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觊(jì)觎      症(zhēng)结     自作(zuò)自受     追本溯(shù)源
B、嘈(cháo)杂    佝(gōu)偻       潜(qián)移默化    繁文缛(rù)节
C、惦(diàn)念    剽(piāo)悍      循规蹈矩(jǔ)      返璞(pú)归真
D、供(gōng)暖    档(dàng)案      一丘之貉(hé)      怙恶不悛(j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粗犷    涕笑皆非    嘉言懿行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B、啜泣    虚与委蛇    屈意逢迎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贻误    过目成诵    气喘嘘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夙敌    蝇营狗苟    高屋建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象征主义经常采用__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②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科学并危害科学。
③这种写法_______立意新颖,独具创见,________给人启迪。
A、晦涩    误解    不仅/而且        B、晦涩    曲解    因为/所以
C、艰涩    误解    不仅/而且        D、艰涩    曲解    因所/所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艺术家,两个人的成就很难同日而语,说不上谁的贡献更大。
   B、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于原文,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使读者莫衷一是。
   C、刘市长接过群众千里迢迢送来的牌匾,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承蒙厚爱,我就敬谢不敏了——这‘礼’我收下了,再次感谢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D、这些奸臣如何误国的事,史不绝书,但国君们就是不能吸取经验,明辨是非,整治朝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航天事迹报告团”每到一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B、手机天天随身备用,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过程中难免不进水、不摔落,因此该多懂些维修知识,如遇意外,可减轻损失。
   C、由于升学考试不占分值,音、体、美、劳等课程在部分学校不受重视,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应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
   D、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贡献,正是有了这种怀疑的态度,才使得我们的历史学建立在一种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上。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森林中的智慧
黑猩猩虽然无法成功地组织一场歌剧,但作为类人猿中的成员,他们的确有一些可以称之为“文化”的东西,这是一些灵长类科学家的最新发现。
动物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与生俱来并通过基因世代遗传的。除此之外,动物还有另一种获得行为的方式,这种行为可以称为习得性行为。它们通过观察或仿效其他个体而掌握一些技巧。例如同种小鸟在不同的地域唱不同的歌,这表明它们是从上一代学会了这些本领。然而它们的本领看起来也似乎仅此而已,动物学家从未发现有哪种动物的行为可以升华到文化的范畴。但是聪明的黑猩猩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意外,它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如此之多,足以构成一种文化。
分析了长达150年的观测记录,英国的一些灵长类专家找出了黑猩猩的群体间行为的诸多差异。在这些差异中,有些可以用生态学理论来解释,比如某些地区的黑猩猩没有学会砸开坚果,是因为当地没有坚果。
但如此的解释并不适合大多数其他类型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在坦桑尼亚的马哈勒,有一群黑猩猩会用树叶捕食白蚁,而相同地区的另一群黑猩猩却不会这样做;像 牙海岸的森林中的黑猩猩会用树枝插入蜂巢猎取蜜蜂,而其他地区的黑猩猩群体显然都不知道树枝有如此妙用;能用树枝瘙痒也似乎只是坦桑尼亚贡卜黑猩猩的“专利”。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被记录的七个黑猩猩群体中,有四群在下雨前总要进行一种舞蹈样的仪式,有两群只是随机即兴而发,还有一群则根本不表演。黑猩猩吸引同类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三个黑猩猩群体是通过折断树枝来吸引同类的,而另两个群体则用手指轻轻敲响树干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黑猩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此类行为共被发现39种。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黑猩猩有非凡的创造发明能力。如此看来,人类的文明并不孤独,无论能否在太空中找到“智慧”,至少它们已经在森林中和我们相伴。
6、“但是聪明的猩猩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意外,它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如此之多,足以构成一种文化”一句的理解,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行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动物除了人类,仅有黑猩猩,这使人感到意外。
   B、此前人类认为文化只有一种,那就是人类文化。这种文化从行为上看是后天习得的。
   C、构成这“一种文化”的条件是:行为必须是习得,这种行为必须是群体性的且必须足够多。
   D、黑猩猩“文化”就其产生方式看,与人类文化形似;就其范畴看,与原始人类文化相当;就其发展程度看,与原始人类文化相近。
7、与“某些地区的黑猩猩没有学会砸开坚果,是因为当地没坚果”一例有对比作用的一项是(      )
   A、有三个黑猩猩群体是通过折断树枝来吸引同类的,而另两个群体则是用手指轻轻敲响树干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B、有一群黑猩猩会用树叶捕食白蚁,而同地区的另一群黑猩猩却不会这样做。
   C、同一种小鸟在某地发出的是这样的鸣叫声,而在另一地域却发出那样的鸣叫声。
   D、像牙海岸的森林中的黑猩猩会用树枝插入蜂巢猎取蜜蜂,而其他地区的黑猩猩群体显然都不知道树枝有如此妙用。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黑猩猩不仅能创造并使用工具,创造表情达意的独特行为方式,还能创造并使用语言,交流思想。
   B、凡不能用生态学理论解释的动物群体行为差异,都具有文化意义。
   C、人类进化来自灵长类动物,因而黑猩猩文化必然比人类文化历史悠久,故它即使不比人类文化灿烂也至少可与人类文化媲美。只不过人类对其了解不够而已。
   D、由于仅观察了150年,观察对象仅是部分黑猩猩群体,因此黑猩猩具文化意义的行为应该远不止已被发现的39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禀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延④。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④延政:执法官。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展开余下试题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C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D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途径秦始皇墓
[唐]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请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个画面?各表现怎样的情感?(4分)
答:第一个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景抒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6分)
(1)《书愤》是宋诗人陆游所作,选自___________,其诗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2)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              》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____________的《雨霖铃》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秃的梧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给两家人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台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的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来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天,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笼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的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养可怜。还有从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6、文章开头部分写梧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继而写它接二连三遭受不幸,请回答:(6分)
①梧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梧桐遭受的不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这些不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蚂蚁又来了,风又来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句中三个加点的“又”字的反复使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以问作结的作用是什么?(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的主旨是赞颂美化人们生活的秃的梧桐,鞭达摧残梧桐生命的蚂蚁和风。
B、本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人们对秃的梧桐的惋惜,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起到了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作用。
C、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是本文主要的特点之一,如“老榆树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就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秋风对榆树的侵扰。


展开余下试题D、本文通过描写老柏、香橙、老榆、大理菊、牵牛花等树木和花草,来烘托梧桐的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E、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借对秃的梧桐的描写,托物言志,文采斐然。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抒情性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结构,使之成为能加强抒情效果的整句。(3分)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给我带来生命的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赋予我流动的思想!
21、用一个单句概括下面短文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3分)
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小龙潭近日出现了罕见的金丝猴涌集现象,数量大约有200只。在协助北京大学拍摄金丝猴活动时,神龙架林区村民杨敬文发现了这个猴群。据观察,这一大群金丝猴有个小群,约十几个小家庭。猴群一会儿顺北边金丝猴溪跳过警区公路,一会儿往南返回到金猴区玩耍。群猴在树上跳来荡去,不时摘云雾草和松果吃,景象十分壮观。
答:□□□□□□□□□□
22、(6分)
某校文学社邀请各班代表就中学阅读教材编入武侠小说的问题进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请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②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③80字左右。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建筑大师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时,受到一位法国葡萄园里的老太太的启发,让迪斯尼乐园提前半年开放,并撒上草种,第二年,他让人按半年里游人在草坪上踩出的纵横交错的小道铺设了人行道。这一独特设计大受游人的欢迎,并在1971年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世界最佳选择奖。
格罗培斯大师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无疑是最佳的,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以“最佳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 考 答 案
1、C(A项“shù”应读为“sù”,B项“cháo”应读为“cáo”,D项“jùn”应读为“quān”。)
2、D(A项“涕”应写作“啼”,B项“屈”应写作“曲”,C项“嘘”应写作“吁”。)
3、A(“艰涩”侧重文辞不流畅,难懂;“晦涩”侧重指作品含意隐晦不明,难以把握。“误解”:理解得不正确;“曲解”:作歪曲或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4、D(“同日而语”指放在同一天来讨论,多用于否定;“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敬谢不敏”表示推辞能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指没有才能,“史不绝书”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同类事情。)
5、A(B项应去掉“不”字,C项“这”指代不明,D项应去掉“有了”。)
6、A(A项“仅为”应为“竟有”。注意3节“有些”,4节“大多数其他类型”两控制点)
7、C
8、D(A项“创造工具”、“创造语言”错。B项不当周延。C项第二层因果关系错。)
9、C(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
10、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上句“而”字表转折,下句“而”表并列。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C项,上句“所以”表原因,下句“所以”表凭借。)
11、A(②④⑤都不是“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12、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13、(1)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2)子囊的节操,不欠单激勉一代人臣。
(3)以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14、(1)第一个画面写秦始皇昔气势宏大却无人凭吊,表现对秦始皇的嘲讽、鄙视之情;第二个画面写汉文帝陵普普通通而路人纷纷跪拜,表现对汉文帝(刘恒)与民休养生息、清俭自律的敬仰。(意思对即可)。
(2)共有两个要点,各二分:①对比;②抓住“亦同崩”、“惟拜”具体分析写景抒情的方法。
15、(1)《剑南诗稿》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2)《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误凝噎
16、(6分)(1)①清阴分盖两家      ②带来夜雨滴梧桐的诗意的享受
    (2)①雷雨大风的劈析   ②蚂蚁啃蚀     突出梧桐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17、(5分)三个“又”的反复使用,强调秃的梧桐所受的挫折接连不断,突出其不畏打击挫折的坚强意志。
18、(16分)①引人深思(或引读者深入思考)
②突出秃的梧桐的勇敢和志气(或顽强的生命力)
19、(4分)BD(B项前面借路人的惋惜起笔,突出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为后为写梧桐生命的抗争形成反差,后者写路人惋惜照应上三段。D项说明梧桐一无所有。)
20、(3分)你给我带来生命的活力,你给带来感情的滋润,你赋予我思想的流动。
21、(3分)两百金丝猴涌集神龙架。
22、(6分)如可以认为武侠小说中涉及许多古代文化知识,阅读武合资小说对开拓学生视野有很多帮助;可认为,武侠小说从总体上说思想意义并不大,但是情节曲折,笔法活泼,对提高同学写作水平有借鉴和价值;也可认为武侠小说离不开暴力、鲜血,离不开“英雄”、“美人”,多读武侠小说对我们健康成长带来消极作用……(方之成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