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94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4]
2006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2006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说“三” 
 沈致远
“三”这个数字很奇妙,值得一说。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哲名言常在脑海中萦回。一天早晨刚醒来,睡眼朦胧,忽发奇想:“老子为何止于三?”乍看,这是钻牛角尖,但如能锲而不舍,牛角尖有时也会钻通。
道乃宇宙之本源。道是抽象的,万物是具体的,老子所言是从本源演化成万物之哲理。“道生一”:一代表单体,虽然已从抽象过渡到具体,但孤零零的一个单体无依无靠,“一生二”:二代表双体,双体之间就产生了关系;如构成双体的两个单体不尽相同,就形成一对矛盾。关系有了,矛盾也出来了,为何不止于此?这里就显示出老子高明之处,他意识到这还不足以产生宇宙万物。于是有“二生三”,三代表甲、乙、丙三体,可以构成甲-乙,乙-丙,丙-甲三对矛盾,这三者又可以产生矛盾之间的关系,如甲-乙与乙-丙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如甲-乙与乙-丙那样矛盾与单体之间的关系。所以,三的引入形成了更复杂的  关系,足以衍生万物,故止于三。
至此,明眼人已看出,止于三其实是突出二,二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可将二所代表的双体视为矛盾概念之萌芽,由此引入矛盾别具一格,这种矛盾并非注定都是对抗性的。老子寥寥十三字竟有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不愧为东方哲学之鼻祖。
老子继上述原文之后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人张尔岐注释:“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和之气,即所谓冲气也”。可见,突出在阴与阳,这可能是古人从生物有性生殖悟出之哲理将二具体化为阴与阳,二生三即顺理成章。
以上是抽象的哲理,下面说说具体的三。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集谋略权术之大成,就是因为背景是吴、蜀、魏三国,瑜、亮及阿瞒才能纵横捭阖各显奇谋,三国历史才显得波澜壮阔跌宕多姿,否则,如果只有两国,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早将对手并吞,就没戏了;如果只有一国,阿瞒再怎么雄才大略,也只落得个“治世能臣”。
“产生《孙子兵法》的战国时代可不只三国呀,这怎么理解呢?”别忘了还有“三生万物”!哲理的特点是高度概括:不论多么复杂的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许多单元和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止于三足以概括,再多即类画蛇添足,为智者所不取。
在自然界,三也是很奇妙的数。
鼎足而三,鼎有三只脚才能站稳。如截去一只,就会倾倒,这是力学中的稳定原理。
“方桌为什么有四只脚?”问得好!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力学知识。假定方桌是由不能伸缩变形的材料做成的刚体,由于其四脚的长度不会绝对相等,在平坦的刚体地面上只有三只脚真正着地,另一只脚是悬空的。日常经验中,摇晃的方桌需要加垫脚才能稳定,就是这个缘故。
“我的方桌未加垫脚也不摇晃,为什么?”好极了!我相信你说的是实话,那是因为实际的桌子和地面都不是刚体,如桌子四只脚的长度相差无几,在桌子自身重量的压力下,由于材料变形而使四只脚都着地。你看!一个平淡的日常生活经验,经过分析,就学到了物体的稳定条件以及材料受力变形所起的作用。可见只要用心肯钻,到处有学问。
“为什么三脚结构是稳定的?”回答:因为空间是三维的。
“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足以难倒科学家。我们所在的空间有左右、前后、上下三个维度,这是众所周知的经验事实。至于为什么如此,就不那么简单了。从事物理学前沿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家从理论上推出,物理空间可能有九维或十维,但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所在的空间是三维的。


浏览完整试题据我所知,目前尚无科学家能回答“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恕我狂言:此问题得到回答之日,即为物理学大突破之时。谓汝不信,且拭目以待。
由此可见,提倡“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一直问到回答不出来为止,不仅能从中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思维。学问!学问!始于学,贵在问。科学就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皆由三个夸克所构成,这不就是老子‘三生万物’之机制吗?”且住!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于1963年提出夸克说,是基本粒子理论的重大突破,质子与中子的夸克构成中确实出现“三”这个奇妙的数。这些都是事实。但老子再聪明也不可能预见两千多年后的科学发展,他是从哲学意义上提出“三生万物”。我认为。对于传统哲学主要应从思想和方法上继承,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以今人之知妄度古人之意,肯定会闹笑话。
回到本题----三:“三思后行”、“三缄其口”、“三生有幸”、“举一反三”、“事不过三”、“三纲五常”、“孟母三迁”、“三顾茅庐”、“狡兔三窟”、“一问三不知”、“一而再,再而三”、“一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有这些都对“三”情有独钟,但比起老子“止于三”的哲学创见来,皆相形见绌。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内涵是                 (2分)
2、最后一段,引用了大量的“三”字句,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将它们的出处填入下表:(3分)
出        处 引用文句
“一日三省吾身”
“狡兔三窟”
“一而再,再而三”
3、从全文看,老子的“止于三”的哲学创见,其意义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4、以下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 构成双体的两个单体不尽相同,就形成一对矛盾,但还不足以产生宇宙万物。
B 三的引入使双体构成的矛盾关系更趋复杂,足以衍生万物。
C 古人将二具体化为阴和阳,显然是从生物有性生殖中悟出的哲理。
D 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这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E 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所构成,这个事实与老子“三生万物”的预言完全吻合。
5、本文作者的主要主张是                                                  
                    。全文从          和          两方面展开论证。(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18分)
耳的诉求
刘心武
(1)建筑既以人为本,则应使人的眼、耳、鼻、身心全方位地获得享受。
    (2)我家附近有个鄂味餐馆,黄豆焖猪蹄、老干妈烤鱼串等菜式都很可口,价格也平易,我常在那里与亲朋小聚。那里面一楼到三楼的厅堂,总是宾客盈座,厅堂装潢得不错,菜上得快,服务也好,就是有一样:在舌苔获得快感的同时,耳朵却饱受折磨 ——似乎全堂人们的话语声与送餐进餐的盘碗筷勺声,都在经过墙壁屋顶地板的多次反射后,从一个无形的漏斗撒到你的耳膜上,在这样的地方进餐,人们说话只能放大嗓门,而人人大嗓门的效应,更造成了耳膜的灾难。最近一位外地朋友又来到北京,我在电话里约他去这家餐厅馆尝豉烧白鳗,他有过在那里进餐的经验,马上“啊呀”一声,然后说不如换一家哪怕鳗鱼烧得略差而耳朵不至于那么受罪的餐馆去聚。其实,这家餐馆老板只要在装修时请一位懂建筑声学的技术人员来,在屋顶墙面的凹凸布局与贴面材料的选择上作些处理,厅堂里那乱音丛聚的局面就能大大地缓解。
(3)也许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活普遍地粗砺化,连建筑物是否好看都顾不上,哪里还顾得上去评价建筑物是否好听?改革开放以来,是否好看,已成为人们评价新的公共建筑的通行标准,但是否好听,一般人却以为那是针对演出场所的特殊要求,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诉求。一般中国人的耳朵习惯于嘈杂,不怎么挑剔,但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许多城市居民,尤其是青年白领、灰领,包括一批大学生、高中生,耳享受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举一个小例子:北京现在有多处星巴克咖啡屋,其中一处地点并不适中,却总是高朋满座,还有特意从远处约往那里聚会的,怎么回事儿?我曾去考察,开始,以为不过是音响伴奏音调得比较合适,还有座位布局比较能屏蔽隐私,后来细加研究,才发现那里面的建筑声学效应非常好,是装修时特别地注意,还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凑泊歪打?
(4)耳享受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这是个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的问题。静,固然是一种享受,古典乐音,和谐音,当然是一种享受,但对于青春期的生命而言,狂躁的摇滚,沙哑的嘶吼,也能引出浓酽的美感,不过对这样的耳朵享受,应该限定在隔音效果非常好的特殊空间中。我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宿舍区寄往,半个月里每天路过学生活动中心,那是一栋后现代派的飞机库似的庞大建筑,四周是枯草倒伏的旷地,每次在白夜里路过那座建筑,我总觉寂静得未免凄清。有天我过分贴近了它的墙壁,于是隐约听到了一种沉闷的、仿佛一颗巨大的心脏在跳动的声音,难道这庞然大物是个有生命的恐龙吗?出于好奇,我随几个学生进入了里面,大堂灯火通明,朝不同方位可以去图书馆、咖啡吧、健身房、舞蹈练功房……非常安静,那么,心跳声何来呢?后来,我跟随几个学生,开启两道错开的包皮大门,进入了迪斯科舞厅,立刻,震耳欲聋的摇滚音瀑布般冲刷我全身,重锤般的电子低音鼓,就是那“恐龙的心跳”,我赶紧逃离,但不得不佩服那栋建筑在划分声音区上的成功。我们的城市在声音区域的划分上,似乎还不够自觉、严格,比如商业街道旁的音像店,把两个音箱放在大门口,不间断地大声放送狂放的流行曲,以广招徕,这对一部分路人可能是耳享受,对于另一部分路人则属于强制灌输,违反了“多元分置”的公共审美约定。中文里有“闹市”一词,其实,市不一定非得“闹”,现在都市的中心商业区,包括步行街,在声音控制或者说声音配置上,应该首先忌“闹”,但也要注意忌“冷”,“闹”令人烦,而“冷”令人闷,所以商厦的中庭与通道设计尤其应该把握好尺度。


展开余下试题(5)许多现代建筑讲究切断与自然的联系,里面的气候是人造气候,楼外大雪纷飞,楼里四季如春,楼外狂风如磨,楼里全无感觉,这种智能化效果,体现出“人定胜天”的理性科学的胜利,功能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以为不能成为今后我们城市建筑的唯一范式。我们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也有雅人倡导“诗意栖居”,仅从听觉这一个元素来讨论,完全切断自然音未必是“先进技术”。我曾在一家新建不久的星级酒店大堂喝茶,它的一个立面完全是落地玻璃,气派非凡,那玻璃墙外的庭院里,设计了人造瀑布,还有池塘溪流,配以竹丛花圃虹桥,确是一幅美妙的天然图画。经理知道我也研究一点建筑美学,来问我观感如何,我告诉他眼睛的感受当然不错,但是您这钢化隔音玻璃却使我的耳朵不快,因为我目睹瀑布溪流却全然不能享受它们的美妙音韵,闷闷然!他对我的反映颇为吃惊。我以为,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条件下,我们的建筑还是尽量不要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全然隔断,特别是要设计出可方便开启关闭的窗户来,这里先不要说气流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就耳享受而言,建筑物内的人通过接收窗外的自然音,是诗意栖居的重要一环。我们的老祖宗在春天会欣赏“五更春鸟满山啼”,夏天会品味“虫声新透绿窗纱”,秋夏间听雨丝敲出“芭蕉叶上诗”,深秋则捕捉梧桐滴露和枯荷雨声,即使到了冬日,贫困的白屋居民,竟也能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声息中感受到诗意与亲情。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只能半开启的塑钢推拉窗如此流行,全封闭的空间又为什么被奉为“高档”,而具有可以全部“洞开”的窗户的新建筑却在逐步消失,我们对自然气流与天籁吟唱,难道就此渐渐远了么?
(6)业主、规划部门、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各相关方面的人士,请重视耳的诉求!
6、造成“耳膜灾难”的原因有二,一是            ,一是           (2分)
7、第三自然段中的举例是为了说明                     (2分)
8、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认为都市的中心商业区声音控制或声音配置上,应注意:
                                           (3分)
9、从第四自然段,自觉、严格划分城市声音区域必须遵守                         
                           。(2分)
10、第五自然段中引用古诗说明我们老祖宗很会欣赏四季的声息,请再举出一例,并分析其妙处。                                                                  
                                                                  (4分)
11、从全文看,仅就耳享受而言,现代建筑要做到“诗意栖居,”应具备那些要素?(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2、(1)刑天舞干戚,                   。(陶渊明《读山海经》)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文章千古事,                     。(杜甫《偶题》)
(4)荷尽已无擎雨盖,                  。(苏轼《赠刘景文》)
(5)工欲善其事,                      。(《论语》)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孏石十哥弄璋之兆
          (宋)王安石                      (清)郑燮
一迳森然四座惊,残阴余韵兴何长。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人怜直节生来渡,自许高材老更刚。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展开余下试题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
注:乞与:送给。伶伦:传说中黄帝
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这种乐器,
并可以用笙模仿凤凰的声音。
13、这两首咏竹诗,都是以竹来比喻               。(1分)
14、这两首诗题材相近,但表现的主题各不相同,前一首旨在                    
                                            ;
后一首旨在                                            (2分)
  15、从以上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切入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00字左右)。(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5分)
卫  子  夫
卫王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余人,饰置家。武帝祓①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②,勉之!既贵,无相忘。”入宫岁余,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卫子夫已立为王后,先是卫长君死,乃以卫青为将军,击胡有功。封为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③中。皆封为列侯。及卫王后所谓姊卫少儿,少儿生子霍去病,以军功封冠军侯,号骠骑将军。青号大将军。立卫王后子据为太子。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
注释:
    ①祓(fu):古代习俗,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
②强饭:有多吃饭菜的意思。
③襁褓:背负婴儿所用的布  。
16、《史记》的体裁除了“世家”外,还有       、      、“表”“书”等。(2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生微矣(         )     (2)子夫为平阳主讴者(         )
  (3)独说卫子夫(    &nb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