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2006年佛山市高三毕业班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
"2006年佛山市高三毕业班八校联考
语文试卷 2006.3.23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鹊桥 乐阕 商榷 欢欣雀跃 却之不恭
B.司仪 丝竹 私弊 畏葸不前 声嘶力竭
c.对峙 伺机 肆虐 俟机进攻 驷马难追
D.别墅 宽恕 竖子 屯垦戍边 毛骨悚然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 拭目以待 通货膨涨 陈年谷子烂芝麻
B.赋予 汗牛充栋 弥天大谎 折了东墙补西墙
c.振幅 墨守成规 英雄辈出 茶壶里面煮饺子
D.通谍 寻物启事 演绎归纳 吃着碗里瞧锅里
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无奈地说:“现在要债真是不容易,欠债的似乎倒有——的理由不还债。
②钱,是要挣的,但是应该用正当的——去挣,绝对不能搞些违法活;
③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大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 了。
A.十足 手腕 别无长物 D.十足 手段 别无所长
C,实足 手段 别无长物 D.实足 手腕 别无所长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从哪里来?就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人是最
早的人类祖先。
B.桐城派之所以“别树一宗”,并非由于清代文化政策或传统势力的支持和影响,而是因为它的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
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D.鼻腔一天24小时累计吸进和呼出约150阗升空气,因而极容易在鼻腔黏膜上沉积污垢而引发各种疾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
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年曾经指出:“古蜀国的丈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这些都说明蜀国的札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而礼制是古代政治共同体最突出的文化表征。正因为如此,直到战国晚期秦灭巴蜀时,蜀仍然被华夏地区视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长”为“代表”的意思)也”。而先秦时期戎狄蛮夷与华夏之别,非在人种的差异,惟在文化的不同。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椎结左衽”为少数民族的发型服饰),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蜀王本纪》成书于西汉晚期以后,距公元前316年蜀亡已很久,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浏览完整试题
不过,如以为地理的阻隔遂使蜀文化与中原素无往来,也是误解。姑且不谈甲骨文中关于的有争议的记载,三星堆文物也为我们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流动的见证。如遗址中出土的陶盘,就应是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三星堆大量出土的玉璋,也应与二里头有联系。三星堆出土的三脚型炊器,也非本地固有。此外, “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尊妻,器形制即属于中原文化类型,据研究可能是经由长江中游辗转传来;三星堆近邻的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当然,三星堆文化自有一套代表自身特色的主流器物群,而上述器物大概除极个别外,基本上都是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和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而有了变化,但作为外来文化影响的体现,已足以表明,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从《尚书》、《逸周书》、《左传》、《战国策》、《史记》、《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传世文献可知,蜀地对外的联系,商周时期仅有零星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遥渐增多,尤其与楚、秦二国地域相接,交往互动,总的说来是受到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期并于强秦,经秦汉终至融入了华夏,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下列关于三星堆文物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陶盉、玉璋、三脚型炊器都应源自中原及周邻地区文化。
B.三星堆文物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交流的见证。
c.三星堆文物证明,一种文化总会受另一种文化影响,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D.三星堆文物基本都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在制造和使用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
6.下列的理解和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证明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只是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之一。
B.古蜀国以青铜造像和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这在古代东亚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c.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研究中提出了古蜀国文化是否是独立发展的问题。
D.楚、秦强大之后,古蜀国相继受到挤压,再经秦、汉终至覆灭,并融入华夏。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鱼凫王朝金杖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说明上古蜀地文化是独立发展的。
B.蜀在商周时期就与外地有联系,这足以说明蜀地文化在此时就已经受到中原文化的广泛影响。
C.“祭祀坑”出土青铜尊晕,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这说明竹瓦街文化源于三星堆。
D.三星堆遗址中有大量源于二里头文化的陶器,这说明蜀地与中原在上古时期就有频繁的商贾往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l题,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所告夜醮①,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诅咒,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乞市,将就刑,庞男希碱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②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有功以之去官。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卿。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③。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开元初,窦希城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释:①蘸:僧遭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选自《大唐新语•卷四•持法第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 罗: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推之 推:审问。
C.停决以闻 闻:听闻。
D.有功居司刑 居:担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其奴所告夜醮。 吾属今为这虏矣!
B.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卿比按,失出何多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则天默然久之。 作《师说》以贻之。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好生之德”的一组是
① 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 ②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
③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 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⑥奏请回己之功,以酬其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因为家中奴婢的诬告,被判了死刑。庞氏的儿子跑到徐有功
那里为母亲鸣冤叫屈。
展开余下试题
B.徐有功发现庞氏一案确是冤案,便立即制止了行刑,并向上禀告,三司官员于是重审,
最后使庞氏免受刑罚。
c,徐有功在审理庞氏一案时力主从轻发落,冒犯了武则天,因而被革职流放到岭南。一个
多月后又官复原职。
D.徐有功由于具有好生之德,富有正直之气,因此颇得时人赞誉;中宗时,出任越州都
督,并被授予一晶官衔。
第二部分(共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减死而放于岭南。有功以之去官。
译文:
(2)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
译文:
(3)时人方之于定国。
译文: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9分)
浣溪沙
苏 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l①蕲水,在今湖北黄州东面。元封五年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游此地得此词。
②白发、黄鸡,即“黄鸡催晓”、“白日催年”,语出白居易《醉歌》诗。
(1)人们习惯上按风格将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并认为苏轼开创了 词风的先河,高中课本中的《 • 》就是其代表作,时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绰
铁板方可唱得。(2分)
(2)词的上阕描写了暮春兰溪的雨后景色。“松间”句脱胎于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本词换“润”为“净”。请结合上下句,从写景艺术角度赏析这一“净”字的表达作用。(5分)
答:
(3)词的下阕,即景抒情。请说说,词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李商隐《乐游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 “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 “瞎胡唱,别唱了。”我说: “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喝”,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竞与丈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又说: “走,看庙去。”母亲说: “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 “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挝蓝旦些牡l争鸣喳。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上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印早,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于,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羌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侯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检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5.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5分)
答:
16.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列点回答(每点用序号标明)。(6分)
答:
17.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4分)
答:
18.简析倒数第三段中划线的描写文字的作用。(4分)
展开余下试题
六、(15分)
19.按要求修改下文划线的语句。(4分)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组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原已有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的风云,猿啼蜀道,江河浩浩荡荡,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1) 修改两处语病:
①
②
(2) 修改不连贯的语句:
2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广东部分地区今年春季实验教材的订数与2004年秋季相比,有较大的下滑,因为有些地方和学校在重复使用旧教材;其实,教材的重复使用有很多好处:许多用过的教材还很新,当废纸卖掉实在可惜。如果把这些教材廉价地留给需要的同学,既能体现同学间的爱心,又为教材的继续使用者减轻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目前生产1吨文化纸,需要100吨净水、100度电、3立方米木材等巨大消耗,教材重复使用可以节约许多资源。
(1)用一句话概述上文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按照下面的提示,在文段的最后补写一句话,不超过13个字。(2分)
┌─┬─┬─┬─┬─┬─┬─┬─┬─┬─┬─┬─┬─┬─┬───┬─┐
│因│此│ │面│对│这│种│教│材│订│数│下│滑│的│请 况│ │
├─┼─┼─┼─┼─┼─┼─┼─┼─┼─┼─┼─┼─┴─┼───┴─┤
│教│育│部│门│ │ │ │ │ │ │ │ │ │ │
└─┴─┴─┴─┴─┴─┴─┴─┴─┴─┴─┴─┴───┴─────┘
21.按要求,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由三个单句组成的语段。(6分)
[要求](1)以“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为语段的开头。
(2)表达简明、连贯。
曾为结束十年内战,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张学良先生与前年谢世的夫人赵一获合葬在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内一处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绿草如茵的山坡上。
七、(60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沙漠的旅行中,有两个人,面对着剩下的半壶水,甲非常高兴地说:哈,真高兴,我们还有半壶水!”而乙却沮丧地说:“唉,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这该如何是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要面对“半壶水”。我们是应该像甲那样呢?还是像乙那样呢?请以“当我们面对半壶水的时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佛山市高三毕业班八校联考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试题详解析
一、(12分)
1.答案:A
2.答案:C A.通货膨胀 B.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练习题
下一篇:
中鸿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佛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