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A项,“和”字多余;B项“站在”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第二”与“首富”矛盾) ) A.青藏铁路将青藏高原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白雪皑皑的雪山、辽阔无边的草原等景观串连在一起。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好莱坞巨星阿诺德· 施瓦辛格参加加州州长竞选期间曾聘请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个人资产为350亿美元、全球第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作为其经济和金融顾问。 D.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人两岸关系史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B、 我们可以在街头随处可见各类商店出售不同档次的商品,而且卖得很火。 C、 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D、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7、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 。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 。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姆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 ,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 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 ①③⑤ D、②③④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D ) A 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地学;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 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C 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他舍弃一切,献身革命的精神。 D 像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9、下列句子中都用了“拟物”修辞手法的项是( D ) A 有的松树望穿秋水,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B 晚上,我一个人在院中走,常被月亮给雪上赶进屋来,我没有胆子去看它。 C 红烛啊/匠人造你/原是为了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落泪 D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10、下列名篇名句的有误的是(A 白居易《琵琶行》) A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杜甫《琵琶歌》) B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D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名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E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F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分析不正确的是(D 题目明明写“望”,而前面三句都没有写“望”,只在结尾处才是“望”。 )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胡:道说法之所。 A 这首诗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笔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 B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过:“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笔。’’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 C 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之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 D 本诗题说“南望”,诗人不从高处眺望入笔,而从听觉开始。通篇句句写一个“望”字。 12、完成以下题。 (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6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