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7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天津市河西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天津市河西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处置 处方 处罚 处变不惊    
B. 劲头 劲敌 干劲 疾风劲草
C. 木讷 纳闷 按捺 方枘圆凿
D. 讥诮 峻峭 愀然 翘首期盼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折本 磨洋工   入不付出    意气相投
B. 告罄 国库卷   世外桃园   一如既往
C. 辍学     洽谈会     落荒而逃    呕心沥血
D. 福址     暴发户    仗义执言     悬梁刺股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这次发射中       的“创新一号”小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行研制的自颗重量为1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
② 他指出,此次会议作为四国部长首次专门会议,是四国政府谋求以高层禁毒会晤和
       方式来解决地区毒品问题的有益尝试。
③ 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 搭载    协商    不但/而且       B. 搭乘    协商    不仅/反而
C. 搭载    磋商    不仅/反而       D. 搭乘    磋商    不但/而且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仪器,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
B. 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 本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D. 崛起的中国让日本外务省终于认识到,处理好中日关系,对日本是机会,处理不好,否则让日本遭受挫折。
二. (18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5—7题。
①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被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范围。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②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就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历史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主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③ 明了这一点还不够。回顾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5. 与第①段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都是符合科学的真理。
B. 应依据时空的变化,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重新审视。
C.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天人合一”、“忠”、“孝”,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D. 只有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科学的诠释,才能使之为人们所接受和“操作”。
6. 第③段中“明了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    )
A. 传统文化中某些观念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
B. 完善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C. 对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 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洋为中用。
7.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内圣”是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但它解决不了社会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B. 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有害无益。
C. 不加科学诠释地借用传统文化观念容易陷入唯心主义。
D. 对传统文化观念应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8—10题。
维生素怎么吃更有效
有些人因工作紧张和食物结构的不合理,仅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已相当困难。然而,在服用维生素人群的调查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服用者往往不能长期坚持服用,即使坚持服用了几个月,却往往很难感觉到效果,各种因紧张工作引起的诸多不适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因而对多维产品的效果产生怀疑。
其实这一现象在日常服用多维和矿物质极为普遍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被许多科研人员所注意。研究发现,作为广泛参与生命代谢的必需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其对体内能量的合成,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维生素对其发挥作用所要求的体内组织细胞携氧水平要求颇高。就像人缺乏氧气会四肢无力,头昏眼花一样,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体内参与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体内组织细胞的携氧不足,会使摄入的维生素处于休眠状态,未及发挥作用就被人体排出体外。而许多服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费者往往是感觉到身心疲惫才去服用,自己欠佳的身体状况已经造成了细胞含氧水平的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维生素作用的发挥。
海外科研人员针对此现象探索了许多对策。其中来自东方传统的药材——人参也被纳入了研究的视野。人参神奇的延缓衰老,消除疲劳,补益五脏的功效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参中富含的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载体——红细胞的寿命和存活率,从而大大提高体内各类组织细胞的载氧能力,充沛的组织细胞富氧环境使人体中各种营养物质,包括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维生素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新陈代谢循环中,真正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使你从内心深处发出健康呼吸。
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出,如果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再配伍入人参,效果会怎么样呢?它们之间是否会产生一种组合功效呢?
为验证这一设想,伦敦大学的科研人员率先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极具说服力的双盲对照。180名在英国伦敦地区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参与了这项为期八周的双盲实验。这批中层管理人员都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却长期承受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所有人员被随机地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了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与人参配伍的制品,对照组只服用等量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测试的结果表明,在疲劳解除、情绪控制和压力调节等方面的效果,实验组人员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墨西哥国立大学主持的对625位人士进行的双盲对照实验,结果与英国的实验结论相同。
在欧美市场,这种能明显提高维生素效率的配伍有人参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已经问世,并已进入主流的营养保健产品行列。不过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并不主张消费者自行混合服用多种维生素和人参制品,因为这两者之间的配伍剂量需要科学和精确地控制,而非人参成分越高越好。
8. 多维产品的效果得不到正常发挥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服用者体内参与代谢时缺乏足够的氧气。
B. 多维产品的服用者未能长期坚持服用该产品。
C. 多维产品服用者的身体状况欠佳,处于亚健康状态。
D. 因服用者体内组织细胞携氧不足而使维生素处于休眠状态。
9.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配伍加入人参的理由,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参富含的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载体的寿命和存活率。
B. 人参,特别是天然人参具有延缓衰老、消除疲劳、补益五脏的神奇功效。
C. 人参能让处于休眠状态的维生素活跃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
D. 人参能提高体内各组织细胞的载氧能力,为多种维生素体内参与代谢提供必要的氧气。
10.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盲”就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均不知道自己在接受实验。
B. 墨西哥国立大学主持的双盲对照实验既自成一系列,又极具说服力。
C. 能明显提高维生素效率的配伍有人参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早已进入中国大陆消费市场。
D. 身体状况欠佳的人,应该服用含有人参科学配方的多维产品,以利迅速改变自身的诸多不适。
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展开余下试题猛①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②。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猛曰:“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坚曰:“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常敕其太子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广平麻思流寄关右,因母亡归葬,请还冀州。猛谓思曰:“便可速装,是幕已符卿发遣。”及始出关,郡县已被符管摄。其令行禁整,事无留滞,皆此类也。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眶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其年寝疾,坚亲祈南北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祷河岳诸祀,靡不周备。猛疾未瘳,乃大赦其境内殊死已下。猛疾甚,上疏谢恩并言时政,多所弘益。坚览之流涕,悲恸左右。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
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③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坚哭之恸,比敛,三临,谓太子曰:“天下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我景略之速也!”赠侍中,丞相余如故。葬礼一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谥曰武侯。朝野巷哭三日。
注:① 猛:王猛,字景略。前秦苻执政时,王猛曾为丞相。② 庶绩咸熙:百揆时叙:庶绩,各种事务;百揆,百度,泛指国家一切事务。这两个短语是互文,言国家百业兴旺。③ 正朔:一年的第一天。代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何足以拟古人。         拟:比得上
B. 时论颇以此少之。     少:轻视
C.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善:好,善良
D. 天下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   一:统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 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王猛“有见识”的一组是(    )
① 外修兵革,内崇儒学。    ② 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③ 庶绩咸熙,百揆时叙。    ④ 上疏谢恩并言时政,多所弘益。
⑤ 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1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猛为官公平,有胆识,敢于罢黜尸位素餐者,发现并提拔曾被埋没的贤才。
B. 王猛善恶分明,他认为没有犯罪的人就不应当受刑,没有才能的人就不能重用。
C. 王猛对那些于已有恩者必定报偿,但他计较恩怨睚眦必报,也招来了非议。
D. 王猛病重,苻坚焦急惶然。这从侧面反映了王猛对前秦的忠心和重要作用。
第II卷(共108分)
四. (18分)
15.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4分)
译文:                               
(2)微时一餐之惠,眶眦之忿,靡不报焉。(4分)
译文: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何艺术特色?(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在篇中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
(1)           ,教然后知困。(《补记•学记》)
(2)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萧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善。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地打击键盘。最大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捡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摘花,能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抱起一个婴儿,试去对方的眼泪……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不要把这双手看成只有几年的历史,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火、铁器、文字和婚姻制度。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古人每眼海棠无香,鲫鱼多骨,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我的儿子也说:“鱼为什么长这么多刺!兔子为什么有皮,我不爱吃!”我瞪着眼说:“它们不是生来给你吃的!”万物有它们自己生存的理由。鱼的生理结构对鱼来说是合适的,它的生活目的不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们觉得世界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人意。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所以你看到园丁修剪树枝,遗传学家随心所欲地篡改生物基因。上帝的花园对人来说既然有缺陷,那么人类自己去创造一个自己的花园好了,于是某国就有科学团体建立人工生物学圈。尽管里头借用了不少旧世界的材料,试验者们还是呆了两年就赶紧逃了出来。
有时,我们能从没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从前我常去野外,只是胡乱走走。见到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心一平如镜,手痒痒的,就捡块石子打“水漂”,石子仿佛蜻蜓点水,在水面上激起一串涟漪。树林子空荡荡的,没有野生动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和腐叶,踩在脚下,充满弹性。偶尔能见到一两朵明艳的小花,像幽静的美人,自开自落。透过浓阴的一缕阳光打在一丛什么蕨类植物上,逆光看去,叶脉绿得透明,仿佛在流动。我就这样在林子里逗留几个小时,把攥紧的骨骼和灵魂摊开,仿佛一朵花、一根草,被宏伟的自然环绕并轻盈地托起,矫健、灵敏而单纯。除了上帝的花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这么自由地徘徊,充满惊喜和依赖?在哪里还能如此深切地体会生命中无尽的美感,像宇宙一样深沉?


展开余下试题18. 文章首段说:“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从全段看,“我”“迷恋”它什么?请分条列出。(4分)
答:①                ②              ③              ④            
19. 第二段结尾“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20. 作者认为“上帝的花园”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21.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这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又兼具哲理意味的散文,独特的思索与形象的细节描写巧妙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 首段运用对比、类比的手法,托物言志,不仅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热烈赞美,而且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 “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前者是让万物都适应人的需要;后者是让万物都为适应人类的需要而生存。
D. 作者认为自然是上帝创造的,反对人为改变基因,不相信科学家能建造出可以真正满足人类需要的人工生物圈。
E. 末段景物描写,用丰富的感觉和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种静谧而有生命韵味的美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六. (12分)
22. 记者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他们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表,请阅读此表,归纳出两点结论。(4分)
调查对象 中学生 大学生 研究生
固定电话 85.37% 97.32% 94.52%
移动电话 12.52% 33.06% 97.46%
E-mail 14.78% 54.96% 98.62%
书信 31.71% 30.57% 28.12%
(1)                            
(2)                            
23. 请你任选两家报纸或杂志,为他们拟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4分)
例:《中国电视报》——好人有好报。
《环球时报》《天津日报》《读者》《青年文摘》……
                                                   
24. 记得徐迟的《黄山记》里对黄山有这样的描写: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请你根据选段的内容,用说明性文字介绍黄山。(50字内)(4分)
七.(60分)
25. 请以“守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 
1. A(B干劲jìn外其他读jìng;C木讷nè,按捺读nà,方枘读ruì;D愀然qiǎo,翘首期盼qiáo)
2. C(A. 入不付出应为“入不敷出”;B. 国库卷应为“国库券”,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D. 福址应为“福祉”)
3. C     4. B
二. 
(一)
5. C(原文没有否定它的现实意义,只是需要确定它的科学含义)
6. C(指代内容在第②段中)
7. B(“天人合一”需要确定各自的科学含义,并没有说“于今有害无益”)
(二)
8. A    9. B    10. C
三. 
11. C    12. B    
13. C(②③两句说的都是王猛的成就,并非反映王猛“有见识”所以①④⑤符合题干要求。)
14.&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河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