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0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8]
天津市宝坻区一中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九)
"天津市宝坻区一中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九)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A恣意   联袂   煞风景   一叶瘴目   不见泰山
B游弋   羁绊   附骥尾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C嬉笑   干练   文诌诌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D拖沓   害臊   座右铭   防民之口   胜于防川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最近两年来,各地都把         经营性使用权招标拍卖工作作为经营城市工地、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重中之重。
(2)报告          其它渠道资料估计,目前,全世界因为武装冲突造成的流离失所者至少有2500万。
(3)就业问题是近来          的重大问题。
(4)世纪末,冷战结束,但历史没有走向             ,相反,各种矛盾、各种势力、各种思想交织缠绕。
A推动   援引   凸现   终结     B推进  引述   表现    终了
C推动  引述   表现    终了     D推进   援引   凸现   终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在追赶欧美,结果与欧美的关系非常成熟。
B“勇气”号已经向地球发回极佳的高分辨率照片,从而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在这颗行星上是否存在过某种生命形式。
C对美中贸易的研究表明,中国以向美国出口廉价玩具、饮品和服装为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D中国医疗分队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服务质量讲,都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中最好的医疗分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要真正得到体现,端赖读者的参与和确认。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少看那种过把瘾望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的轻松体验。年轻人追逐流行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要容易得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浏览完整试题虽然,现在文学正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活跃的进入并不能说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已被人充分地认知。有时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当人们在说文学的时候,真正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这自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重心和欣赏趣味的改变有关,但也与创作和阅读双方对文学意义与价值的认知缺乏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只是就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而言的。如果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单薄,尤其缺少对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而一旦基于这样的系统把握来看文学,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语言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更准确些。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一个以物质来衡量和平准一切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人受制于物的现象悄然滋生,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的“道德迷失”,重当下轻未来、跟着感觉走的“存在迷失”
,还有……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欲望在生活中横行,变得日渐紧张和焦虑,有着身心不得回旋的疲劳与窘迫。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赊自己掏钱买小说,或试着放浪漫,获得心的平静和自由吗?
文学既可以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一切的复杂世相并适度地予以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从而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它们,让人看到其如何的不合理,从而至少在那个时刻,把自己交给了神圣的真理与正义,进而培植赶快 理想,涵养出道德,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的,通过批评,它使社会保持了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必须强调,说文学是生活的反面,不是说文学不能赞美生活,或者无视生活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而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保持着一份警惕和冷峻,尤其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向愚味和丑恶低头。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读者的参与和确认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追逐流行虽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它在文学的传播中却意义重大。
C优秀的文学既要适度地顺应生活,而又需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与生活保持必要的反差。
D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性生存活动。
6、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学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恰恰说明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
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欣赏趣味的改变,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和选择。
C“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于文学并不一味地容忍生活中的伪善,而是始终站在生活水平反面。
D作者和读者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明确的认知,真正有意义的文学方有可能进入到人们的生活。
7、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
B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C作家应该是生活的冷峻的观察者和睿智的批评者。
D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不可能催生罪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葛悸,字楚辅,其先居丹阳,后徙吴兴。以荫授建康府上元丞。会金人犯江,上元当敌冲,调度百出,悸不扰而办,留守张浚、王沦皆器重之。登进士第。萧之敏为御史,荐其才,除国子博士。轮对,论州县受纳及鬻爵之弊,孝宗奖谕曰:“观所奏,知卿材。”除著作郎兼学士院权直。
除正言,首疏言:“盈虚之理,隐于未然;治乱之分,生于所忽。宜专以畏天爱民为先。”……上待召,复令条陈,悸以六事对,皆切中时病。除侍御史,论救荒三事,累迁中书舍人。
岁旱,诏求初政得失,悸应诏,大略谓:“虞允文制国用,南库之积日以厚,户部之入日以削,故近年以来,常有不足之忧。罢兵以来,诸将皆以赂得升,其势必至于掊刻取偿,益精其选。”迁给事中,张嶷以说之子除知阁,裴良琮以显仁之侄女夫落阶官,悸皆缴奏。广西议更盐法,言:“钞法之行,漕臣尝绐群商,没入其赀。楮币行之二广,民必疑虑,且有后悔。”除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上疏言:“今日之事莫先于修身齐家,结人心,定规模。”判绍兴府,钱谷刑狱必亲。或谓大臣均佚有体,悸曰:“崇大体而简细务,吾不为也。”尝曰:“士二时中,莫欺自己。”其实践如此。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当敌冲    当:对着,面对
B庶少苏疲氓  氓:老百姓
C漕臣尝绐群商  绐:欺骗
D结人心,定规模   规模:范围,程度
9、以下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葛悸敢干直陈时弊的一项是(    )
(1)轮时,论州倒受纳及鬻爵之弊(2)盈虚之理,隐于未然,治乱之分,生于所忽(3)又论“征榷岁增之害”(4)罢兵以来,诸将皆以赂得升,其势必至于掊刻取偿,益精其选(5)张嶷以说之子除知阁,裴良琮以显仁之侄女夫落官阶,悸皆奏(6)今日之事莫先于修身齐家,结人心,定规模
A(1)(2)(4)B(1)(3)(4)C(2)(4)(5)D(3)(4)(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悸任上元丞时,表现出突出的领导才能,因而深得留守张浚、王纶的器重,他后来又受知于萧之敏和宋孝宗。
B面对当时赋税日益增加,老百姓难以承受的情况,葛悸直言切谏赕民请命。
C葛悸对当时国家财政收入、官员黜陟、货币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能大胆进谏,直言不讳。
D宋宁宗即位后,葛悸以刑部尚书的高位兼任绍兴府长官事事躬亲,当有人对此提出建议时,他从善如流,决定放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盈虚之理,隐于未然;治乱之分,生于所忽(3分)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2)罢兵以来,诸将皆以赂得升,其势必至于掊刻取偿,益精其选(4分)
译文:                                            
(3)或谓大臣均佚有体,悸曰:“崇大体而简细务,吾不为也(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晶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呤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2分)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世味年来薄似纱,         。        ,            。      ,        。      , 
犹及清明可到家。
(2)             ,龙光斗射牛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不悱不发。
白也诗无敌,                   。           ,俊逸鲍参军。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论偏见
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有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的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指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不白之冤怨,伽达默尔明确指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现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伽达默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的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是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另一类是“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无法超越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味着看问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而盲目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经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都有体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
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认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有偏见,其方式就如同其他人在描述他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时通常会有偏见一样。“
总之,在偏见问题上,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树立新观念,实际上,这种偏见观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必然要产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对权威的反抗,而对权威思想的反叛使人们对所谓绝对的全面性不再抱有幻想,这就必然导致将偏见普遍化、合法化的现代偏见观。
14、第五段谈到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请简要概括该作用。(6分)
                                                                     
                                                                     
15、第六段为什么援引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结合全文意思,说说为什么“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6分)
                                                                         
17、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合理的偏见“与”盲目的偏见“两大类,对此你如何评价?(6分)
                                                                         
                                                                         
六、(15分)
18、下面是一位医生观察儿子、妻子、病人的情况统计表,请写出结论。(15个字以内)(4分)
场合 被观察对象 有关因素 观察结果
(1) 儿子 好动、做梦 有眼球转动
(2) 妻子 好静、做梦 有眼球转动
(3) 病人 瘫痪、做梦 有眼球转动
结论:                                                                                                      
19、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6分)           
[例如]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端午节:                                                         
植树节:                                                         
五四青年节: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宝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