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51)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 杰    模拟编写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纯厚朴实”应为“醇厚朴实”或“淳厚朴实”)。  )
     A.纯朴 纯厚朴实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成功 计日程功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咽”应为“噎”  )     A.颁布   肮脏   穷兵黩武   方兴未艾     B.萧瑟   潇洒   因咽废食   扑朔迷离     C.彷徨   菲薄   祸起萧墙   怙恶不悛     D.倔强   趑趄   韦编三绝   浅尝辄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制止”强调运用权力、法律或其他强制力量强迫停止,不允许继续发生或发展,对象往往是已经发生的行为。“遏止”是用力阻止。“紧缺”是(物资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强调的是少而紧张;“紧俏”是(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从而”有“因此就”的意思,作为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 )
     ①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SARS病毒进化规律,今后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
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就可能      SARS暴发流行。
②2003年到2010年,我国小学教师将有较大富余,初中教师有所富余,高中教师    。
③市场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心理结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       不可避免地影响正式规则的运行和社会变迁的进程。
     A.制止     紧缺     从而      B.遏止     紧俏     进而
     C.制止     紧俏     进而      D.遏止     紧缺     从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口若悬河”是“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使用对象错了。“视同儿戏”是“比喻做事不严肃、不认真,看成小孩儿游戏一样。”“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无论何种意思都用得不对)。  )
      A.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
B.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正日益严重,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将,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D.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A句句式杂糅,在“等”字后加逗号,“是用”前加主语“它们”一类词。B句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造成的”与前面的“是”搭配。C句前后矛盾,把“至少”和“以上”任意删去一个)。 )


浏览完整试题     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理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B.“七一”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C.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D.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
6、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非常友好。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狗尾续貂: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多指后来写的东西不如原来的好。)  )   A.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B.运动会上,他借来的那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捉襟见肘,感觉很不自然。   C.这篇文章结构本来已十分严谨,编者无端在中间加了两段,真是狗尾续貂。   D.老赵心里想,要是当真被裁下岗了,也许倒是我别开生面的机会。7.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明了第一、二句为转折关系即可确定。  )    资产阶级的民主()在法律上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平等的民主自由权,在政治外表上表现出高度的分权和自由化,()以维护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方式,确立了有产者的阶级特权和资本特权,()由财产不平等造成了公民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财产成为获取政治权力大小和多寡的决定性因素。    A.如果 就 就 又             B.既然 那么 一方面 一方面    C.除非 并且 不但 而且       D.虽然 但却 并且 从而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切忌”、“不要”去掉其中一个;B:强加因果,删掉“所以”;C:主客关系颠倒,应为“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   )  A.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明同志身材魁梧,所以在集团公司的篮球比赛中总是作为主力首发。  C.来长沙参加省十届人大会的岳阳代表许军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D.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参考:B(A项分号应改用逗号,C项问号应改用句号,D项前两个逗号应改用顿号) )      A.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    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极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现在却看不到这画廊了。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      D.难道说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就可以不顾工程的质量而随意改变设计方案吗?
10、下列名篇名句说明有误的(A  《师说》)
     A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劝学》)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李白《将进酒》)  
    C 山不在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D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12、完成以下练习题。
(1)将下面的句子按意义重新排列,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中,不均衡是一种形态,均衡是一种形态。②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美产生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这是认识美的方法,历代中国画家正是运用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才得以产生了中国画独到的艺术构思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构图理论。③在阴与阳的关系中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种相对对立的条件下,保持着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统一与平衡的关系,这种和谐与平衡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④中国道家学说提出的一阴一阳关系,体现出的是对立与统一之美。⑤所谓均衡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它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达到完美与统一。
    答: ④③①⑤②
(2).仿照示例,拟写两条亲切友善的提示语,对乱倒剩饭乱花钱的学生进行教育。


展开余下试题    示例:乱丢一粒饭,丢掉父母苦心、农民汗水;乱花一分钱,花掉节俭传统、国家富裕。
    答:例:①乱丢一粒饭,丢掉自身形象、父母关爱;乱花一分钱,花掉自己良心、社会美德。②珍惜一粒米,珍惜父母艰辛、自身灵魂;积攒一分钱,积攒节俭美德、建设资金。
(3).在你们班级或你们学校举行的毕业晚会上,当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同学少年都不贱》演唱完毕后,接下来演出的是你参与创作并演出的小品《留住友谊》,而你又是晚会主持人,在这两个节目之间你该说几句怎样的串台词?
要求:①反映学校生活特点,②紧扣节目内容和形式,③不少于40字。
    答:时光流逝,我们都会长大,我们的未来也会如《同学少年都不贱》歌词所言。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忘掉我们同窗三年的情谊,要永远留住友谊。下面是我和王立、刘美一起编写、表演的小品《留住友谊》,请欣赏。
(4)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作文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阅卷教师 大学教师 中等 下等 上等 上等 中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下等 中等
中学教师 上等 上等 下等 上等 中等 中等 上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答案参考】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 
二、阅读分析(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                      诗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创造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选自《在梦中搁浅》)   1.①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②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③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8分)    答:一问: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
 二问:当代诗歌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
三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2.第3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古诗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意思符合即可)。  3.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3分)     答:它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能抵御心灵的麻木;它能深化我们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它能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能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文中谈了5点,答对4点即满分,意思符合即可)。  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B、D(B项不符合作者的判断;D项主要原因是时间的淘洗))      A.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B.作者认为尽管无数的新诗散布在我们周围,但浮华的现世已经不可能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这样的大诗人。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题。
           以人格为核心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应以能够更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A)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技”的层面,并未正视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制度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去要求中小学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B)


展开余下试题    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够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C)
    未来世界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技”的竞争,更是“人”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D)
5.作者认为近年来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仍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理念,下列行为中不能说明此理念的一项是( B(B项中的行为实则应试教育的表现)。 )
A.父母为孩子买钢琴带孩子学钢琴。    
B.课内外学生拼命去做语、数、外习题。
C.培养孩子打乒乓球将来成为世界冠军。
D.学校开设中外诗歌将鉴赏课程,培养诗人。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项说法有些片面。B项也有片面性,不能排除有人涉猎课外书籍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分。D项太偏狭,诗歌只能是陶冶情操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
     A.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惟考分至上,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
被“素质教育”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B.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涉猎课外书籍,决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而是为了
启迪他们的心灵,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位导航。
C.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仍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林老师用教学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应试教
育以及力图纠正它的偏差并取而代之的“素质教育”的冷静思考。
D.诗歌的语言极其凝练和形象,欣赏诗歌既可陶冶学生情操又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进而保证汉语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7.纵观全文,下列推断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A项的说法有些偏执,不能孤立地强调“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  )
     A.作者认为,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最为可贵,即使他缺乏“一技之长”,
不合乎“有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
B.我们的教育长期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社会也以“有用”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因
此,人们热衷的也是可学以致用的专业,如理工农医等。
C.学校教育本应强调对人全方位素质的培养,但目前育人的着眼点仍停留在“技”
的层面,忽视人格教育,必然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
D.要想成为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想的“林芳华老师”,施教者
本身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4、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的 正确位置应该在(D)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个“林芳华老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题。
送     春       宗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的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联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高职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