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2006级月考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2006级月考
语文试题
2006年4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贻误 骀荡 逶迤 甘之如饴 B.鞭笞 魑魅 嗤笑 妍媸毕露
C.殄灭 腼腆 舐犊 忝列其中 D.奴婢 睥睨 复辟 髀肉复生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报歉 空空如也 深情厚义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B.陪礼 劳燕分飞 厚积博发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C.株连 锱铢必较 锥心泣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经典 不瘟不火 锦绣江山 螺蛳壳里做道场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把惩恶扬善的希望_________那些充满善良人性的侠义英雄身上。
②新任厂长年富力强,群众_________厚望,希望它能尽快扭转工厂的亏损局面。
③根据实际情况,法院决定对其_________刑事处分。
④我在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生活,重新估量生活每天_________了我什么。
A.寄于 寄予 免于 赋予 B.寄予 寄于 免于 给予
C.寄于 寄予 免予 给予 D.寄予 寄于 免予 赋予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年后,后人编辑的冼氏遗著刊行,中国文化又上演了一段薪尽火传的故事。
B.这句话蓦然点燃了沈善增重读《庄子》的兴趣,回家后,他便找出《庄子》来读,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
C.在人才招聘会上,高级技师备受青睐,许多企业争相向他们抛绣球。
D.五代时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却始终位极人臣,并自号“长乐老”,可谓无耻之极,后人蔑称他为“不倒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回忆起小学五、六年级时的生活,总是心驰神往。
B.在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播音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浏览完整试题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6. 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对二者总结的哲学。
B.科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对科学知识掌握的多少。
C.这里所说的“国民”就是指“公众”,他们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
D.“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7. 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活动之中。
C.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D.纳粹毒气专家的例子证明:欠缺科学精神就会丧失正义感和良知。
8.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看,科学精神包括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的了解、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了解和怀疑精神等方面。
B.一度时期伪科学流行,要识别伪科学,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
C.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辅相成。
D.现代科学普及应坚持传统科普的方向,进一步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已,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已(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
9. 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到……去
C.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
D.当共戮力王室 戮力:努力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1. 王导促使吴人前来归附的言行有( )
①导每劝令之国 ②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③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④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 ⑤每劝帝克已励节,匡主宁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②④
12.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导出身名门,自幼见识出众,气量弘远,为人所称道。
B.王导看到天下已乱,于是全力支持当时为琅邪王的元帝,并深受元帝的器重。
C.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
D.一些过江避乱的士人,悲叹国家残破。王导训诫他们应努力效忠朝廷,光复国土,而不要只是相对而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0分)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8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关关然。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过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①雏且出矣,雌者翼覆之,雄者往取食,辄息屋上,不即下。主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览二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仆取以去。
②嗟乎!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胡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清戴名世《南山集》)
①雏且出矣,雌者翼覆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嗟乎!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胡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这两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6分)
房兵曹胡马① 病 马②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坐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①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公元740年或741年),诗人当时在河北、山东一带漫游。②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诗人流落秦州。
(1) 这两首诗所写的马,一雄健,一病弱,但它们具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你更喜欢哪一首诗?请从该诗的主题、风格两方面谈谈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4)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 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诗人是_____________。《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16—19题。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长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答,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静,五官端庄。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庄的女人为什么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象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边。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置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
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象不久前被人拭擦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6. 郑若奎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这是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郑若奎猝死之后,潘雪娥为什么没过几天就“匆忙又突然”地搬走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标题“永远的门”有哪些深刻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读过这篇小小说,你得到哪些启发?(6分)(答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六、(16分)
20. 下面一段文字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些错误,请指出四处并加以改正。(4分)
① 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净化再利用工程建立后,②可以每天向城区输送“净化水”30万吨,③除每天向第一热电厂输水20万吨外,④还可用10万吨水来满足部分地区园林绿化和冲刷马路用水。⑤园林绿化和道路喷洒用水将不再使用自来水,⑥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污水处理的净化水”。
②
错误(填序号) 改 正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4分)
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阳刚,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阴柔呢?这是因为各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__________;而__________。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①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心中的猛虎不免被那一片香潮醉倒
②有人的心原是虎穴,心中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
③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
④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
2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4分)
香港大学的校徽,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和“格物”,是非常古老的说法。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黎稷非馨,明德唯馨。”格物,见《礼记•大学》:“致知格物,物格而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作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骚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如鲁迅所说,发明了罗盘,只是看风水;发明了火药,只是做自娱娱神的鞭炮。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3. 请拟一副能鲜明表现重庆特色的对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4. 阅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展开联想和想像,运用叙述、描写对原诗加以扩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10分)
25. 阅读右面这幅漫画,结合它的寓意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50分)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2006级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2006年4月
1.B 2.D 3.C 4.B 5.A 6.D
7.C(D干扰性较强。原文传达的信息是:纳粹毒气专家利用科学作恶,丧失正义感和良知表明他们不具备科学精神。换成数学符号即A B,与之等价的逆否命题 应为:具备科学精神就不会丧失正义感和良知。而D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另外D本身也不合事理)
8.A 9.D 10.A 11.C 12.C
13.①雏鸟将要孵出来,雌鸟用翅膀盖着它们。(“且”、“翼”各1分)
②哎!这种鸟羽毛光洁并且鸣声悦耳,为什么不前往深山栖息在茂林间呢?竟然托身于错误的地方,被僮仆侮弄而死。难道它们认为世路很宽广吗?(“适”、“乃”、“非所”、“见……于”、“其”各1分,宾语前置句1分)
14.(1) 忠诚
(2) 《胡马》借写良马的驰骋万里,表达作者壮年时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诗风豪迈。(主题、风格各2分)
或:《病马》写作者与病马同病相怜,感叹自己老病漂泊之苦,亦隐含有忧患之中仍不忘忠君报国之意。诗风沉郁。
15.(1) 寄蜉蝣于天地 (2) 鸟倦飞而知还
(3) 一骑红尘妃子笑 (4) 恐美人之迟暮
(5) 王维 加西亚•马尔克斯
16.在郑的内心里,瓶中的鲜花是敬献给挚爱的潘雪娥的。
17.潘也是爱郑的,她不能承受郑猝死带来的悲痛和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遗憾。
18.①象征郑对潘的热烈爱慕;
②象征郑对爱情的逃避;
③象征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深深遗憾。(每点2分)
19.示例:①爱要敢于表达; ②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战胜自我,才能获得幸福;③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0.①“建立”改“建成”;③删去“每天”;④“满足部分地区园林绿化和冲刷马路之需”;⑤删去“用水”;⑥“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
21.②①③④
22.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不可偏废
23.示例:①缙云山风景独好 渣滓洞浩气长存
②麻辣火锅行天下 红岩精神传千古
24.略
25.提示:对未成年人进行人生的苦难、黑暗教育是否适宜?有何利弊?如何把握好度? (218.22.170.106)"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卷
下一篇:
内江市翔龙中学高06级文言文翻译练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西南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