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毕业试卷

阅读:117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黄埔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黄埔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等用铅笔涂写在答题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6小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场cháng   场所   场院   排场      B.疾jí    残疾   疾病   疾恶如仇
C.实shí     踏实   结实   老实      D.数shǔ   数落   数说   数见不鲜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明查秋毫     肆无忌惮       B.提纲挈领      墨守陈规
C.沿木求鱼     滥竽充数       D.怨天尤人      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美国“9.11”事件给全球股市带来巨大      ,各国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防止 
 再度出现经济危机。
(2)王老师对艺术始终怀着挚爱之情,一生      ,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搜集和
整理民歌方面。
(3)陈水扁公然声称“一边一国”,我们      警告台湾分裂势力,立即悬崖勒
马,停止一切分裂活动。
A. 震荡    淡泊    严正       B. 震荡     淡薄     严肃
C. 振荡    淡泊    严肃       D. 振荡     淡薄     严正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远赴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北极的奥秘。
B.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切理解,如果生搬硬套,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达到目的。
C.在本届艺术节上,初二(6)班的同学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反串得绘声绘色。
D.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多媒体教学,市教育局举办了三期电脑培训班。
B.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C. 林红老师当了我市2002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D.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老夫子在赞叹光阴易逝的同时,不是在赞美你那不倦的精神么?你为了人类的幸福,磐石挡道——你要流,高山封锁——你要流;你时时刻刻流,日日夜夜流,月月年年流,世世代代流。                             


浏览完整试题A. 有谁能像你这样从不固步自封,永远前进呢?
B. 有谁能像你这样不畏艰险,舍己为人呢?
C. 有谁能像你这样在赞美声中不骄不躁,永远前进呢?
D. 有谁能像你这样勇于克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二、阅读(6小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阅读《发问的精神》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7~8题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B.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C.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D.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1段中的“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大都”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B.第1段中加点词“这样的人”,是指善于发问的人。
C.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D.“发问”突出的特点是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9~12题
①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抗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②跟技术环境的变革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演变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计算5000次发展到当前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③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吗?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0页)
④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的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都无法超越的。
⑤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9.对第①段中“第二自然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发明的高度发达的技术。
B.人类建造的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
C.人类建造的技术环境的变革速度惊人。
D.人类发明的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
10.文中的加点词语删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A.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
B.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
C.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
D.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的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
11.第④段中“取之不尽”的“之”指代的是
A.大脑       B.自然智能        C.人工智能       D.神经元
12.下边说法不符合文中原意的一项是
A.科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
B.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没有差别,这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共识。
C.人的大脑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永远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
D.文章要告诉人们的主要意思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0页)
200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 第II卷共6页,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项目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现代文阅读 作文 合计
题号 13~19 21~24 25
得分
三、古诗文默写与阅读(7小题,30分)
13.根据下面的要求默写(8分)
(1) 按原诗默写(3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展开余下试题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根据提示默写(3分)
①《三峡》中引用渔者唱的两句歌词是:                                    (1分)
②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不仅描写了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而且把整个白茫茫的世界衬托的色彩艳丽。(1分)
③李清照《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可由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两句诗来诠释,它们是:                    ,                   。(1分)
(3) 开放性默写  (2分)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
①                                                                (1分)
②                                                                (1分)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14~16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
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0页)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漫漫:                           (1分)
(2) 攒蹙累积    累积:                           (1分)
(3)颓然就醉:    就:                           (1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分)
译文:                                                                    
(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译文:                                                                   
16.按照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 作者认为“游于是乎始”,主要是因为西山宴游使他摆脱了“           ”的阴影,产生了“                                          ”的感受。(2分)
(2)文中加括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阅读下面《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文段,完成17~19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使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之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其文疏荡         疏荡:                                           
(2)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自广:                                       
(3)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冠:                                          


展开余下试题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2分)
译文:                                                                  
语文试卷  第6页(共10页)
(2) 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也。(2分)
译文:                                                                  
19.按照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的原因是“                                                           
                                      ”。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的原因是:
“                                                            ”。(2分)
(2)作者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作者这一“为文”观点给你的作文哪些启示?(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5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按要求完成20~24题
高等教育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己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两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一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存的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家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
高的人干吧。”老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关于“黄埔区初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