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49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93]
高三阅读训练题(已附答案).doc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谢你教我
徐慧芬
  山草呆住了,这上好的瓷瓶怎么会如此脆弱——就这么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这是一只德化薄瓷瓶,造型十分别致:一段老竹,逸出一支新篁,一只麻雀停在枝头,似在鸣唱。
  她刚来时,主人家就关照过:挪动、擦拭这些瓷器时要小心点,这是家里多年的收藏,虽不十分值钱,却是他们的喜好。
  现在,麻雀的一扇翅膀却被她弄折了,碎片滚落下来,山草似乎听到了麻雀的哀鸣,以至。这哀鸣声久久在她心中回荡。
  虽然,女主人惊讶了好一会儿,只说了这么两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男主人看到碎片,俯身拾起后只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没说什么,可是,山草总也不能原谅自己。
  一个月做下来,山草觉得这对夫妇有学问,待她挺好的,工资比别家给她的高些,人也和气不摆架子,家务上有些事还会同她商量。他们曾告诉过她,在她之前,找过几个都不合意,他们看上这个山妹子,主要还是她的朴实和勤勉。
  现在,由于她的疏忽,竞将他们心爱之物弄坏了,怎么办?怎么办!神思恍惚的山草晚上在洗碗时,听到瓷碗碰在一起的声音,眼泪又淌了下来。想来想去,也只有用工资作抵偿,不知行不行。她擦完眼泪,怯生生来到还亮着灯的主人书房里,嗫嚅着说明意思。
  你说用这个月工资抵吗?可你怎么向家里交待?家里生病的母亲不是等着钱用吗?再说,这只瓷瓶是我们一位朋友的馈赠,能用钱估价吗?即使按市场价,你两个月的工资也不够啊!听主人这么说,她急得眼泪哗哗而下。“好了,不要哭了。放心吧,山草,我们不要你赔!”女主人拍了拍她的肩膀,“但是,作为惩罚你的粗疏,我们还是要象征性地扣掉你这个月十元钱。这十元钱的赔偿是想让你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就像我们的女儿,小时候读书做题目很粗心,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帮助她克服这个毛病……”这一晚,在主人的教诲下,山草的心受着感动。
  谁也不曾想到,第二天,主人读大学的女儿回来听说此事,不好意思地向父母坦白出来,瓷瓶是她不小心碰坏的,她见麻雀翅膀断了,就找了点胶水粘住,再把瓷瓶转过身去。她想省得父亲知道了心疼,还要责怪她,所以就没说。
  夫妇俩嗔怪了女儿后,觉得有些对不住山草。他们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山草后,问她当时为什么不申辩一下。山草说:阿姨叔叔,当时我也觉得奇怪,怎么抹布轻轻抹了一下,就碰坏了呢?可是我真的这么说了,你们会相信我吗?
  两位主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男主人点点头说:是的,山草,你这么说,也许我们会不相信,但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你上过初中,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柔弱的人》吧?生活中可不能一味柔弱啊!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山草的亲戚在乡下办了个加工厂,山草的父母让山草回家乡去上班。山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人家。回到家乡后,即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感谢他们教给她很多知识,让她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在信末山草又加上这么几句话:叔叔阿姨,还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还记得吗?我刚来时在打扫卫生中发现床下有一张百元钱,沙发背后有两张十元钱,我想,也许是你们放在那里,考验保姆的吧?如果以后你们再找保姆,我希望你们不要这么做……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开篇“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2.山草碰掉一块瓷瓶后,两个男女主人的表现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描写的,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5分)
  答:
  3.小说用补叙的手法交代了主人读大学的女儿碰坏瓷瓶的情节。这样的补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4.文章题目是“谢谢你教我”,请回答“你”和“我”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文章怎样的主题。(6分)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  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是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的、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他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他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1.“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作者为什么说“无法言说”?请从文中找出两点理由来。(6分)
  答:
  2.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之所以能让作者感动,其原因是什么?(4分)
  答:
  3.为什么说“感动”是做人的一种养分,试概括出五条理由来。(5分)
  答:
  4.试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7分)
  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展开余下试题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
  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士宁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略有删改)
  1.《书院清池》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何种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第三段描绘书院清池的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5分)
  答:
  3.作者写蝉声,说夏蝉“操练”的是“古老而常新的乐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7分)
  答:
  4.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托尔斯泰是俄国(乃至世界)经典文学家中和中国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人。正当中国人在西学东渐,乃至洋枪洋炮的威逼下,痛感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足以保身,终于喊出“打倒孔家店”之时,托尔斯泰却在执着地译介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要用自己想象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拯救世界——在近代世界从物质到精神上全面瞩目西方的时代,托尔斯泰一生的精神探索恰恰是从西方走向东方。这一“人文奇观”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值得探索反思。在人们疾呼人文精神衰弱的当今现代世界,人类愈来愈意识到,西方唯科学主义不能解决道德价值、人生意义这些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是,由思考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借鉴和共识关系,反观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利弊得失及其对当代世界的价值,正是该专论研究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托尔斯东方走向的精神求索的“迂阔”中发现一些深邃的东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中对人自身生命价值、对现世人生意义、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对天人关系、对个人与人群间关系的独特而智慧的理解,对“天地一体之仁”境界的追求,的确可以作为对当今人文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思,来针砭人生意义的失落、道德价值的沦丧导致的一系列“现代社会病症”,来纠正人与大自然间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危机,使人类社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缺乏西方个性意识,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对客观世界执著的求知、征服、改造的能动精神、批判精神,形成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民族心理,又是使中国长期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反思托尔斯泰东方走向的精神的成败利钝,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人文精神危机的拯救,都有现实意义。
  专论力求把对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关系的研究,放到托尔斯泰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的背景中,放在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求索进程之中,把思想家托尔斯泰和艺术家托尔斯泰统一起来,特别注意联系其艺术实践、生平事迹,才能做到知人论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托尔斯泰是把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视为一个整体加以探索借鉴的。专论作者也把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作为一个矛盾的整体,防止孤立地类比研究。
  专论力图借鉴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比较文化学方法,并注意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说出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注意避免一些比较文学研究中过于宏观空泛或简单机械对比的偏颇,以“伤十指不如断一指”为指导思想,解剖托尔斯泰这“一只麻雀”:不是从理论思辨出发,而是从大量史实资料出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作为作家专论研究,力求从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相契合这一新的视角,发现一个新的托尔斯泰,从而对托尔斯泰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从新的视角做出新的解读。
  1.反思托尔斯泰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4分)
  答:
  2.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自己想象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3分)
  答:
  (2)托尔斯泰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的“迂阔”(3分)
  答:
  3.简答。(8分)
  (1)简要概括文中画线的两处“全方位的研究”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第一处:
  第二处:
  (2)你怎样理解“伤十指不如断一指”和“解剖‘这一只麻雀”’这两个比喻。(两个答案均不超过20个字)(4分)
  比喻一:
  比喻二:
  4.试就文中所说的“反思”的某一问题,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4分)
答: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儿童如诗
赵思运
  ①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②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了他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③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成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子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展开余下试题  ④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I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揪动土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⑤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叉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⑥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现在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
  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
  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⑦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上的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着。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⑧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⑨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⑩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⑾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5期)
  1.文章标题是“儿童如诗”,结尾又说“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诗歌”和“儿童”共同点是什么?请你结合全文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4分)
  答: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6分)
  ①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答:
  ②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答:
  3.文章第③段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第⑥段中又提到格非小说中的几句话,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有什么用意?(6分)
  答:
  4.文章结尾谈到马斯洛的“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作者对此有何看法?对于作者的观点你作何评价?(6分)
  答: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中的蓝天
林清玄
  开车从莺歌到柳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所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地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后退呢?
  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地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子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涧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地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1.“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
  2.作者写到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了一首禅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从农夫在田间劳作引发了哪些关于人生的思考。(6分)
  答:
  4.文章结尾写到“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试从辞格和语言的角度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分析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主要体现为铺垫、烘托、对比、照应、过渡、衔接、主题深化、升华等。
  【答案】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后文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山草心理描写的刻画,一是使上大学的女儿承认是自己碰掉的不显得突兀。同时为全文确定叙事的线索。(6分,作用、举例、线索各2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解析】对人物的描写体现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三阅读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