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湖南师大高三第七次月考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
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七)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第Ⅰ卷(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yǐ)丽 亲(qìng)家 熏陶渐(jiān)染 觥(gōng)筹交措
B.角(jué)斗 殷(yān)红 贻(yí)人口实 形容枯槁(gǎo)
C.惭作(zuò) 青蒿(hāo) 自惭行秽(huì) 浑身解(jiè)数
D.烙(lù)印 果脯(fǔ) 间(jiàn)不容发 海市蜃(shèn)楼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连战认为,以经济、文化等为内容,建立党与党之间的论坛很有意义。他还私下 , 该论坛将不局限于两党的党务人员参与。
②在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梁祝的影响力无疑是最为深远的。梁祝故事千古 ,家喻户晓;梁祝爱情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③秋天的白杨树哗哗地响着, 从明朗的天空里传来远远的、愉快的鸽子哨的声 音。但是屋子里的空气是安静的。
A.披露 传颂 偶尔 B.透露 传诵 偶尔
C.披露 传诵 间或 D.透露 传颂 间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类小错误本就无伤大雅,不足为训,下次注意点,避免重犯就是了,这么紧张兮 兮的,至于吗,你?
B.像这样文质兼美,言之有物、有据、有趣的官样文章,也只有王小波一类的大手笔 才写得出来。
C.一些国有企业表面上看红红火火,成绩、利润一大堆,名声赫赫,但就是不能揭盖 子,否则,亏损、问题一大堆。
D.居住在繁华街市的人们,不应忘记现在还“盆朝天,碗朝地”的穷人家,要时时记 得伸出友爱之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圣诞前夕,姚明和他的队友给火箭队的小球迷发送了精美的礼物,他们一个个兴奋 得手舞足蹈。
B.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靠的正是我们共产 党员的这种“先进性”取得的。
C.执法人员在处理余祥林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加强公安队伍道 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D.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结构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 “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湘文化基本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层的概念。
浏览完整试题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谓。而从时间看,楚人本含古蛮族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虽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不绝。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性格的湘人就在这特殊土壤中应运而生。
时间与空间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则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其合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土著文化,即群苗文化,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一是中原文化,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湖湘文化就是二者冲突与融会的结果。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这就是湖湘文化“深湛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和“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自立”的重要原因。
湖湘文化的形成,正是以上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节选自湖南文化信息网,有删改)
5.下列有关“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具有生猛活脱之性,又富于正义感和向群性,从而使湖湘文化具有了“淳朴重义” 的独特文化精神。
B.“二者融贯”,说的是“临难不惧”和“视死如归”的湖湘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色, 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C.由于具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湖湘文化拥有了 明确的奋斗目标。
D.湖湘文化的“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的形成,与它崇尚“天行健,君子 当自强不息”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诸多因素”的一项是
A.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四大精神的融贯。
B.“前有大泽、后有重山”的相对艰苦、闭塞的独特的生存环境。
C.古蛮族的血统使湘人保有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
D.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融合。
7.不能证明“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B.“湖湘文化基本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C.楚人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D.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
8.综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湖湘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地域文化的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备受关注,与湖湘人 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密切相关。
B.以“人极”的宇宙精神为哲学依据的湖湘文化,培育了湘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使之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C.湖湘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与它所处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中的人的系统运动有关, 是外因、内因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结果。
D.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保有与融会,既“深湛古学”,又“不为古学所囿”;既“接 受中原文化”,又“风气自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吴质书
魏•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①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 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②,裁书叙心。丕白。
(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相传尧让位给许由,许由不受,隐居于箕山。②“于邑”同“呜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离:离散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遂:如愿
C.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逮:及、到
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更:经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顷何以自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B.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C.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D.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
1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 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 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C.文章写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的交往,第三段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建安 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已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译文:
(2)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
译文:
(3)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南宋咸淳十年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1)根据提示,赏析上阕中描写的“壮年听雨图”。(3分)
词上阕描写了两幅“听雨”图。“少年听雨图”以“歌楼”为中心视点,通过“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再现了词人年青时灯红酒绿、风流不羁的逐笑生涯和无忧心境。”壮年听雨图”
(2)有人说,这首词既有个人生活轨迹也有时代折光。请指出并简要分析本词所反映 的时代特征。(3分)
答:
15.按要求或提示默写名篇或名句。(任选一小题作答)(6分)
(1)在杜甫《阁夜》《客至》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2)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文字。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 ,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④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五、 (17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
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味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在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地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束缚大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身子伸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展开余下试题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流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原载一九三九年三月五日《今日评论》)
16.文章开头的“或者为此”的结尾的“或者就为此吧”中的两个“此”,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为什么? (4分)
17.作者一开篇就说,“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从全文看,“天地”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18.文章第三段中描写“流水”和“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简要分析。(4分)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19.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这与上文中“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5分)
答:
六、(16分)
20.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赏析散文《风》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1)我看作者对“风”的观点态度
(2)说说《风》的一两个语言特色
七、(60分)
21.请以“冷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抄袭。
湖南师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A 7.B 8.B 9.A 10.A 11.B 12. C
13. (1)哪料想数年之间,差不多都去世了。(2)凭着犬羊的资质,却披着虎豹的华服。 (3)古人愿意持烛夜游,实在是有道理的。
14.(1)“壮年听雨图”以“客舟”为中心视点,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词人中年时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寂感受。 (2)诗人的生活轨迹:少年风流倜傥,欢乐无忧;壮年颠沛流离,惆怅彷徨;晚年寓身僧庐,孤冷无奈。时代特征:(南宋王朝)由强到弱,由兴到衰,终至于亡。
15.(1)略(2)①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相同。
16.不相同。首段中的“此”,指天地紧紧的约束,是“风一辈子都不平静”的原因;末段中的“此”指“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是“天地把风这紧紧的约束着”的原因。
17.因为:①“风一辈子都不平静”;②“只要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③尽管被“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风却“究竟还不肯驯伏”。
18.相同之处:都受束缚,渴求自由。不同之处:面对束缚,“流水”采取的是顺乎自然的方式决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但终难自在。终得自由;“风”采取的是坚决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但终难自在。
19.①因为没有东西去阻挠它”,它觉得无拘无束,自由惬意。②不矛盾。“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因为始终受到约束,而这“拂拂微风”也是被“抑制着的”,天地只许它“拂拂吹动”,从本质上讲,它仍不自由,“最平静”只是相对而言。
20. (1)要点:天地把风约束在中间/风和人的感情一样不能平静/拂拂微风最平静/吹重些的风要恢复不分天地混沌 / 风究竟不能揿翻一角青天/风还不肯驯伏.
(2)要点:简练含蓄/雅致隽永/炉火纯青的本色之美/归于平淡的内敛之美
以上两题都可做成较开放的答题,考生可分别选择上述观点中的一个或两个(不宜太多)来谈,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就好。 (222.132.125.103)"
上一篇:
玉田一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湖南师大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