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永州市第八中学2006届高考模拟试卷1
"永州市第八中学2006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当真  当作  当铺   当票      B.划一  划拨  划价   划界
C.背包  背债  背负   背带      D.扎堆  扎实  扎手   扎针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  丰采  推己及人  银样腊枪头    B.偿还  更迭  山呼海哮  兄弟阋于墙
C.按捺  倾泻  察言观色  温良恭俭让    D.班驳  涣散  优柔寡断  依样画葫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名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了窗子,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       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窗子成了我们的拉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的所在。
②四乙铅通过呼吸道、皮下的脂肪被人体吸收,它能     神经,主要     脑视丘下部,四乙铅中毒时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明显障碍。
③徘徊月下暂放     的东坡,聆听着定慧禅院的钟声,感受到天籁般的宁静。只是他那得以净化的心灵,却终究抛不开     的手足情谊。
A.不必/甚至    毒害/危害    尘嚣/尘缘
B.不必/乃至    毒害/侵害    尘事/尘世
C.未必/乃至    损害/危害    尘事/尘世
D.未必/甚至    损害/侵害    尘嚣/尘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路况单纯,上路行车,视野角度缩小,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跟车距离产生错觉,最终引起交通事故。
B.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思想上。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瑙鲁共和国与台湾“断交”,台湾当局苦心经营的金钱外交的丧钟又一次敲响,这完全是由于台湾当局咎由自取。
D.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职能部门吸收市民代表中有专业技能的人,参加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维修的研究及评估。
B.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被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
C.科学家通过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做动物实验找到答案,过量饮酒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D.令人担忧的是,正当首脑会议举行的时候,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几个城镇又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整个鲁迅杂文中,可以见到所有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的驱使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或幽默或讽刺,_______;或反语或双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如话而不涉粗俗,汪洋恣肆而不少含蓄;畅达不伤于繁冗,简炼不流于晦涩;时而委婉曲折,时而尖刻峻峭……


浏览完整试题①则随其行文需要而用  ②经常发出各式各样的笑声
③成语典故信手拈缀   ④中外文化任其驱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需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后,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对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例如,河流的洪水,它虽然有为害的一面,但它有补给两岸地下水和湖泊洼地的水源、塑造河床、稀释污水等作用,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保护每条河流的水质不受污染,更是保持河流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有的论述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仅限于支持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是不够全面的。
(《新华文摘》2004年15期,作者钱正英,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只要人类不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
B.人类为了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就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
C.建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的同时,要有谋划地安排蓄泄超标准的洪水空间。
D.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过多占用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
8.下列有关河流“生态功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地球表层,河流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和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功能不可替代。
B.河流的干流和它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为地球水循环提供陆面通道。
C.河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通过它实惠陆地与海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D.河流的洪水,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尽管它有为害的一面。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不能完全消除自然现象的江河洪水,但可以自己解决人为因素的江河洪灾。
B.在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水利工作要有所兼顾。
C.研究如何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是人类维护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
D.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河流的洪水就不再是有害的了。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不能也不必消除江河洪水,但希望最终能与它和谐共处。
B.人类一旦建立了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就能完全消除江河洪灾。
C.未来,人类要从根本上消除江河洪灾,必须以牺牲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为代价。
D.合理配置水资源,能够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最后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五音的协调发展。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尔,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茶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为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园囿,文章为鼓吹,至引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腰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二二焉。(略有删节)
[注] ①黾勉:努力。
11.下列各句吕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展开余下试题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追和古人者也/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D.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大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图史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3分)
②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3分)
③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写 情           李 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两首诗都写到“明月”,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
1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6分)
①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         ,           ,
          ,         ,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细草微风岸,            。              ,             。              ,
             。               ,天地一沙鸥。
③大弦嘈嘈如急雨,                。                  ,                  。
                ,                  。                   ,凝绝不通声暂歇。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共27分。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 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于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民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8.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4分)
19.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4分)
20.最后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的匠心所在。(4分)
2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5分)
①简析《美与同情》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谈谈《美与同情》中作者的一个观点。
六、作文(60分)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把他所拥有的看得很大。其实,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和整体比起来都是极其渺小的,根本不值得夸耀。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事,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请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体裁为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22.243.203.17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永州市第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