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2006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
"2006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生态美学观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原则的突破和超越。这其实是一场哲学的革命,即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整体主义。这种新的生态世界观,就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生态平等”,也就是主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自有其价值而处于平等地位。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整体主义所主张的“生态平等”不是人类与万物的绝对平等,而是相对平等。
生态美学所贯彻的生态整体主义哲学观,实际上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包含了“生态维度”的更彻底、更全面、更具时代精神的新的人文主义精神,也可将其叫做生态人文主义精神。首先,它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角度对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行一种终极关怀。所以,西方一些哲学家倡导一种把人类同其他生命带到更紧密联系的“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强调人类应从生态的和谐性出发,以保持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它是对人的生态本性的一种回归。长期以来,人们在思考人的本性时,只涉及到人的生物性、社会性、理性与创造语言符号的特性,而生态哲学与美学则从生态的独特视角,揭示出人所具有的生态本性,包含人的生态本源性、生态环链性和生态自觉性,其中主要是人的生态环链性。人类只有自觉地遵循生态本性,保持生态与生物环链之平衡,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而且,人的生态本性决定了人具有一种回归与亲近自然的本性。再次,它是对环境权这一最基本人权的尊重。在良好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过一种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是基本人权所在,而以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支撑的生态美学就是力倡在良好的环境中人类“诗意地栖居”。
1.下列不属于“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项是
A.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自有其价值而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角度对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行一种终极关怀。
C.人类自觉地遵循生态本性,保持生态与生物环链之平衡,以获得美好的生存。
D.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过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推断,下列西方哲学家的理论符合“生态整体主义原则”的一项是
A.培根的“新工具论”提出充满工业文明特色的“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的理论。
B.佩西提出著名的“从人的总体性和最终性上来看人,从生活的连续性上来看生活”。
C.康德精辟地概括传统的理性主义的哲学观,提出了著名的“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D.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认为有理性精神的人决定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事物。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特性,例如,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通过稀释制冷理论,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浏览完整试题月球表面的土壤是由岩石碎屑、粉末、角砾岩、玻璃珠组成的,其结构松散且相当软。月壤角砾岩中氢气元素则相当丰富。这是由于太阳风的注入,太阳风实际上是太阳不断向外喷射出的稳定的粒子流。1965年,“维那3”号火箭对太阳风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直接测定,结果显示,大阳风粒子主要是由氢离子组成的,其次是氦离子。太阳离子注入物体暴露表面的深度,通常小于0.2微米。因此,这些元素在月壤最细颗粒中含量最高,大部分注入气体的粒子堆积粘合成月壤角砾岩或粘聚在玻璃珠的内部。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至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
3.下列不属于科学家关注月球上的氦—3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通过稀释制冷理论,它的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
B.由于大量的太阳离子注入到月壤中,科学家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
C.到月壤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与铀235生产核燃料及地球上煤矿开采的费用相比,相当有利。
D.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的费用,只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核能发电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氦—3具有在核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的特性。
B。由于太阳离子注入物体表而的深度极小,因此在月壤最细颗粒中,氢离子和氦离子的含量最高。
C。在月球上提取氦—3的同时,人类还可以得到氢、氮和碳这些副产品,它们也有利用的价值。
D.按照目前的状况,30年到40年后,人类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其费用将不会超过3000万美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道  山 亭  记     曾  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⑦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绳 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处,安置  ⑥陿,狭  ⑦嵚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⑧埃壒(ài),尘埃、尘世
5.对下列句子巾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累积、连接
B.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
C.岂虚也哉              虚:空虚
D.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聚集,集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8.下列对本文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于程师盂治郡的业绩,并不采取单刀直人的写法,而是纡徐和缓,将其政绩曲折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B.作者第一段写闽地“远且险”,分别从“陆出”和“溪行”两方面人手,而各又分别从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两部分落笔,条理清楚。


展开余下试题C.文章第二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做了铺垫,思路缜密。
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以暗示他仕途坎坷,含蓄蕴籍。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①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  ②谅,信。这里指小信
⑴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译:                                                                         
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⑴作者在这首诗的写作上,运用了哪些方法?(2分)
答:                                                                  
⑵请从景的转换和情的变化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⑴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⑶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⑸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⑹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梁  衡
①名山也已登过不少,但当我有缘作武夷之游时,却惊奇地发现这次却不劳攀援之苦,只要躺在竹筏上默读两岸的群山就行。只这一点就足够迷人了。
②山村码头,长虹卧波的石桥下一条碧绿的溪水缓缓飘来。两岸群山将自已突兀的峰岩或郁葱的披发投入清澈的溪中。我们跳上一条竹筏,船工长篙一点,悠悠然滑向平如镜面的河心。河并不宽,一般也就三五十米,两旁山上的草木与崖上的石刻全看得清;水并不深,大都一篙见底,清得连水草石砾都看得分明;流也不急,长14公里,落差才15米,可任筏子自己随便去漂。只是弯子很多,可谓九曲十八弯。但这正是她的妙处,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了许多的容量,溪流围着山前山后地转,两岸的层峦叠峰就争着显示自己的妩媚。
③我半躺在筏上的竹椅里,微醉似的看两边的景色,听筏下汩汩的水声。耳边是船工喃喃的解说,这石、那峰、天王、玉女,还有河边的“神龟出水”,山坡上的“童子观音”。山水毕竟是无言之物,一般人耐不得这种寂寞,总要附会出一些故事来说。我却静静地读着这幅大水墨。
④这两边的山美得自在,当她不披绿裳时,硬是赤裸得一丝不挂,本是红色的岩石经多年的氧化镀上了一层铁黑,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再湿了她当初隆起时的皱褶,就自然得可爱,或蹲或立,你会联想到静卧的雄狮,将飞的雄鹰或纯真的顽童、憨厚的老农,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但大多数山还是茂林修竹,藤垂草掩,又显出另一番神韵。筏子拐过一两道弯,河就渐行渐窄,山也更逼近水面,氤氲葱郁,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成一座绿色的天门阵,直排上云天,而半山上的松杉又密密匝匝地挤下来。偶有一枝斜伸到水面,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浓密的草窝里突然冒出一树芭蕉,阔大的叶片拥着一束明艳的鲜花,仿佛遗世独立的空谷佳人。河没有浪,山没有声,只有夹岸迷蒙的绿雾轻轻地涌动。水中起伏不尽的山影早已让细密的水波谱成一首清亮的渔歌,和着微风在竹篙的轻拔慢拢中飘动。这时山的形已不复存在,你的耳目也已不起作用,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仿佛听到了“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我这时也只凭感觉来捕捉这山的旋律了。
⑤这条曲曲弯弯的溪水美得纯真。是上游50平方公里的群山中,滴滴雨露轻落在叶上草上,渗入根下土中,然后,沙滤石挤,再流出涓涓细流,又由无数细流汇成这能漂筏行船的大河。所以这水就轻软得可爱。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逢山转身回秋眸,遇滩摄足曳翠裙。每当筏子转过一个急弯时,迎面就会扑来一股爽人的绿风,这时我就将身子压得更低些,顺着河谷看出去,追视这幅无尽的流锦,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在这种人仙掺半的境界中,我细品着溪水的清、凉、静、柔,几时享受过这样的温存与妩媚呢?回想与水的相交相识,那南海的狂涛,那天池的冰冷,黄河壶口的“虎啸”,长江三峡的“龙吟”,今天我才找到水之初的原质原貌,原来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在世间一切自然美的形式中,怕只有山才这样的磅礴逶迤,怕只有水才这样的尽情尽性,也怕只有武夷山水才会这样的相间相错,相环相绕,相厮相守地美在一起,美得难解难分,教你难以名状,难以着墨。我才信山水也是如情人,如名曲,可以让人销魂铄骨的。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王维有他的辋川山庄,苏东波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的月下荷塘,夏丐尊有他的白马湖,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九溪。
⑥筏过五曲溪时,崖上有“五曲幼溪津”几个大字,那“幼”字的“力”故意写得不


展开余下试题出头。原来这幼溪是一个明代人,名陈省,字幼溪,在朝里做官出不了头,便归隐此地来研究《易经》。石上还刻有他发牢骚的诗。细看两岸石壁,又有许许多多的古人题刻,我也渐渐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那个曾带义兵归南宋,“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词人辛弃疾,那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人陆游,那个理学大师朱熹,都曾长期赋闲于此,并留下笔墨。还有那个一代名将戚继光,石壁上也留着他的锋锋诗句:“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它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是从刀光剑影中杀出来的英雄,是从书山墨海中走过来的哲人,他们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座起伏的山,都有一片激荡的海。可是当他们带着人世的激动,风尘仆仆地走来时,面对这高邈恬静的武夷,便立即神宁气平,束手恭立了。
⑦人在世上呆久了,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这样那样的重负。为解脱这一切,历来的办法有二,一是皈依宗教,向内心去求平衡,二是到自然中去寻找回归。苏东坡是最通此道的,所以他既当居士,又寻山访水。但是能如消磁除尘那样,使人立即净化,刹时回归的山水又有几许?苏子月下的赤壁,毕竟是月色的朦胧又加了几分醉意,何如眼前这朗朗晴空下,山青水幽,渔歌筏影,实实在在的仙境呢?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能纯得使人起宗教式的向往,又美得叫人生热恋似的追求,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就是人间的天国仙境。我登泰山时,曾感到山水对人的激励,登峨嵋时,曾感到山水给人的欢娱,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立即感到一种伟大的安详,朴素的平静,如桑那浴后的轻松,如静坐功后的空灵。这种感觉怕只有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时才会有的。我没有宗教的体验,却真正接受了一次自然对人的洗礼。武夷一小游,退却十年愁。对青山明镜,你会由衷地默念:什么都抛掉,重新生活一回吧。难怪这山上专有一处名“换骨岩”呢。
⑧我正庆幸自已在默读中悟出一点道理,突然眼前一亮,竹筏已漂出九曲溪,水面顿宽,一汪碧绿。回头一望,亭亭玉女峰正在晚照中梳妆,船工还在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
12.武夷山水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了许多的容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3.与其他名山名水相比,武夷山水的独特之处是                        
                                                        (4分)
14.第⑥自然段说“我也渐渐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文章提到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大师朱熹、一代名将戚继光。作者选取这些历史人物的什么特点?结合⑥⑦两段内容及人物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15.作者“在默读中悟出一点道理”,这悟出的“道理”是什么?(6分)
答:                                                                        
                                                                         
六、(12分)
16.下面长句的内部语序杂乱,请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将它改成既保持原意,又语序合理的短句。(4分)
长绒棉与陆地棉比较,它具有长势旺,易碰断,扎根较深,结铃性强,蕾铃脱落率低等特点。
答:    &n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