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其他类型

阅读:116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其他类型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同步练习
"《孟子》二章的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得出的结论是                     (2分)
8、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这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                                 。(5分)
9、本文采用了          的结构模式。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运用了       、      、        的论证方法。
10、本文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           的思想。 
11、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背向的重要规律,即                                。(2分)
1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原因是                   ;具备了“地利”条件,却“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文中阐明“地利”的句子是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6分)
13、结合文章,想一想,“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场面会是“           ” 14、填充句子,并翻译全句。(填充5分,翻译5分)                                                  
①天时              ,              。翻译:                                                                                                   
②                多助,失道者              。翻译:                                                                                               


浏览完整试题③                  ,战必胜亦。翻译:                                                                                                         
④                之至,亲戚              。翻译:                                      
⑤域民                ,              。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       》,作者孟子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把他和(      )并称。
2、本文划分段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道德     B、道理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道路
5、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6、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         、           。
7、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               )   ⑵池非不深也(              )
⑶委而去之(              )           ⑷多助之至(               )
8、 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正确解释是:                               (1分)                                                                         
9、“得道者”在文中的含义是:(        ) (1分)
A.得到道义的人   B.讲求道理的人    C.得到胜利的人     D.施行仁政的君主
10.文章论述“战必胜”的原因是:(       ) (1分)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凭借险要的地形,强大的武力。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       D.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
11.用文中语句填空。(2分)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本文主要讲了          的问题。中心论点是:            ,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16、文章开头用了     的修辞手法,共提到了     个人,他们是       、       、       、        、       、        ,这几个人的共同点是            
17、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并翻译。(2分)
18、“国恒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并翻译。(2分)
                                                                              


展开余下试题翻译:                                                                        
19、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2分)
20、写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旨相近的名句一两句。(2分)
                                    、                                     
21、用原文的语句填空,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方面来论述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进而指出了                论断。翻译:                               、                       、                 
2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段意。(2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难,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例子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练,取得的成就)(3分)
                                        、                                     
24、翻译下列句子(1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解释加点词(2分)
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至{多助之至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段文字,回答10-14题。(2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3)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②入则无法家拂            士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所以:__________ (2)恒过:__________ (3)行:__________(4)喻:__________ 
(5)入:__________(6)忍:__________
3.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2分)
(1)“曾”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_ (2)“拂”通_________,意为________
(3)“衡”通_______,意为 _____            ___
4.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3分)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管夷吾举于士  C、征于色,发于声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5.翻译画线句为现代汉语:(6分) 
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   _    __,是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1分 )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解释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展开余下试题10.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温故而知新   D既克,公问其故
11.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1分)
   A.战于长勺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然后知生于忧患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13.本文议论中心十分明确,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为例,暗示______        __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_____________更应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从______ 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4分)
14.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    __         _ ___,____         ______。(2分)
15.本文中心论点是 “&nbs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其他类型
相关:关于“九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