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3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4]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命题人:鲁迅中学苗金德
一、(18分)
1.下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露lù      露骨    原形毕露    露风    藏头露尾
B.供gōng    供销    供不应求    提供    供需脱节
C.鲜xiǎn    鲜见    寡廉鲜耻    时鲜    鲜为人知
D.辟pì      复辟    开天辟地    辟谣    透彻精辟
2.下列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辩证    意蕴      辨证施治      千锤百炼
B. 质疑     扼杀      一鳞半爪      因运而生
C. 国萃     哂笑      表演程式      舞姿摇曳
D. 凋落     洗练    急功近利      窸窣飘零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志(记录)怪小说      稗(小说)官野史
B.独存孤迥(少)        司寇哂(嘲笑)之
C.轻鸢(老鹰)剪影      了(完全)不足奇
D.美女妖(艳丽)且闲    悠然见南山(庐山)
4.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古诗中有许多惯用的意象,它们表达的     已经约定俗成,如"杨柳"表惜别怀远,"归雁"表游子思乡。
(2)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拍摄的"环形山"照片,是那样清晰,消释了多少代人对"皎皎银盘"上阴影的      。
(3)浮躁风气和商业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偏离正轨,或见利忘义,粗制滥造, 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A.含义    疑窦    侵蚀          B.蕴含    疑虑    侵蚀
C.含义    疑虑    侵袭          D.蕴含    疑窦    侵袭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特有的艺术特色。
B.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C.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D.列宁曾经指出:《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业部出口创汇企业。


浏览完整试题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二、(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源。
7.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
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8.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
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C.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
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例如"趟马"这个动作,可以使人看出有一匹马在跑,同时又能叫人觉得是人骑在马上,是在什么情境下骑着的。如果一个演员在趟马时"心中无马",光在那里卖弄武艺,卖弄技巧,那他的动作就是程式主义的了。--我们的舞台动作,确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也证明这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经过广大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积累而成的优秀的民族表现形式。如果想一下子取消这种动作,代之以纯现实的,甚至是自然主义的做工,那就是取消民族传统,取消戏曲。
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诗经·斯干》那首诗里就是拿舞的姿式来赞美周宣王的宫室,说它"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它和西洋从埃及以来所承受的几何学的空间感有不同之处。研究我们古典遗产里的特殊贡献,可以有助于人类的美学探讨和艺术理解的进展。
10.根据文章,解释下列名词。
舞蹈精神:
艺术真实:
11.为什么说取消"舞蹈动作"就是"取消民族传统,取消戏剧"?
答:
12.中国艺术和西洋艺术从风格上讲,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
三、(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美意朦胧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展开余下试题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需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感,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的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3.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 
答:
14."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答:
15.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哪两个特点?
答:
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四、(8分)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词后题目。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①,君住长江尾②。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③。
[注释]①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②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③"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17."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如果把这两句设问句补完整,根据词的意思,你认为会怎么样?
1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最后第二句中的"只愿",包含了什么意思?
五、(8分)
19.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答:正确顺序           
20.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1)                                                                                                   
(2)                                                                    
六、(3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准备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衣钵传人,他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去了,不久,二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比较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树叶。大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却空手而归,对师傅说,我见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B 2.C 3.A 4.A 5.D 6.A 7.C 8.D  9.D 10.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艺术真实:通过洗练而典型的动作能表现生活的真实。11.因为这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积累而成的优秀的民族表现形式,因此取消这一独特动作,也就取消民族传统,取消戏剧。12.中国艺术讲究虚灵的空间感,西洋艺术重视几何学的空间感。13."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极致。"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限制了后人的创造。14.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也因谋篇之难能而致使佳篇少于佳句。15.一是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二是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谛。16.A D(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E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17.此水几时休?此水没有休的时候。此恨何时已?此恨如水一样没有结束的时候。18.这首词为代言体。词人以一位痴情女子的口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19.正确顺序③④①② 20.(1)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2)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60.183.142.25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