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05-06年上学期高一语文(上)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休憩(qì) 虫豸(zhì) 安土重(chóng)迁
B、菲(fēi)薄 端倪(ní) 残羹冷炙(zhì)
C、拖沓(tà) 跬(guī)步 弃甲曳(yè)兵
D、恸(tòng)哭 苑囿(yòu) 殒(yǔn)身不恤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豁然开朗 文过饰非 分崩离析
B、破斧沉舟 卧薪尝胆 惴惴不安
C、功亏一篑 睚眦必报 礼上往来
D、毛骨悚然 灼有成效 穷形尽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子,平均年龄25岁,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B、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田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梗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C、“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D、对产品的设计,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最后我想补充几点,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杜鹃惯作悲啼, 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悲种子”。
(2)千百年后, 三峡无恙, 还会有人从此穿过。
(3)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是虐杀,因为身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以至 只要 也 简直
B、甚至 假如 也 简直
C、以至 假如 就 而且
D、甚至 只要 就 而且
5、从下面诗句中选出“以物喻人”的一项(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类最需要的是淡水而不是咸水,但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
浏览完整试题
B、争取各种机会培养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C、60年代初,在黄河源头的鄂陵湖,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地已经灭绝了的动物——黑颈鹤。
D、在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7、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动态美。
B、“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鲁迅先生劝勉青年不要陷入烂泥塘而不能自拔,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C、“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相信“苟活者”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希望;而“真的猛士”在先驱者壮烈精神的鼓舞激励下,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
D、“它只是树林中的—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四个“没有”使死者生前淡泊名声的品格与坟墓的外观和谐统一,缀以鲜花,形成一 种朴素美。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今齐地方千里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9、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④吾得兄事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⑧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⑨朝服衣冠,窥镜。
A、①⑦/②⑤/③/④⑧/⑥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⑥/②④/③⑧/⑥/⑦⑨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⑨
10、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荆州之民附操者。 D、无乃尔是过与?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它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一段短暂而又曲折的心理历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著作,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鸿门宴》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人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D、“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每句三拍,以六字句为主。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7题(13分)
绿的歌(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它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2、作者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2分,答案不超过15个字)
13、“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红叶的时候是什么季节”( )(2分)
A、初秋 B、仲秋 C、深秋 D、初冬
14、文中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 (1分,不超过8个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不超过8个字)。
15、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是指 (2分,要求摘录原文回答)
展开余下试题
16、“‘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
答: (2分,答案不超过30个字)。
1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我”离开海边,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象是一致的。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予蓝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品格。
E、文章最后以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三、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18—23题(14分)
(一)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赢粮而景从。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粳棘矜,非舌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出自《过秦论》)
18、在文中划横处按课文填空。(1分)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窗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衡量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抵抗
C、蹑足行伍之间:蹈,用脚踏地。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非及向时之士也:先前
D、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
20、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为天下笑者
③以其无理于晋 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A、 两个“为”意思相同,两个“以”意思相同
B、 两个“为”意思相同,两个“以”意思不同
C、 两个“为”意思不同,两个“以”意思相同
D、 两个“为”意思不同,两个“以”意思不同
2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云集,赢粮而景从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2、下面是所选两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及写法特点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衬托、骈句等写作方法,分别阐述了陈涉起义和秦王朝覆灭的原因。
B、运用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先后写了陈涉起义和秦国的覆灭过程,并阐述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C、运用衬托的写法,针对“仁义不施”重点写了陈涉起义,接着运用对比写法,针对“成败异变”重点分析各方面力量强弱,最后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
D、运用伏笔、铺陈写法,陈述陈涉起义的情景,为下段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埋下伏笔,与最后点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形成蓄势如张本的关系。
(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23、将文中划横线的两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译: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2分)
译:
四、默写:(7分,每个横线1分)
24、(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2)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了。沉默呵,沉默呵!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5)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 。”
(6)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展开余下试题
(7) ,知来者之可追。
五、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4分)
25、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六、作文:40分
26、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已经不再欣赏“沉默是金”、“大众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于是某同学称赞另一个同学“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很多人也就去追求所谓的“个性”。但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个性,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个性呢?
请以“个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与“个性”有关。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05-06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题,共22分,每小题2分)
1、D(A、“重”应为“zhòng”;B、“菲”应为“fěi”; C、“跬”应为“kuǐ”
2、A(B、斧→釜;C、上→尚; D、灼→卓)
3、C(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A、句中女子的“平均年龄25岁”,而“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显然使用不当:B、“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诲,此处使用不当;D、“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文中说“最后我想补充几点”,语境不符。)
4、B
5、C(A、D均为“以物喻物”;B为“以人喻物”)
6、A(B、搭配不当,“培养”与“水平”不能搭配,应将“培养”改为“提高”;
C、前后矛盾。“第一次”与“灭绝”矛盾;D、主客倒置,应为“我与报纸”)
7、B(应为;鲁迅先生劝勉青年要有自信,不要妄自菲薄。)
8、A(“社稷”古今都是“国家”之义;“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①与“中央”相对②本地、当地;“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①异乎寻常的②十分、极;“爪牙”古义:武士。今义:比喻坏人的帮凶。)
9、D(①⑤:使动用法;②⑦:意动用法;③⑧:无活用现象;④:名词活用为状语;⑥⑨:名词活用为动词。)
10、C(例句为定语后置句,C项与例句相同;A项为被动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1、B(“国别史”应为“编年史”,“是春秋末年”前漏了“相传”)
二、现代文阅读:(6题,共13分。除第14题3分外,其余各题均为2分。
上一篇:
2006年江苏省徐、淮、盐、连部分四星级中学语文联考试卷.doc
下一篇:
2005年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段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