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38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5]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39分)
1.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盥沐(guàn) 癖好( pǐ ) 阜盛(fǜ) 不屑一顾(xiào)
B.歼灭( qiān ) 稽首(qǐ) 寒伧( chen ) 谬种流传(miù)
C.吮吸( shǔn ) 敕造(chì) 债券( quàn ) 纨绔子弟( kù)
D.酗酒( xiōng ) 执拗( niù) 干瘪( biě ) 有恃无恐(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冀而飞 冠冕堂皇 不胫而走 兢兢业业
B、百无聊赖 张冠李戴 功亏一篑 脍炙人口
C、惴惴不安 枉废心机 励精图治 流连忘返
D、没精打采 忐忑不安 浮想联翩 挺而走险
3下边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1) 虽然未曾见过面,然我看着 ,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2)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 ,也就不生别论了。
3) 华老栓擦着火柴,茶馆里便 了青白的光。
4)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 的木器。
A. 面善 情理 弥满 精巧 B.面善 道理 弥满 精美
C .眼熟 道理 布满 精美 D.眼熟 情理 布满 精巧
4、下列各句无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语文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然而数学成绩也在班级独占鳌头。
B.能不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C.骀荡的春风吹皱了一潭春水。
D.两个学校的领导对这次事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5、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五牛”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尘莫及。
B夜很静,四周悄然无声,只是偶尔有一只小甲虫翁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先秦散文、西汉史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各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B.《孔乙己》《祝福》《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的揭露,《故乡》《药》《阿Q正传》表现了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
浏览完整试题
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同《金瓶梅》一样,也是文人独立创作的。
D.中国古典小说既与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也从说唱文学的传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草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7.“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叫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这句话表现了夏瑜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夏瑜的母亲十分迷信,以为儿子真会显灵。
B.失去儿子的母亲希望儿子的灵魂在身边,以求得精神安慰。
C.当她看到夏瑜坟头的花环时,以为是儿子显灵,叫乌鸦飞上坟顶,是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
D.她说:“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叫乌鸦飞上坟顶,是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希望能实现。
8.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先写微风和枯草,从侧面烘托。
②先写微风和枯草,从正面描写。
③再用心理上的感觉“一丝发抖的声音”作反衬。
④再用确实存在的“一丝发抖的声音”作反衬。
⑤最后乌鸦“铁铸一般站着”,以静止、单调的画面作烘托。
⑥最后写乌鸦这一有生命的东西,侧面反衬无生命的微风、枯草。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9.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A.制造一种悲剧的氛围,加强小说的悲剧感。
B.表现夏瑜母亲迫切期待乌鸦飞上坟顶以释心头之疑的心情。
C.表现华大妈的一种“不足和空虚”的心情。
D.通过景物描写,交待故事结束时的环境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③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②隐:隐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③穰穰:丰收的样子。
10、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B先生少之乎? 少:意动用法,认为少
C见道旁有禳田者。 禳田:耕种时设祭,祈求丰收
D不过一斗径醉矣。 径:就、即
11、选出与例句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例: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A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B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C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D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12、全都体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三年不蜚而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③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④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说齐威王,于是齐威王振作起来,齐国也强大起来了。
B楚国大举侵略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听到消息
后连夜撤了军。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D淳于髡出身低下,淫乐好饮,但口齿流利,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宾。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7分)
独坐夕阳里
郭 枫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的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生命的讴歌吧!
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绺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吹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地,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a)
大理菊仍热情的燃烧着。(b)
女孩还留连在晚霞中。(c)
独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心灵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你觉察到么?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的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恨?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么?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现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惚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14 作者“独坐夕阳里”,看到的三件事物各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
(2)
(3)
15、文中a、b、c三个短句分别作为三个自然段,有何作用?(4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文中加线句子说“我的心灵”被“启发得清朗了”,从文章内容看,你认为作者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感悟?至少答出两点。(4分)
答:
17、针对本文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写一段评论(不少于100字)(6分)
三、翻译下列文言文:(4分)
18、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四、名诗名句默写 (4分)
19、(1) , 渺沧海之一粟。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3)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 毛血日益衰。
(4) 清风徐来, 。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20、(1)诗中除了“晨起”、“鸡
上一篇:
汶上实验高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下一篇:
广西百色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语文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