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84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4]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月考试卷(苏教版)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阶段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坦荡如dǐ( ) 贪lán( ) nian( )轻怕重
xiè( )渎 胸jīn( ) 争yán( )斗艳
忍俊不jīn( ) jí( )妒
2、默写(9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夕阳西下, 。
(4)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5)请你写出两句关于鸟的诗句, , 。
(6)斯是陋室, 。
(7)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新建的长江公路大桥所应用的桥梁技术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斜拉悬索桥。
B、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学们都很尊敬他。
C、有无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3分)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散文诗,作品中的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全篇语言口语化,且多用短句。
C、《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作者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认为这和人的灵魂的高尚格格不入。
D、《陋室铭》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5、概括下面这个句子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3分)
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这句话要阐述的意思是:
6、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下列语段或短文完成7—32题 (共72分)
(一) (共13分)
(1)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阳光,——是的,遮不住的!
(5)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6)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7)——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
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7、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2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D、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太聪明了。
9、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①“它深信,乌云遮不住阳光,——是的,遮不住的!”
②“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③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10、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共11分)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分)
答:
1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2分)
13、文中的三个“这”指代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3分)
答:
14、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叙述的句子有: ;议论的句子有 。(2分)
15、简要回答这一段叙述句与议论句之间的关系。(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三)昙花(共12分)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5盆,排在大厅的一旁。
圆筒形的主枝,傲然挺立。分枝多,呈叶状,枝上巍巍地挂着即将灿烂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
茶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翅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6、写出与本文相关的一个成语: ,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 。(2分)
17、句子“色,非常非常白”的“非常”二字连用两次,删去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旖旎”读音为yǐnǐ,试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分)
19、画横线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0、请你说说本文作者对人生有什么深刻的理解。(3分)
(四)根的联想 (共13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 。”多少人用它来赞美老师,以此表达对他们无限的崇敬;然而在我看来,(甲)。
你看那高高的钻天杨,树身粗壮,枝叶繁茂,巍然屹立,风雨攻不垮它,洪水淹不没它,是什么支撑着这个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树根。树根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不断吸取着水分、养料,供给枝叶的生长需要。尽管你在赞叹大树的繁茂时几乎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尽管你在赞美树的价值时忘了这价值从何而来,可它依然默默地吸取着、奉献着,从不想钻出地面显耀自己。相反,为了有更多的水分,更丰富的养料,它总是越扎越深,越扎越远。树根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它的奉献比起春蚕,比起蜡炬,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春蚕A ,蜡炬 B ,它们在奉献,可也在毁灭自己;树根则不然,它不断地吸取养分,支持大树的生命,在奉献的同时壮大自己。当小树苗渐渐长大成材,它的根总是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强,在地里越扎越深,它这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奉献更有其可贵之处。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地奉献着自己,但如果只是像春蚕或蜡炬那样不停地付出,并不吸收新的能量,显然是不可取的。知识是日新月异的,一位好老师总是像树根那样不断地吸取更新更好的知识,壮大自己的力量,继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他才真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乙)。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
但愿人人都有树根精神。
21、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的且与上句对称的诗句是: (2分)
22、根据上下文,(甲)处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不但要把老师比做春蚕、蜡炬,而且还应该把他们比做树根。
B.与其把老师比做春蚕、蜡炬,不如把他们比做树根。
C.把老师比做春蚕、蜡炬当然很好,但把他们比做树根也很好。
D、把老师比做春蚕、蜡炬是一个错误,只有把他们比做树根才正确。
23、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
(2分)
24、第三自然段上有A、B两段横线,请各用四个字概括出春蚕和蜡炬的不足(3分)
A: B:
25、在作者看来,树根的奉献同春蚕、蜡炬的奉献相比有什么更深的意义?
(3分)
(五)马说(共23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6、在文中空缺处默写原句 (2分)
27、给加点字注音(4分)
(1)才美不外见( )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3)其真无马邪?( ) (4)一食或尽粟( )一石
28、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故虽有名马( ) (2)而伯乐不常有(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执策而临之( )
29、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一项是( )(3分)
A、马之千里者。 B、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0、翻译(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1、填空《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 比为“千里马”,将 比为“食马者”,将 比为“伯乐”。(3分)
32、请举出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名马,并介绍其相关故事。(3分)
&n
上一篇:
高一(上)语文末考试试题
下一篇:
福建顺昌埔上中学中考模拟试卷(附答案)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5-2006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