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4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8]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
出卷人 江宁 熊代厚 审核 李照秋
第︱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形骸 核查 咳嗽 弹劾 言简意赅
B、对峙 持重 寺院 侍奉 恃才傲物
C、侥幸 骁勇 富饶 尧舜 百折不挠
D、精彩 菁华 清晰 靓女 晴天霹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2004年4月18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十五万人被紧急疏散。
B、 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了最先进的理念、赖以发展的人才技术和下游支持体系,奇瑞正如一只初生的小牛犊,向着心目中理想的偶像进发。
C、 随着战争进程的一波三折,有关各方的外交部门也是起伏不定,亲疏离合变换莫测,让人如堕云里雾中。
D、 要尽可能有效的解决国家赔偿法“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能够独立的审查政府行为并独立地判处赔偿的机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 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C、 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扮得一尘不染。
D、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协同新浪、搜狐等13家网站今天在北京共同组织了一次维护音乐著作权的活动。
B、 各级政府特别是有关部门应当很好的履行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其经营行为,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C、 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的阅读着。
D、 对因责任制不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能按期完成创建“平安教育”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一些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教委和学校,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处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测谎仪”并不“测谎”
说到“测谎”,过去长时间被人们称之为“测谎仪”的仪器,其实是错译、错传、错用,“测谎仪”仪器的英文名是poly—graph,准确的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测谎”这项技术的科学称谓,应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根据法律规定,测谎结果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只是提供辅助参考)。“测谎”只是民间的俗称,不是科学称谓。
现在一说“测谎”,大家都以为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其实,口供是绝对不能测的。如口供的来源可能不正常,可能存在着指供、诱供。
浏览完整试题
从根本原理来说,这种技术应该叫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以及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
“测谎仪”(姑且沿用俗称)是如何把犯罪的心理痕迹呈现出来的呢?“测谎仪”主要是通过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真实记录被测试人当时的内心变化,真正的作案人会在这三项指标上露出马脚来。
测试中“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呼吸。我们知道,人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实际上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应该说占的比重不大,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解,但是他对前两个调解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调解不了。
在实案中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必须经过六大阶段,即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学、侦察学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在设计试题时,首先是试题的意思要明确,不能让被测人的理解出偏差,如果理解错了,当时出现的心理反应就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用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会被找出来。
总之,这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
5、下面表述,不能作为“这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
B、 皮肤电阻是任何人调解不了的。
C、 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用一个标准来测试。
D、 这种技术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测试的三项指标中可信度最高的应该说是皮肤电阻。
B、 由于这项技术非常真实可靠,所以更应该叫“测真”。
C、 测试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学、侦察学等方面的专业素质。
D、 测试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测试前,应该对其进行测前访谈。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测试人在测试过程中即使不说话,但只要在测试中呈现犯罪心理痕迹,就完全可以定罪,让该名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
B、 在设计试题时,测试人员必须认真谨慎,不能出一些有歧异的问题。因为如果被测人理解错了,被测人就会成为罪犯。
C、 气功就是一种专门调节脉搏的健身术。
D、 我们生活中经历过一些重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细节好象已经忘记,其实记忆中还存在这种信息,甚至可能终生保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乐毅伐齐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苦于
C、分魏师以略宋地 略:进占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乃与乐毅谋伐齐 (2)乃不知有汉
B、(1)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1)若因而乘之 (2)因利乘便
D、(1)而又欲劫之以兵 (2)而母立于兹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 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 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 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译文:
。
(2) 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译文: 。
(3)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译文: 。
12.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王国维曾称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也有同样的妙处,请具体地赏析它的好处。
2.本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扼要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3)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4)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尽心上》)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送 春
宗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几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的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联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展开余下试题
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我知道,春归去了。
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僝僝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4.文章一开头便写道:“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4分)
(1)为什么说“声势最为浩大”?
(2)用“声势”“浩大”来描写二月兰,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5.第五段开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 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6.文章的标题是“送春”,但前半部分却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开得好放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nb
上一篇:
2006年4月重庆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茂名市2006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