢生命。 乙:生命中难免
会遭遇挫折和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因而要热爱生命。
13.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寓理的写法。甲文借树木和江流比喻充满苦乐的人生。
乙文则通过紫藤萝寄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14.举例:“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以“瀑布”为喻,写出紫藤萝繁花盛开的景象,物我交融,抒发了愉悦欢
畅的心情。
15.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大生态系统,沙漠也是其中
的一部分。
16.只有在原先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
重建措施,才能向沙漠进军。(或: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17.表现:在天然沙漠及其边缘,利用外来水、地下水或土壤水植树造林。后果:挤
占邻近地区或下游地区的供水;造成地下水漏斗;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
18.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要肯定、相信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可
而止,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像文章所说的,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
19.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20.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
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撤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呜叫声比喻为“轻


展开余下试题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 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21.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
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22.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呜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3.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24.略。
(二)12.由绿而丹,展示的是天地万物,人间万事的发展过程,而本文所讴歌的正是生命蓬勃的活力和它的丰富内涵,这样写为下文揭示作品的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13.作者详写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枫叶——即对生命的感悟过程,也是更深刻地表现这样的一种认识:世上最美的是生命。 
                  “枫叶如丹”的含义是:“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那么真切。”14.那半幅盈联点出的“风霜红叶”让“我”感受到生命经历了顽强的搏斗,才能成熟,才更美。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15.不经过风霜的枫叶不是最完美的枫叶,没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 (218.56.158.6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