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3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3]
高一第二册第六单元试题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格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壅蔽(yōnɡ ) 阿谀( yú ) 媵嫱(ténɡ )
B、嫔妃(pín ) 句读(dòu ) 剽掠(piáō )
C、贻笑大方( yí ) 浚其泉源( jùn ) 长人者( zhǎng )
D、勖勉( xù ) 缫丝( cháo ) 黜恶( chù )
2、下列划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其闻道亦先乎吾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圣人无常师
吾从而师之
D、 隆然伏行
既然已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因舍其名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②彼童子之师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句读之不知
⑤杳不知其所之也 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⑦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⑥⑦ D、⑥⑦⑧
5、下列各句中的“其”字,按意义和用法正确分类的一项是( D )
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其皆出于此乎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⑥必固其根本
⑦智者尽其谋⑧因舍其名⑨不抑耗其实而已⑩虽欲爱之,其实害之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④/⑩
C、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浏览完整试题
6、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不耻相师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乐盘游,思三驱以为度
7、选出下面句中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A )
A、人君当神器之重 B、名我固当
C、其筑欲密 D、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8、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D )
A、学于余 B、多于南亩之农夫
C、董之以严刑 D、故不我若也
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 D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则思虚心以纳下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0、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C )
A、既然已 B、振之以威怒
C、小学而大遗 D、或师焉,或不焉 二、二、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一)(16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D )(3分)
A、 戍卒叫,函谷举(攻克)
举(全)国上下
B、 族(灭族)秦者秦也
灭绝九族(宗族)
C、 使(假使,如果)六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
D、 后人哀之而不鉴(鉴定)之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12、下列句中的“于”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D )(3分)
A、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 皆以美于徐公
C、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樊哙覆其盾于地
1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4、下列语句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请分别写出。(7分)
(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历史人物 秦始皇
(2)戍卒叫。 历史人物 陈涉、吴广 ,事件 陈涉吴广起义
(3)函谷举 历史人物 刘邦 ,事件 刘邦先攻入咸阳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历史人物 项羽 ,事件 项羽火烧阿房宫
(一)(16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 ,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展开余下试题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5、在空格上默写出原文(4分)
16、解释加点字词(4分)
学者 求学的人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小学而大遗 丢弃 所谓 所说的
17、翻译下列句子(8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略
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8分)(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杯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弥日 整天 诣 到-------去,往笼鹅而归 用笼子笼 为写《道德经》给、替
19、翻译(4分)
(1) 固求市之 坚决要求买这些鹅
(2) 其书为世所重 他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
三、阅读(20分)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然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的风。那么爽俐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有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20、(1)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秋”?(4分)(2)突出其哪些特征?(2分)
答:(1)从秋叶、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秋水、秋色等方面描写。
(2)充实,淡泊,不加修饰,闲逸的特征
21、文中的“闲云野鹤”其含义是什么?(2分)这样写与“秋颂”有什么联系?(不超过20字)(2分)
答:写闲云突出“闲”,写野鹤突出“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写闲云野鹤正是对秋的歌颂(意思对即可)
22、(1)倒数第二段在全文中作用是什么?(2分)你对“秋”的“内在美”有怎样的认知和感悟?(4分)
答:(1)将“秋之美”与“具有秋之美的人”联系起来,丰富了“秋颂”的内涵,赋予“秋”以人的性情、品格、精神,使主题深化。
(2)为人处事要洒脱、豁达、明澈等 (意思对即可)
23、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两项是( B、D )(4分)
A、 本文语言优美,笔法自然,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有内在联系,如文末一段,就是上文逐段的总结。
B、 第五段写《秋院》这幅画,其用意是渲染“秋院“的幽静,突出秋的清韵,隐含对”秋院“的冷落的惋惜。(不当)
C、 “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表达出作者对“洒脱”和“不加修饰”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D、 从全文看,作者紧扣秋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赞颂“秋之美”,写出了自己对“秋”的认知和感悟,既表现出积极、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不可知、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不可)
E、 作者对秋的描绘中,巧妙地移情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格化、个性化的“秋”,即秋被赋予了某些人的性情、品格、精神。
四、默写 (10分)
1、是故 , , , 。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 ;
, 。 (219.145.150.171)"
上一篇:
2006年语文中考试题
下一篇:
华师大一附中高三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一第二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