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47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7]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yùn(     )育      和xù(     )     ti(     )透      殷(     )红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理直气壮      无精打彩      郑重其事      新陈待谢      如愿以偿
心往神弛      能工巧匠      不惜工本      与日具增      生意盎然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②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③羌笛无须怨杨柳,                     。(王之涣《                 》)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
⑤                    ,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
⑥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4.仿造下列句子造句,使前后一致,构成排比。(2分)
《林中小溪》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大洋;《多收了三五斗》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丰收成灾,农民生活悲惨;《格列佛游记》              :                                                  。
5.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如“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头六臂”。请你再写出两个含“三”字的成语、俗语、诗句等。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2分)
(1)                                                                 
(2)                                                                 


浏览完整试题第二部分(43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列几组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     )。(4分)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屋舍俨然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C  见渔人,乃大惊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吴均)
E  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用汉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仿照例句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在括号中。(2分)
例:(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        )问(        )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该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了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和谐、恬静。回忆你学过的古诗文,写出运用相同手法的一例。(2分)
                                     
10.文中的世外桃源是作者其于生活而作的人生幻想,从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作者的这种志趣可以用他自己的哪个诗句来印证?(写出一名)(3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有关语段,回答11-15题。(13分)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硬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1.选文中“母亲”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这些称呼折射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1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遇事慌乱、六神无主的人,可有时父亲也很精明。从选文中找出能体现“父亲”精明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3分)
                                     
                                     
13.当“我”给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从“赶紧”一词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2分)
                                     
14.“我”为什么“看了看他的手”、“又看了看他的脸”,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些动作?(2分)
                                     


展开余下试题15.为什么“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如果你在船上,知道了事情的全过程,你想对菲利普夫妇说些什么?请写下来。(3分)
                                     
                                     
阅读《阅读:活化大脑的良方》,完成16-19题。(8分)
阅读不只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的门,让你就自己的时间、步调在里面遨游,同时还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的发展。许多医学研究都发现,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光。从大脑切片可以看到,越常动脑的人,神经纤维之间的联结越浓密,触类旁通的机会也越高。
大脑神经元基本上是“用进废退”,经常运用大脑的人神经不易退化,因此阅读对大脑有保护作用。
每个人在接受外界刺激时,都会激发一连串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但是阅读时神经回路活化程度比看电视时来得深。原因之一在于,阅读时,我们会主动搜索信息,遇到语意不明、模棱两可的词汇,我们的眼睛会立刻回归到前面读过的句子,去寻找文意脉络,来解读这个双意词在文中真正的含义。因此,阅读时,我们的大脑其实在不断地进行深层分析。
阅读是主动获取信息的历程。阅读的速度会依个人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过去的动物实验已经显示,在主动的信息获取历程中,神经的活化程度比较高。但是看电视、电影则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历程,虽然在同一时间内,荧屏或银幕上所包含的信息多于单纯的文字,但是我们的眼睛无法主动控制画面的呈现时间,只能被动接受。所以,如果要促进孩童的神经发展,应该鼓励他们多阅读、少看电视。
在学习的过程中,背景知识扮演了重要角色。背景知识强的人在同等时间内所吸收到的知识,比没有背景知识的人多了很多。原因是我们的信息处理历程是“从上而下”及“由下而上”两者同时进行的交互作用历程。从上而下的历史会依据外界刺激的特质,如颜色、形状等,从背景知识中抽取符合这些条件的东西出来,形成初步假设。初步假设可能有很多,接着我们再依据不断送上来的最新信息逐步将不对的假设推翻,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最佳答案。如果形成不了假设,便看不见应该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我们会视若无睹。许多信息都在环境中,但是如果没有背景知识,无法形成假设,就变成有“看”却没有“看到”。
阅读可以活化神经回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阅读可以激发想像力,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而想像力又与背景知识有关。因为要“无中生有”非常困难,至少要有一点点的根据,才可能捕风捉影,而这一点点的东西就是背景知识。
创造力强的人,通常背景知识也广博。写《侏罗纪公园》的麦克尔·克赖顿能成为畅销科幻小说家,就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生物科技知识背景。他原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又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沙克研究所做过研究员,因此写出来的小说有真实性、不离谱,才能吸引读者。
人没有看到鸟就不会想到飞,没有事实根据的想像不可能形成创造力。广泛的阅读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可以从书中描绘的别人的经验中,修改我们的设计,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没有通过阅读,达到知识传承,每一代都得“重新发明轮子”的话,人类的文明是不可能累积或进步的。
16.阅读可活化神经的回路的原因有哪些?(2分)
                                     
                                     
17.为什么“如果要促进孩童的神经发展,应该鼓励他们多阅读、少看电视。”?(2分)
                                     
                                     
18.拥有背景知识的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2分)
                                     
19.文章列举《侏罗纪公园》的作者麦克尔·克赖顿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阅读《种一片太阳花》,回答20-23题。(9分)
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我们的院子里,映进眼帘的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夏天,烈日当空,砖铺的院地里像火炉那样散发着热气,叫人焦躁不安。此情此景,促人强烈地生起对于色彩的渴望。渴望郁郁葱葱的树、斑斓多姿的花。
有这念头的似乎还不止我。于是大家动手,揭掉砖头,翻垦泥土,收拾出一块长方形的花圃。
种什么呢?我和同事们面对一方泥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定不能太娇,也不能太雅,太娇太雅都不是我们服侍得了的。末了,一致地想到太阳花。
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着身子瞅它,盼它早日冒芽。可是大半个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有人说埋深了。正在各种判断莫衷一是时,它破土而出了。
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火,几天之内,就抽出很圆的秆,细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的,叶叶秆秆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当案头的文稿看得双目昏花时,走到院子里去,看一看这绿茵可爱的太阳花,对已疲倦的眼睛,是一种极好的休息。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是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紫、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了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丽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万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烈日毫无保留,阳光愈加炽热,它开得愈加热闹,愈加精神。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苏醒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就收落起来。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展开余下试题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暂,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人们还注意到,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把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好像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他们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太阳花给予的启示,无疑是有益的。
为了这,我们院里的劳动者们说,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
20.文章第4小节中加点的“天天”、“竟”有何表达作用?(2分)
                                     
21.文章写牵牛花、美人蕉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的太阳花有哪些精神?(2分)
                                     
                                     
23.如果把你化作花,你希望把自己化作什么花?请简述理由。(3分)
                                     
                                     
第三部分(55分)
24.作文
    火箭专家梁思礼在谈到父亲梁启超时说:“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因此,在我父亲的字典里没有‘悲观厌世’四个字。”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除诗歌之外)的文章,题目自拟。 (218.4.159.46)"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5-2006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