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31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1]
七下第三单元试卷
"七年级下册 第 三 单 元 测 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奠基( ) 挚友( ) 赫然( ) 迭起( )
深邃( ) 磐石( ) 捋着( ) 头颅( )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地吹过来,惟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3.写出下面各句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他“说”了。晓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4.写出《孙权劝学》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
(2)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中写到了众多著名作家,请各写出他们的一部代表作。
福楼拜: 歌德:
屠格涅夫: 左拉:
6.下文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年》一文,其顺序打乱了,正确顺序应是 。
(1)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2)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3)这个英雄群体不汁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4)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5)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7.1936年10月19日,我国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讲的话是这样的:“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 。”
二、阅读理解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于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
浏览完整试题
友而别。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训(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 。
5.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
(二)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答: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
答:
(三)
(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栽,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答: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1 (2 (3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作答)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内容。
答:
5.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答:
(四)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10年11月生于江苏吴江松陵镇。他的学术道路历经坎坷,但苍天不负有志者。今年的秋天,对费孝通来说,是金秋。他九十华诞,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代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他敬送花篮祝贺;家乡人民,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在吴江举办“第六届中国文化与现代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讨会表示祝贺。汇集他一生800多篇(部)作品的《费孝通文集》(14卷)10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为表彰他为社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授予他特别荣誉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实现“富民”这个大目标,费孝通极力主张科学一定要从实际开始,他认为,到实地去,到社会生活的洪流中去,亲身观察、调查、分析、研究,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他不惟书,不惟上,从实际出发,翔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人民大众的伟大实践中捕捉新鲜信息,发扬农民的伟大创造,追溯文化历史,预测未来前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当前迫切的建设课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给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00年11月14日,在上海康健书店举办的座谈会上,复旦大学社会系一位同学请教“怎样才能学好社会学”时,费孝通简明的回答说:学社会学要向社会学习。
1.为什么说“今年的秋天,对费孝通来说,是金秋”?
答:
2.文中加点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
3.请根据文意从三个方面概括费孝通令人敬重的品德,并各举一例。
答:①
②
③
4.费孝通老人的崇高理想是 ,文中最能体现他深入实际、深入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
5.文中费孝通老人简明回答一个大学生的话说明 。
三、作文
以“我们这些少男少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三单元
一、1.(略) 2.B 3.(1)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干了什么 (2)吹嘘、自诩 (3)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 4.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解释略 5.《包法利夫人》《浮士德》《父与子》《小酒店》6.(3)(5)(2)(1)(4) 7.战而不屈
二、(一)1.8 2.涉猎 见往事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5.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
(二)1.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4.B 5. 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 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三)1.过渡 2.(1)起草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讲(3)参加游行示威 3.视死如归 4.遍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5.文章先详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然后再简写他的“做”。揭示他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四)1.党和国家领导人、家乡人民和海峡两岸的学者祝贺他九十华诞;《费孝通文集》出版;被授予“特别荣誉奖”、 2.不能颠倒。因为这几个词语是层层递进的。 3.①博爱宽广的胸怀:实现“富民”的远大目标;②坚韧不凡的毅力:学术道路历经坎坷,但仍不懈地追求;③务实而超凡的智慧:极力主张深入社会并身体力行。 4.实现“富民”的远大目标“不惟书,不惟上” 5.这句话正是费孝通先生学习社 会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意思对即可)三、(略) (220.189.237.82)"
上一篇:
七下第二单元试卷
下一篇:
山东垦利县2006年语文中考模拟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七下第三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