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佳十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佳十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6。5
命题人:赵锦佳  审题人:李  洋  评价人:林毓森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且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买牍还珠   渎职罪   舐犊情深   蠹虫
B.宴安鸩毒   都江堰   揠苗助长   餍足
C.渐臻佳境   鸭胗儿   装帧精美   缄言
D.妥帖稳当   字帖儿   沾亲带故   碑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拖泥带水”就是必然的。
B.“五一长假”是群众休闲的黄金时间,各大商家纷纷开展促销活动,吸引群众逛商店买商品,加上外出旅游,搞得本市居民区常常是十室九空。
C.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D.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科学工作者立即前往发掘和清理,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石器、石核、石片等是用石英岩、砂岩等原料打制而成的。
B.我们要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C.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
D作为一个厂长,你把工人们提出来的建议应该认真考虑一遍,怎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4.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应变的         ,有     的竞争性,有       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适应性  协作  个性     B.适应性  节制  宽泛
C.灵活性  节制  宽泛     D.灵活性  协作  个性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从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得知,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不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的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浏览完整试题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侍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欺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敏感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5.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直觉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一种思想。
B.在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由于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因而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都会高于实际情况。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6.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B.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C.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D.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7.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   )
A.直觉又被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情感上敏感的科学家定能捕捉到突如其来的直觉,从而使他们在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中得益。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也应该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应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陈群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①犹卑宫室而恶衣服             ②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兵不至
C.①今东,必与之争               ②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 
D.①今舍此急而先宫室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C.陈群慧眼识人,对贤才力荐,对君主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D.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尊重,后来又让同僚深深感激。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
②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③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弄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13.名句名篇默写(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              。             ,              。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是我国唐代         诗人。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
    以地事秦,           ,         ,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从前,一个“旅”字,一个“游”字,总是单独使用,凝聚着离家的悲愁。“山晓旅人去,天高秋气悲”。“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真有说不出的凄凉。
另一方面,庄子“游于壕梁之上”,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游”字又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也许,这两种体验的交织,正是人生羁旅的真实境遇。我们远离了家、亲人、公务和日常所习惯的一切,置身于陌生的事物之中,感到若有所失。这“所失”使我们怅然,但同时使我们获得一种解脱之感,因为我们发现,原来那失去的一切非我们所必需,过去我们固守着它们,反倒失去了更可贵的东西。在与大自然的交融中,那狭隘的乡恋被净化了。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旅”“游”二字合到了一起。于是,现代人不再悲愁,也不再逍遥,而只是安心又仓促地完成着他们繁忙事务中的一项——“旅游”。
那么,请允许我说:我是旅人,是游子,但我不是“旅游者”。

旅游业是现代商业文明的产物。在这个“全民皆商”、涨价成风的年头,也许我无权独独抱怨旅游也纳入了商业轨道,成了最昂贵的消费之一。可悲的是,人们花了钱仍得不到真正的享受。
平时匆忙赚钱,积够了钱,旅游去!可是,普天下的旅游场所,哪里不充斥着招揽顾客的吆喝声、假冒险的娱乐设施、凑热闹的人群?可怜在一片嘈杂中花光了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又重新投入匆忙的赚钱活动。
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急功近利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人们手捧旅游图,肩挎照相机,按图索骥,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在某某峰、某某亭 “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每当我看到举着小旗、成群结队、掐着钟点的团体旅游,便生愚不可及之感。现代人已经没有足够的灵性独自面对自然。在人与人的挤压中,自然消隐不见了。
是的,我们有了旅游业。可是,恬静的陶醉在哪里?真正的精神愉悦在哪里?与大自然的交融在哪里?

在旅游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旅游归来,知识型的人增添了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等的知识,社会型的人收集了民俗民情的资料,艺术型的人获得了灵感,宗教型的人加深了彻悟,交际型的人结识了新朋友,享受型的人痛快地玩了一场。
同一个“游”字,学者读作“游学”,官僚读作“游宦”,僧人读作“游方”,诗人读作“优游”,社交家读作“交游”,公子哥儿读作“游冶”。
游人与游人并不相同,你终归是你。

赫赫有名者未必优秀,默默无闻者未必拙劣。人如此,自然景观也如此。
人怕出名,风景也怕出名。人一出名,就不再属于自己,慕名者络绎来访,使他失去了宁静的心境以及和二三知友相对而坐的情趣。风景一出名,也就沦入凡尘,游人云集,使它失去了宁静的环境以及被真正知音赏玩的欣慰。
当世人纷纷拥向名人和名胜之时,我独爱潜入陋巷僻壤,去寻访不知名的人物和景观。                                             (作者:周国平)
14.试给文章的四个部分以“…与…”的形式加小标题(每条不超过5个字,4分)
①                      ②               
③                      ④               
15.第一、二段中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4分)
16.(1)现代旅游业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三个字概括;(2分)
(2)其旅游的特点是什么,试分条概括(6分)
17.结合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旅游者”?(6分)
六、(15分)
18.调整下列语段中划横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达意、通畅(只填序号,4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①独立的自我。
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②宁静的生活;
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③个性的独立;
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④淡泊的心境;
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⑤质朴的天性; 
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⑥平凡安详的人生;
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⑦快乐向上的心情;
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⑧完善的自身……
答:
19.把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6分)
萨达姆每天面对着囚室一面墙上贴着的38名已被捕或打死的包括他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在内的伊拉克前高级官员的头像和另一面墙上挂着的布什画像,心理压力非常大,近来显得烦躁不安,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答:  
20.仿照下面的句子,也以人身体上的一个器官,写一句话。(5分)
例句:耳朵——为了防止偏听偏信,所以两侧各长一只。
答:
七、(60分)
请参看18题,以“拒绝和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展开余下试题(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答             案:
1.d2.c3.B(A项“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句子缺主语;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改为“还是”;D 项语序不当,将“应该”调至“把”前。)4。A5.C【注意第一段末句的“也可能”】
6.A【依据是原文中这样的表述:“直觉的心理研究表明: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侍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  B项中“大脑的下意识活动”只是人们对直觉产生“原因”的一种分析,并不能称作“条件”。原文说“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其中用“也许”表示并不一定;“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不排除正在注意其它问题,如魏格纳的直觉就是“在榻上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因此“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状态”之说不妥。  C项不是“条件,而是直觉解决了中心问题之后使人产生的心理情绪,且“必须有”的表述也不妥。 D中“清除思想的堵塞”不是条件,而是结果;且用“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作类比,与原文意思不符】
7.C(“定能”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8.答案:D(都是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放在前面考虑)【A 动词,参与/ 连词,和。B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C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9.【C ③句为“忧民”,⑤句说的是“太祖”】
10.【b“为官清廉”在文中没有根据。】  11.【译文:后来王模、周逵(果然)都由于为非作歹而被杀,曹操因此向陈群道歉。】(得分点:坐、以、谢)
【译文:戴乾坚守忠义为国而死,陈矫则成为名臣,(因此)世人都认为陈群能慧眼识人。】 (得分点:忠义、死难、以为、知人)
【译文: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得分点:中原、劳力、所愿)12.边塞诗/乐曲声/月色(共3分,每空1分。写乐器、景色不给分)从字面理解,似乎写边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梅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5分
13.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鸥/现实主义      谁得而族灭也/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旅与游   旅游与商业   旅游与性格  名人与名胜(每点1分)
15. ①“旅”“游”二字,总是单独使用,凝聚着离家的悲愁。②游”字又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每点2分)
16.(1)商业化  (2)①消费昂贵②花了钱却得不到真正的享受③只求结果,藐视过程。或:按图索骥(每条2分)
17.①作者不愿把“旅游”变成一项安心又仓促完成的繁忙事务。(2分)②旅游是感受自然、愉悦精神、体悟人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过程。(4分)
18.(4分)  3---5     6---8
19.萨达姆囚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的38名已被捕或打死的包括他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在内的伊拉克前高级官员的头像,另一面墙上挂着的布什画像,萨达姆每天面对着这些画像,
20.略
陈群,字文长,颖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常常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学很高,生性高傲,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从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召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最终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交战。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大败刘备的军队,刘备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召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都由于为非作歹而被杀,曹操因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他们。后来吴人叛乱,戴乾坚守忠义为国而死,陈矫则成为名臣,(因此)世人都认为陈群能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上有频繁的战事,将士辛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这是国家的大患啊(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准备反击侵略。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先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终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被判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的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恢复了他的官职,刘廙十分感激陈群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佳十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