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学生阅读竞赛试题 一、 选择题。(10分) 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国人民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 A. 孔子 B. 屈原 C. 陆游 D.杜甫 2.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歌颂的人物是( ) A. 项羽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岳飞 3.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 A. 笛福 B. 海明威 C. 巴尔扎克 D.狄更斯 4.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离骚》 B. 《诗经》 C. 《山海经》 D.《春秋》 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作者是…………………… ( ) A. 王昌龄 B. 王勃 C. 王之涣 D. 王维 6. 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 A. 《风波》 B. 《祝福》 C. 《二十四孝图》 D.《春蚕》 7.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 曹操、曹丕、曹植 B. 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D. 杜甫、杜牧、杜荀鹤 8.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司马相如 B. 左思 C. 孟郊 D. 陶渊明 9. 《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部作品的作者依次是 ……………………………………………………………………………( ) A.高鹗 吴敬梓 蒲松龄 吴承恩 B.刘鹗 吴承恩 蒲松龄 吴敬梓 C.刘鹗 吴敬梓 章炳麟 吴承恩 D.高鹗 吴敬梓 章炳麟 吴承恩 10. 下列四副对联所题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②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③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写鬼写人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 司马迁 陶渊明 屈 原 吴承恩 B. 屈 原 欧阳修 司马迁 蒲松龄
浏览完整试题C. 司马迁 陶渊明 屈 原 蒲松龄 D. 屈 原 欧阳修 司马迁 吴承恩 二、 阅读理解。(90分) (一) 15分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白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丁)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 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 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 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 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 A. (甲) 处 B. (乙) 处 C. (丙) 处 D. (丁) 处 3. 这篇文章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 。 4. 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不超过15字) 。 5.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A. 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了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了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展开余下试题 4. 本文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地方很多,请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语言准确的修饰、限制性词语。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5. 除了文章第⑨自然段中提到的“磁悬浮”列车的例子外,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知识,再提出两条控制或降低噪声的具体措施。 ① ② (四)15分 “您为父母洗过脚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恐怕相当数量的人会或羞愧、或茫然、或不在意地回答:没有。 每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母亲都为自己的儿女洗过无数次脚,而做儿女的却很少想到为母亲洗一次脚。 为了使长大成人的儿女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日本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时提出独特的要求:应聘青年须为母亲洗一次脚。一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青年面对老板的提问羞愧万分,当晚回家后执意要为母亲洗一次脚,当他为母亲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双脚像木头一样僵硬。回想着母亲的万般艰辛和无限关爱,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双脚潸然泪下。第二天,这个青年深有体会地对老板说:“现在我才知道一个母亲为她的儿女付出了实在太多。您使我懂得了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道理。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也不让她受苦了。”于是,这位为母亲洗了一次脚并有所感悟的青年被招聘录用。 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起,① ,② ,③ ,做母亲的实在付出甚多,且从不要求回报,这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为了报答情深似海的母爱,愿我们做儿女的都能位母亲洗一次脚。 1. 在文章最后一段的三条横线上,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从冷暖到饥饿 ②从学步到学语 ③从成家到立业 B. ①从学步到学语 ②从冷暖到饥饿 ③从成家到立业 C. ①从成家到立业 ②从学步到学语 ③从冷暖到饥饿 D. ①从冷暖到饥饿 ②从成家到立业 ③从学步到学语 2. “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 3. 母爱是细腻的,也是深沉的,请用两个成语概括出来自母爱的关爱。 ① ② 4.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