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8]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二).doc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庄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这是在汉朝政治统一,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下,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的思想讲无为、清静、抱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1.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庄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B.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
C.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D.“道家”名称是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B.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C.《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
D.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在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霸王龙被描述成侏罗纪最凶猛的食肉恐龙。但实际上,霸王龙大部分生活在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最近在中国新疆发掘出的“五彩冠龙”,是真正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这一发现为霸王龙是在进化中逐渐巨型化的假说提供了化石证据,填补了霸王龙进化中的一大空白。
化石证据显示,“五彩冠龙”大概只有3米长,站立起来不到1米,和白垩纪长10多米、高达4米以上的霸王龙完全不能相比。但它的形貌与霸王龙非常相似,拥有强壮的后肢、类似鸟一般的头部和锐利的牙齿,表明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
“五彩冠龙”与其后裔霸王龙的明显不同还在于,它头部的鼻骨位置有一个明显的骨质冠,“五彩冠龙”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这个骨质冠薄且脆弱,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它没有争斗等实用功能,很可能是求偶或识别同类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取得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的徐星博士是论文第一作者,他自1998年开始已在《科学》和《自然》等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恐龙研究的论文,是目前发现有效恐龙种类数量最多的考古学家。


浏览完整试题3.下列对“填补了霸王龙进化中的一大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在中国新疆发掘出的“五彩冠龙”,是真正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
B.“五彩冠龙”的发现为霸王龙是在进化中逐渐巨型化的假说提供了化石证据。
C.“五彩冠龙”拥有强壮的后肢,形貌与霸王龙非常相似。
D.“五彩冠龙”有锐利的牙齿,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
4.下列对“五彩冠龙”与其后裔霸王龙的不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王龙大部分生活在白垩纪,“五彩冠龙”生活在侏罗纪。 
B.霸王龙的体型巨大,“五彩冠龙”的体型则相对矮小一些。
C.“五彩冠龙”有类似鸟一般的头部,霸王龙则没有。
D.“五彩冠龙”有一个明显的骨质冠,霸王龙则没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龚遂治渤海郡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望见,不副所闻            副:符合
B.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固:通“故”,因此
C.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
D.秋冬课收敛                    课:检查督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               心内轻焉
太后盛气而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                   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龚遂采取的体恤人民疾苦的措施的一组是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②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④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宣帝见龚遂个子矮小,有点看不起他,但对龚遂的应对十分满意,不仅同意他的施政观点,还在他赴任渤海郡太守时,格外赏赐黄金物品。
B.龚遂认为饥民造反,是由于渤海远在海边,没有接受过圣朝的教化,并非有心叛乱,所以不宜采取武力镇压的手段。
C.龚遂到渤海郡上任,他单独一人乘车到太守府,表明了实行安抚政策的决心,又震慑了“盗贼”,盗贼于是平息,百姓安居乐业。
D.渤海郡的老百姓有带刀剑的,龚遂劝他们卖剑买牛,卖马买犊,好好耕田。这个卖剑买牛的典故后来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着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9.⑴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将 顺 其 美 匡 救 其 恶 故 上 下 能 相 亲 也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译:                                                                         
②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译:                                                                         


展开余下试题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菊花  [唐]  黄巢[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题画菊  [宋]郑思肖[注]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⑴黄巢《菊花》中的“我花开后百花杀”与郑思肖《题画菊》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 
⑵两首诗同是借菊抒怀,分别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⑴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⑵花径不曾缘客扫,                   。(杜甫《客至》)
⑶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
⑷古人云:“              ,              ,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⑸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⑹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如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浑……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头扯出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让我觉得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类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问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2.“我”是一个由蜀地入秦塞的异乡人,在与冷水河相依相亲的两年时间里,“我”的感受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文意,依次概括出“我”的感受(每项不超过4个字)。(4分)
      
13.请赏析“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这句话。(4分)
答:                                                                        
1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说“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答:                                                                        
(2)作者说的“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15.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但人类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人类的流浪与河流的流浪有哪些不同?(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六、(12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人的阅历总是伴着岁月而增长,人于语言色泽也极为敏感。语境和年华是不可须臾分离的,这种关系很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早年喜好铅华的,转而对①      生出好感;原本喜好②      的,终于品出③      乃为至味。从语言色泽的一极转向另一极是常有的事,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审美体验( zài  duìzhì  zhōng  xiàng lìng  yīfāng  yóuyì  shènzhì  jiāotì  )                                                 。
(1)根据文中的注音,在文末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答:                                                      
(2)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这段文字中的①②③三处。
词语: A.浓艳  B.平淡  C.简朴
答:①               ②               ③          
17.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中国农业大学今天专门为该校的15名大学生实习“村官”举行了欢送会。欢送会后,这些实习“村官”就和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及北京林学院3所高校的45名大学生一道赶赴平谷、延庆等4个郊区县农村,开始为期3个月的“村官”实习。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中国农业大学还对他们的毕业设计做了调整,让他们把毕业设计写在农村的土地上,不必像其他同学一样写毕业论文。该校领导说,在愿意当“村官”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和外地生源相对多一些,如果将来能有70%的同学在农村扎下根,就非常成功了。

18.有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表明,许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三句话是:
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
针对这三句话,请你也写三句话,对这些家长进行委婉的劝说。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七、(70分)
19.以“重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题号 考点 分值 答案 说            明
1 文意理解 3分 C C项可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有儒家、墨家,不能作“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的依据。
2 信息筛选 3分 D D项混淆概念,《太平经》“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不是“没有老子的思想”。
3 文意理解 3分 B A项表述的是“五彩冠龙”生活的时间, C、D项表述的是“五彩冠龙”的形貌;B项表述才是“五彩冠龙”的发现在研究霸王龙进化中的意义。
4 信息推断 3分 C C项混淆概念,“有类似鸟一般的头部”是“五彩冠龙”与霸王龙的形貌相似之处。
5 文言实词 3分 B 固:原本。
6 文言虚词 3分 D A.之: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代词,他。
B.焉:代词,相当于“之”;兼词,相当于“于此”。
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
D.而:连词,表转折。
7 筛选信息 3分 D ①是龚遂“治乱民”的建议,②是龚遂治理渤海郡的成效,⑥是龚遂劝民务农给“吏民”带来的好处。
8 文意理解 3分 C “震慑了盗贼”错。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
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