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9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2006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一
"2006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一
命题:国兵            2006.  4.15
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1卷各题的答案与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旌旗    荆棘    菁华    泾渭分明    精疲力竭
B.滞留    炽烈    对峙    栉风沐雨    炙手可热
C.韵律    熟谙    暗示    万马齐喑    黯然神伤
D.纰漏    庇护    秕谷    比翼齐飞    惩前毖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蛾眉    峨冠博带     钟鼓馔玉     口慧而实不至
B.赝品    义愤填膺     真知灼见     敏于事而纳于言
C.暮霭    惴惴不安     兴高采烈     无所不用其极
D.沽取    怙恶不悛     耿耿于怀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席话说得他羞愧难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涨红了脸站在当地一声不吭。
B. 天边飘来一朵乌云,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天空。忽然间雷厉风行,大雨如注。
C. 非典之后,中国应该总结医疗卫生乃至政府运作方面的教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D. 袁夫人一听,顿时笑得花枝招展,她的声音又尖又利,听起来如同北风穿过墙缝的嘶鸣。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装疯、自虐、甚至想自杀的“笨孩子”马玥,经过李圣珍老师的调教,不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而且还恢复了常态,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干部。
    B.国务院召开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C.她话匣子一打开,就同我大谈特谈最近流行什么发式,什么项链,什么服饰。
D.深圳交管局提出了“保住底线,不触高压线;抓住主线,不走偏线”,要求全市交警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韦编三绝”正读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间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浏览完整试题5.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 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 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组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
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
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订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为多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③恪:恭谨。 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第Ⅱ卷 (共120分)
四、(23分)
11.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咻:喧哗打扰。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4分)
译文:                                                        
(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3分)
译文:                                                       
(3)王谁与为善?(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2)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将进酒》中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诗句:“                ,               。”
⑵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兵车行》中的警策句应该是                       ,                       。
⑶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红    叶
                                       江 河  
①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②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楼亮丽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③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为朴素的“好看”二字。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是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正如春风的笑,是为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劲;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掩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
④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朦胧。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
⑤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⑥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
⑦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
⑧天上的红叶一片片/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
⑨把思想从往事中拽回,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只要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14.这篇散文,开头“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一句。
(1)这句话主要用了                等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分)
(2)文章开头使用这句话的作用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15.第三段拿“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作比,是为了说明                    
                                                                        。(5分)
16.解释文中化线句的含义(6分)
①“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
   
②“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
       
17.(1)这篇散文第六段“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一句意思是说母亲的某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个方面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因为红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除了表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愫是永恒的外,还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 用“中国的书法”开头,重组下列句子,不改变原意。(5分)
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答:中国的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4分)
  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摘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破坏。因为雪茄莲扎根的土壤是经过几百万年靠细菌、苔藓、地衣分解岩石留下的,连根拔掉会造使这种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再在地上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30年,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漂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艺术起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你仿照横线上的三句诗,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七.(6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520年以来,世界上共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大学依靠梦想、依
靠希望生存下来;千千万万学子的大学梦延续着大学的历史。
请以“大学梦”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 (都读jīng。Β.zhì  chì  zhì zhì  zhì;C.yùn  ān  àn  yīn  àn;D.pī  bì  bǐ  bǐ  bì;)
2、C(A.口惠而实不至;B.敏于事而讷于言;D.甚于防川)
3.C(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灾难或祸害过去之后就忘记了教训;A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但是多用来表示情况危急,用来表示羞愧程度太重。本句可改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B雷厉风行: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速,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并非指雷电猛烈,狂风乱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江苏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