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匮乏 振聋发聩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B. 憔悴 鞠躬尽瘁 出类拔萃 猝不及防
    C. 蠕动 相濡以沫 生性懦弱 孺子可教
    D. 寒暄 喧宾夺主 煊赫一时 大肆渲染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观摹 贸然行事 遴选 百感交急
    B. 轶事 歃血为盟 演绎 无耻谰言
    C. 辨驳 寸草春辉 淳朴 勉为其难
    D. 琐屑 始作佣者 磋商 莫不关心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作为人民代表,他说真话,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_______。
    (2)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已经严重_______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
    A. 拥护 妨害 精当
    B. 拥护 妨碍 精辟
    C. 拥戴 妨害 精辟
    D. 拥戴 妨碍 精当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 对这两支球队之间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 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 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神舟5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B. 用花木装点居室时,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较合适。
    C. 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商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反思与讨论。
    D. 国务院早就发出通知,严禁发放使用各代币券(卡),并明确指出各类购物券、代币券、村币等都是违法行为。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
    (1)与她交谈,___________,绝无肤浅和媚态。


浏览完整试题    (2)当人们怀着淡泊的心境观照那________,他就在这瞬间体悟到了永恒。
    <1>就像她的作品,平实自然,最突出的感觉是她的平和自如
    <2>最突出的感觉是她的平和自如,就像她的作品,平实自然
    <3>白云青山、幽谷清泉,茅舍板桥、牧童樵夫
    <4>白云青山、茅舍板桥,幽谷清泉、牧童樵夫
    A. <1><2> B. <2><3>
    C. <1><4> D. <2><4>
二.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步行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法、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从前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指标,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踌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为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忽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7. 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 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 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 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 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8. 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 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庄重和谐之美。
    B. 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在于真实之中。
    C. 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仪、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 “徒跣”:原义为“脱鞋走路”,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9. 不是作者所说的“某些历史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
    B. 思想意识的不同表现
    C. 文化素养的品评标准
    D. 礼法制度的某些侧面
  10. 综观全文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 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 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C. 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分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动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其间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展开余下试题(《史记•陈丞相世家》)
  1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 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 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 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 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1)善,陈孺子之为宰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 (1)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1)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1)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1)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2)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3)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4)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5)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6)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 (1)(2)(4)
    B. (1)(5)(6)
    C. (2)(3)(4)
    D. (3)(5)(6)
  1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 (15分)
  16. 翻译下列句子(5)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每小题1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卫风•氓》)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4)逝者如斯,___________;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路。在那条小径上,朱熹、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 会面。他要和张 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记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命运,郁悒而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璧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泰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展开余下试题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见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9. 第八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对于岳麓书院的兴衰与文明的关系,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最后一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6分)
    (1)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本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十分紧密自然。
    B. 本文写岳麓书院,着重写了朱熹与张 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 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活力。
    E. 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六. (12分)
  2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1)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2)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3)“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4)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字。
    (5)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你把下面三种教学过程示意图所表示的内容,改用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述出来。(6分)
 
    答:(1)甲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添加词语,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来,每种30字左右。(4分)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河水流向远方。
    凄清苍凉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新明丽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60分)
  2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一个经历过炮火洗礼的战斗英雄说:“人的尊严靠勇敢。”
    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做人的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
    (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4)不少于800字(5)卷面要整洁,否则酌情减分
 
【试题答案】
一. 
  1. A(B  猝  cù   C懦nuò  D渲  xuàn)
  2. B(A摹-摩    急-集  C辉-晖  辨-辩  D莫-漠)
  3. A(“拥戴”意为“拥护推戴(某人做领袖)”;妨害比“妨碍”语意更重;“文字”应与“精当”搭配。)
  4. C(“暴殄天物”义为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草木鸟兽等。“讳莫如深”义为事情瞒得很紧。“身无长物”义为没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德州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