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8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3]
2006年高考新学案知名中学破解专题提高测试卷
"2006年高考新学案知名中学破解专题提高测试卷
                 语  文              2006.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问难 推敲 帷幄 椎骨 椎心泣血
B.憧憬 潼关 瞳仁 一幢 灯影幢幢
C.宇航 盆盂 芋头 呼吁 长吁短叹
D.螃蟹 邂逅 松懈 解数 跑马卖解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其实,这几位洋人对我们的夸奖赞誉,或是出于对东道主投桃报李的客套,或是________的迎合奉承,总之有这样那样的目的,绝非发自内心的实话实说。
②在人口远远超过土地______力、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
③中新上海网2005年10月18日电,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未来五年的市场开发计划,上海将逐年______“世博会形象大使”。
④他的文字像一杯清纯的水,没有杂质。心理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矫揉造作。_________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迷惘。
A.言不由衷 承载 遴选 落拓不羁
B.言不由衷 承受 遴选 放荡不羁
C.事与愿违 承载 选拔 放荡不羁
D.事与愿违 承受 选拔 落拓不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这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
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2005年8月,一个新近被关注的焦点——河南临颖城边的南街村再次被报到,揆情度理说南街村,很富,而且是没有两极分化的平均型共同富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足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7比0战胜了香港队,但德国世界杯赛仍将中国队拒之门外。
B.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C.2005年10月,巴金老人的去逝,是一个善良的、真诚的、富有良知的作家反映我们道德存在的一面镜子。
D.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透露,执行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共投资9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全是国家政府投入的,还没有运作到民间金融系统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 7题。
说“总部经济”
彭兴庭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以企业总部迁址所带来的一系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企业总部迁址,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现象,许多公司的总部或重要事业部门纷纷迁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都市。这已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愈演愈烈的风潮。毫无疑问,企业总部迁址所产生的“总部经济”效应,会拉动迁往地经济的增长,刺激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大幅度提升都市形象的同时,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由此看来,企业总部迁址似乎一业兴而百业旺。然而,企业总部之迁“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异地购买或者租借一栋办公楼,再把办公设备往里一搬那么简单。有能力将总部迁往大都市的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这样一个“财政支柱”的迁址绝对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它的去留关乎当地经济的兴衰。此外,一些长期以来靠地方扶持而长大的企业,自身也一时难以断乳,以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如果离开当地政府的“庇护”,是否能够继续做大,还得打上个问号。


浏览完整试题 企业总部迁址首先就面临着迁址成本的问题,居高不下的安家费让许多有迁址意向的企业望而却步。中国内资企业将总部迁往大中城市,成本的相对提高是不可避免的。以“薪”情为例,同样一个岗位,在乡镇或小城市与在大城市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据报道某公司在总部迁到北京后就曾做了三次比较大的加薪,仅工资支出就要成倍增加!此外,其他各方面支出的水涨船高也不可避免。有报道曾披露,上海地铁三号线附近的住房租金由于台湾中芯国际500多人的到来,一个月便上涨了20%!因此,企业在作出将总部迁往大都市的决定之前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的“商务成本”,否则其竞争力令人堪忧。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底蕴也必然不同!比如说某公司在进京之前,管理层清一色是一班操着原总部所在地地方口音的汉子,但现在不同了,到了北京,公司总部有来自各地的人才,包括一群拿着美国绿卡的员工。在这种杂交的文化圈子里,自由思潮的影响必然会加大,领导的绝对权威也会受到挑战。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企业总部迁址必然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企业文化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人的问题。因此,总部迁址之后一整套与新情况相对应的规则调整是必须要进行的,否则很难安定人心,甚至还会形成偏离主流的亚文化。
目前,借总部迁往大都市而扩大影响已经成了许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心愿。不过,总部迁址可以使企业得到大发展和大提升的机会,却也有让企业陷入危局的可能。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众多企业应该三思而后行。
对于企业总部迁址所带来的“总部经济”效应,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也曾指出:“区域经济的成功靠的是适宜的产业环境及政策、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企业和产品及服务的延伸发展等,‘总部经济’这一概念本身并不具有生产力。过于强调所谓‘总部经济’这一概念,可能本末倒置。在创新中不断调整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5.下列对“总部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总部经济不具备生产力,其效应是靠环境、政策、有生命力的企业和产品及服务的延伸发展等获得的。
B.总部经济是因企业总部迁移带来的一系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
C.总部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D.总部经济是可以刺激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的效应经济。
6.根据原文,对企业总部迁址需三思而后行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企业总部迁移会遭遇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决不当会导致人心不定,形成偏离主流的亚文化。
B.企业总部迁移涉及迁址成本,成本就不可避免地拉高。
C.企业总部迁移会减少扶持地的税收,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D.有能力将总部迁移到大都市的企业,长期以来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因而
一旦迁址,将发展缓慢,甚至有陷入危局的可能。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企业总部的迁址会造就“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效应。
B.企业总部的迁址提高了“商务成本”,由此会影响到竞争力。
C.企业接纳了拿美国绿卡的员工,是总部迁往北京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D.伴随企业总部的迁移,迁往地的经济会被拉动,也会不幅度提升都市形象,
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 10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也?”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刚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竖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凤寻东还。
(选自《北史·卷二十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凤不来者,将屠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昭成待以宾礼 又以经授献明帝
C.卿言人众则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 B.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
C.军无辎重樵爨之苦 D.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燕凤年轻时就广泛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平常就听说他的名字,派人邀请他,燕凤没有应聘。
B.燕风曾经出使到苻坚那儿去,面对苻坚的盘问,他有勇有谋,从容应对,终于打消了苻坚的疑惑心理。


展开余下试题C.当苻坚问他代人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竭力称赞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D.昭成帝死了,道武帝将要迁都长安。燕凤因为道武年幼弱小,便向苻坚请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渡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
   (2)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1)“欲采蘋花不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13.填空。(任选一小题)(5分)
   (1)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宋朝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方塘池水为喻,说明每天看书可以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他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江上风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唐王勃《滕王阁序》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庚信《马射赋》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用了同样的句式)宋苏东坡《前赤壁赋》有云:“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 17题。
折断一半的苹果枝
院子里的苹果树刚开始挂果,其中一根树枝,却不知为何竟然折断了,说是“折断”,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树枝的一半还和树干连接着,使得这根遭遇不幸的树枝,多少还拥有一点“折而未断”的幸运。
在这根折断了一半的树枝上,长着一百多粒小苹果,粉嫩粉嫩的,说它们是新生的婴儿,或者巢中的幼鸟,都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喻。这些刚刚绽出的小苹果,在苹果树这个大家庭里,原本与其他树枝上的苹果并无二致,所得到的来自大地的养分也是相差无几的。可是,也许是半夜里的一阵风,也许是哪个无聊住户的攀爬,总之,这根苹果枝折断了一半,原先伸向天空的枝条,现在向地面低垂下去,挂在上面的小苹果,与其他枝条上的苹果弟妹,因此就不免有了一些区别。
如果这根苹果树枝完全折断,掉落地上,那情形自然另当别论:一根苹果树枝死了,倚靠它供给养分的小苹果,便不会有任何一粒幸免。中国古语“覆巢之下,无复完卵”所蕴含的生存哲理,适用于残酷的社会政治,但是用来喻指遭遇厄运的苹果枝,也同样恰如其分,不同的是,这根树枝并没有完全折断。它还顽强地活着,用仅剩一半的枝干,向依赖它生活、成长的一百多粒小苹果输送养分。看得出来,它在忍着,熬着,苦苦支撑着,希望自己的儿女——这一百多粒果子,也能和其他树枝上的小苹果一样,平安地长成红润、饱满且甜的大苹果。
但是,悲剧正在这里: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尽管它们所得到的养分,很可能会少于那些没有折断的其他枝条上的苹果,从而导致它们在生长中多少会有一些营养不良。但是,它们终究都在成长,每一天下来,它们都在增加这根树枝的负重。
渐渐地,这根低垂的苹果枝,朝地面垂得更低,快要支撑不住了。
苹果终究长到多大时,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才会承受不起自己儿女的重负,因而彻底折断,掉落地上?这根树枝不懈地为儿女输送爱,最终却将导致自己的毁灭,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自然的任何悲剧,无论多么微小,甚至小到一粒蚂蚁的迟归、一枚青果的早坠,都可以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
我坐在苹果树下,品茗,读书,无须喧嚣,不慕荣华,体味平安和宁静的生活,真有一种无言之大美,头顶上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将我的玄想引入渺远,我知道,我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同样,我也深知,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
14.作者写折而未断的苹果树枝上的小苹果“粉嫩粉嫩的,说它们是新生的婴儿,或者巢中的幼鸟,都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喻”,这些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和作用?(8分)
15.文章中“但是,悲剧正在这里: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为什么“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会成为悲剧?如何理解这其中“悲剧”一词的意思?(6分)
16.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可是又说“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根据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4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从一根苹果树枝“折而未断”的不幸与有幸入手,实际上是为后文在
更深层意义上展开对幸与不幸的深刻思考张本。
B.作者对“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用以证明自己的预见
事物发展的准确程度之高,也间接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之深。
C.作者由“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结局的悲惨推及一粒蚂蚁迟归、一枚青果早
坠的“惊心动魄”,深入展示了事件主体不幸遭遇的沉痛,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
D.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审视与思考,行文之中却又时时透出一种置身事外的闲
谈;这与作者在文章后面部分提到的“玄想”一词所包含的意义正好是相通的。
E.作者说自己在“苹果树下”的生活“有一种无言之大美”,这其实是作者
对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种生态状态的解脱,其中包含有批判与反思的意味。
六、(15分)
18.孙犁在《黄鹂》一文中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的极致,请模仿“虎啸深山”再写出上面几种事物之外的四种事物的极致。(4分)
19.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要包含下面两个词语,且不少于40分。(5分)
生活  色彩
①描绘一种情景
②表达一种感悟
20.以下4个标题是从报刊杂志上摘引下来的,其中有5处用词欠妥,请你指出其中3处并修改。(6分)
   (1)昨日的功臣,今日的魁首
   (2)驾车撞死人,外逃又罹祸
   (3)谨防烟花爆竹,预放煤气中毒
   (4)毒菇殃及无辜,市民不敢食菇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命运就像通过一座小桥,失败恐怕不是因为力量薄弱或智能低下,而是有可能在面对险境时,我们就失去了平和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根据以上提示,请你以“心态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题目自拟;⑥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D  A项分别读nàn、tuī、wéi、zhuī、chuí;B项分别读chōng、tóng、tóng、zhuàng、chuáng;C项分别读yǔ、yú、yù、yù、xū;D项都读xiè。
2.A  “言不由衷”形容虚伪敷衍,说的不是内心的真话;“事与愿讳”指事实与愿望相违背。“承载”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承受”指接受,禁受。“遴选”泛指挑选;“选拔”应与“人才”搭配。“落拓不羁”指豪迈,不受拘束;“放荡不羁”指放纵,不检点,不受拘束。


展开余下试题3.D  A项“目不窥园”常用来形容发奋攻读,与刺探隐私不相干;B项“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项“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项“揆情度理”指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4.D  A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移至句首;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意象,是……遨游的媒介”;C项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介词“对”改为“因”。
二、
5.B  A项没有揭示总部经济的本质;C项只说是一种经济形式;D项只提及作用,未从本质上解释。
6.C  C项税收与扶持地相关,与企业本身发展并没有关系。
7.C  C项所说的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所有总部迁往北京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
8.B  B项均译为用。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燕凤;后一个“之”是助词,的。C项前一个“则”译为就;后一个“则”译为就是。D项前一个“乃”译为就;后一个“乃”译为竟然。
9.D  古:中性词,统一;今:贬义,把别国的领土占为已有。
10.B  “有勇有谋”错,只有“谋”,没有“勇”。
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广泛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平常就听说他的名字,派人以礼邀请他,燕凤没有接受聘请。等到昭成帝的大军围攻代郡,对城里的人说:“燕凤如果不来,我就要杀死全城的人。”代郡人害怕了,就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对他以宾客之礼相待,后来又任命他为代王左长史,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燕凤)又用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出使到苻坚那儿去,苻坚问燕凤说:“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回答说:“宽厚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常有统一天下的大志。”苻坚说:“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硬的盔甲和锋利的兵器。敌人软弱就前进,敌人强大就后退,怎能统一天下呢?”燕凤说:“北方人强壮凶悍,上马拿着三种兵器,策马奔驰如飞一样。我们国君有雄才大略,率兵征服了北方,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如一。军中没有辎粮草的劳苦,轻装上阵,行动快捷,依靠敌人取得所需物资。这就是南方疲惫不堪,而北方军队经常取胜的原因。”苻坚说:“你们国家有多少人马?”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说的人数还差不多,马的数量就说的太多了。”燕风说:“云中川从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年的初秋,马匹经常在这儿聚集,差不多塞满了整个山川。以此推算,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全面。”燕凤回去后,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等到昭成帝死了,道武帝将要迁都长安。燕凤因为道武年幼弱小,坚决向苻竖请求说:“代主刚刚驾崩,臣子有的逃亡有的背叛,留下的孙子年幼,没有人辅助他。他国中的别部大小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一分为二,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向来有深仇,那情势两人谁也不能首先发难,这是防御边患的上策。等他的孙子年长了,就保存他并立他为君,这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呀。”苻坚答应了他。燕凤不久又回到了代国。
四、
11.(1)昭成帝平常就听说他的名字,派人以礼邀请他,燕凤没有接受聘请。
   (2)以此推算,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全面。
   (3)等他的孙子年长了,就保存他并立他为君,这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呀。
12.(1)老友曹侍御过象县,不但不能尽地主之谊与之对饮畅叙,甚至连“欲采蘋花”相赠也“不自由”,诗人矛盾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说“不自由”,也许拘于官守戒律而多有不便,也许因对方负有监察之责而避瓜田李下之嫌,也许心中悲苦不愿向友人表露……只好以诗酬答,曲折地表露自己处境的困窘、内心的悲苦和对当朝的不满,希望老友理解。
   (2)意境:破额山前,水如碧玉,木兰舟摇,骚人骋目,春风骀荡,满池蘋花,好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水墨丹青。作者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感悟,将“意”与“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赋予其“境”以生命,再注入自己的情思,从而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13.(1)及时当勉励  星垂平野阔
   (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五、
14.表达效果:运用拟人、比喻,刻画了小苹果惹人喜爱的外形、生机勃勃的情态。作用:这种刻画,使小苹果将要面临的厄运显得更加残酷,让人对这种结果更加担忧;同时也为揭示半断的苹果枝无私负重的高尚品格埋下了伏笔。
15.小苹果越长越大,半断的苹果枝的负担就越来越重,苹果枝完全折断,苹果毁灭的危险也就越来越迫近,其最后的结果是悲惨的。
“悲剧”,一方面指生命毁灭带给人悲哀的感受;另一方面指美好愿望与悲惨结局之间的巨大落差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或“悲剧”在于半断的苹果枝无私付出,使小苹果逐渐长大,最后却又让小苹果面临厄运,甚至失去生命,这种奇特的关联给人以强烈震撼,引人深思。)
16.结合文意来看,救助苹果枝本来是一件容易事;但在生活中,一些人对遭遇困境的身边之人尚且视而不见,对无关人情的其他事物自然也就更加冷漠。因此,作者在此是要呼唤人们拿出帮助有难之人的行动,也呼吸社会树立帮助有困难之人的风尚。
17.B、C  B项中“描述”于文无据,“用以证明”脱离作者本意;C项中“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歪曲了作者对生命本身意义的理解。
六、
18.示例:凤栖碧梧,日出东方,龙归大海,鹰击长空,犬吠深巷。
19.略
20.(1)“魁首”改为“罪魁”、“元凶”或“祸首”
   (2)“罹祸”改为“闯祸”
   (3)“谨防”改为“禁放”;“预放”改为“预防”
   (4)“无辜”改为“好菇”
七、
21.例文
庞涓的自白
周观平
“庞涓,汝因有过错须今生了结,本王特放回汝魂归体,延汝阳寿半年,望多行善事……”顿时从天上传来一阵仙乐,一道极其耀眼的白光悠然而逝,于是倒在那树下的我——庞涓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