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2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良井中学八下语文期中检测题
良井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题(06春)
为了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请你认真做好题目。
说明:
1.全卷共8+4页(8页为试题、4页为答卷)。考生须在答卷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 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左边的空格上。
3. 全卷共22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4.答题可用黑、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红笔。
一、语言的运用与积累(16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8分)
畸(  )形、    眼yì(  )、   滞(  )留、  guì(  )赠、
祈(  )祷、   睥ní(  )、 hàn(  )首、  企盼(    )、
忏( )悔、    qǐ(  )首、  执拗( )、  qiáo(  )悴   
千山万huò( ) 、油光可jiàn(    )、彻夜不mèi( )、  目光灼灼(  )
2、写出下面诗句的下句、或根据提示填空。(6分)
⑴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⑵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
指                ,              。一句来表达。
⑷)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民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事物逐渐兴起,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刘禹锡的两句诗:
                        ,                         。
3、按要求回答。(2分)
      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
这张小纸条要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2分)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习题。(9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浏览完整试题“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考试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指出加点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⑴秋初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 
【发表】本来意思: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⑵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本来意思: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这几段文字写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试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4分)
事          例 思想品质




3、当“我”拿回被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会“吃惊”、“不安”和“感激”?请联系文段内容分别对这三点进行简要分析。(2分)
                                                                                                                               。
4、文中与“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相照应的句子是:
                                                    。(1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做题。(6分) 
父 亲 的 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他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像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
1、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爱”,可是开头的第一句却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这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2分)
答:                                 
2、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爱”,可是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写母亲的爱,而且多次提到“……是我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说说文章结尾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2分)
A、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B、其实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答: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各题。(10分)
余幼年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人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展开余下试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无以致书以观(致:得到)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C、余因得遍观群书(因:因为) D、俟其欣悦(俟:等,等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短句。(4分)
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                   
3、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做简单的归纳。(2分)
答:                                              
4、文中说“我”向老师请教时,“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做简要的评价。(2分)
答:                                           
(四)、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各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亦不详其姓字                         (2)既醉而退               
(3)亲旧知其如此                          (4)以乐其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3.请把(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1) __                                               ___ 
(2) ___      __                                      ___ 
4.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 请摘录原文回答。(2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各题。(11分)
蜜蜂的赞美
⑴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⑵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⑶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⑷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他把盲目地   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称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   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几百年的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培根许许多多的话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
⑸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郭沫若同志也曾经以蜜蜂采花作为譬喻,来说明艺术真实与生命真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⑹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⑺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⑻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⑼,由于 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⑽多么令人称道的酿蜜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⑾我们阅读许许多多艺术家的传记,在某些地方发现他们是有共同之处的。他们都有较崇高的思想,在学习、工作上,他们都注意广泛求师,在博采众家之长之后,又别出心裁地发扬自己的独创性,并且锲而不舍地辛勤从事,在崇高思想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创造了成绩来。就因为这种方式使人想起蜜蜂,那金黄色的奇妙的小昆虫才获得人们那样多的赞美。
⑿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高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沼;坦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
⒀想着这些道理,蜜蜂的启示,不但对于前代的人们,不但对于学术工作,而且对于今后的人们,对于文艺工作和一切其它工作,恐怕也是永远有用的吧。因此,我们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
1.结合语境,将“搜集”、“采集”、“堆集”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1分)
①他把盲目地    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
②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    材料。
③由于    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展开余下试题2.文中用了几个事例来回应第⑴段“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一句,请写出这些事例,并从例子中找出一句以蜜蜂来喻人的话。
所用的例子有:                                                
以蜜蜂喻人的话是:                                 (1分)                                                 
3.第⑼段“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一句中“重新创造”指酿蜜过程的哪一程序?“蜜成花不见”是什么意思?(2分)
                                        
4.第⑾段中写了艺术家们的共同之处,请结合本段的内容,对艺术家们的共同之处分四个方面加以概括。(每一方面不超过8个字)(2分)
①                                                                
②                                                               
③                                                               
④                                                            
5.第⑿段中的“大河”和“高山”,“小溪”和“小涧”,“高原”分别比喻什么?(3分)
①“大河”和“高山”比喻                                          
②“小溪”和“小涧”比喻                                                  
③“高原”比喻                                                            
6.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赞美了蜜蜂的劳动?给人以什么启示?(2分)
答: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良井中学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