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5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1]
2006年5月漳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06年漳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2 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 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 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③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就仍然在那里。
④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据2002年8月9日《文汇报》有改动)
1.对原文第②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是不必要的。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已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这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浏览完整试题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一定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就要从中学的科学教育抓起,从少年抓起。
B.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科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而又不流于枯燥乏味,这无疑是中学科学教育需要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C.普及公众的科学知识,电视媒体比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更有效,因此应该多开设电视科学栏目,尽量减少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的出版。
D.如果大众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就会在危及地球和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9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10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巨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灰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难题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3.下列不属于“受控核聚变”反应条件的一项是
A.一定量的核聚变反应材料
B.将反应材料加热至上亿度高温
C.氢原子充分接近放出的大量能量。
D.对极高温反应材料的足够长时间的约束。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所以不断寻求未来能源是因为化石能源有限和未来的能源主要是聚变核能。
B.核聚变要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新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
C.核聚变原理告诉我们:氢原子核之间“引力”与“斥力”并存,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D.氢弹已研制成功的事实与示范性商用核聚变反应堆下世纪中将会问世的预测,两者并不矛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余既以罪①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既至,盐酒税治舍敝不可处。岁十二月,乃克支②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③,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余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④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⑤。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⑥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⑦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余方区区⑧欲磨洗浊污,晞⑨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⑩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注]①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②克支:支撑起。 ③本:株。④寻尺:喻细小之物;自效:愿为别人贡献自己的力量。⑤《论语.雍也》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⑥抱关击柝:守门打更小吏。 ⑦劫:约束、阻碍。⑧区区:奔走尽力。⑨晞:仰望、向往。⑩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则复出营职 营职:谋求职业
B.人不堪其忧 堪:忍受
C.而欲庶几颜氏之福 庶几:差不多
D.独幸岁月之久 幸:庆幸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知夜之既旦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①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②木欣欣以向荣
D.①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7.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心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了作者一天的“筋力疲废”的生活:昼坐、鬻沽、争寻尺、暮疲、昏睡、旦复出、不能安于东轩,表现出了作者的无奈心情。
B.作者联想到颜回的苦学生活,批评了颜回的“箪食瓢饮”之乐,表达了自己即使“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的旷达心情。
C.“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可是,每做一事,不免遭“劫”,又滞留任上,写出了作者贬谪后的愁苦。
展开余下试题
D.“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作者袒露出追求解放,想走一条陶渊明桃花源式的超然旷达的人生道路的愿望。
8.下面是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为《东轩记》,实际上与亭轩建筑本身无直接的联系。仅仅交待了东轩建设的背景,全文超脱于题面之外,借题发挥,表达了个人的见识和胸怀。
B.通过“余昼则坐市区”“莫归,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的一天管理生活描绘,以点带面,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只能整天“哑然失笑”的政治无奈者形象。
C.“筠水泛溢”“敝不可处”是老天爷造成的,“筋力疲废”“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是社会制度造成的,两者巧妙结合,天灾人祸,现象本质,意在言外。
D.文章从自然为害写起,写到日夜精疲、哑笑之态,自然、顺理成章。联想颜回、孔子,是为了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的官场失意,对前途感到茫然。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孔子曰:“奢而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③。”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孙:同逊,恭顺。②固:鄙陋。③已:感叹词。
(1)用斜线(/)给上文画曲线的句子断句。(2分)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4分)
②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生查子•愁风月
贺 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①,处处愁风月。 心随熏麝焦②,吟伴寒虫切③。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④。
[注]①不会:不料、不解。②熏麝:以麝香制成的熏料。③寒虫:蟋蟀。④翻:反。
(1)简要分析“解带翻成结”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态?(2分)
(2)本词上、下片在刻划主人公内心情感上所采取的方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上片:
下片: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2)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屈原《离骚》)
(4)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6)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五、(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云 冈 之 魂
聂还贵
云冈石窟是一部神圣的书。
作为国家意志的物质体现,云冈不仅“暗示”着公元5世纪,北魏王朝信仰佛教的满腔热忱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而且由于皇家主创,整体布局统一合理,各个洞窟有机连贯,每一窟造像秩序井然,可谓意若贯珠,像如合璧。
作为帝王的直接行为,云冈完整地把一个王朝的百年大业、精神风貌、意识形态、社情民俗,形象化艺术化地缩影、镌刻在一壁岩石之上。历史学家黄仁宇论说云冈“既供美术展览,也是通俗的博物馆”,因为它保存了北魏“社会史和经济史上的真迹。……要不是这石窟在荒野中替中国中世纪保存这一份文物,而将金碧辉煌的佛像置之通都大邑的话,恐怕也就像中国古代的建筑一样,早经兵燹而荡然无存了”。考古学家阎文儒对此也深有感触: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今天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因为人们可以从这大批造像艺术中,见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风俗习尚,为研究北魏阶级社会提供文献上所见不到的实证。
云冈,拓跋氏遗存于人类的一册全石化百科全书。
面对兀然如“横空出世”一般的云冈石窟,和窟中一尊尊一件件“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的佛与物造像,你就仿佛沉浸在天方夜谭那样不可思议的神话仙界,仿佛步入“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的羽化胜境。
而这一切,却是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境中完成实现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云冈石窟把一个王朝无限的思想、无尽的语言和一个民族永远的灵魂雕进了一壁岩石,雕成了与人间相对应的丰富生动的世界。
兴安春日,北魏平城惠风浩荡,飞霞铺彩。流金泻银的永安殿吱呀一声,宫门开启,昂然走出早春二月那样风华正茂的文成帝拓跋濬。早已候在圣殿之外的僧人工匠海浪般跪拜:吾皇万岁万万岁。文成帝目光炯炯,亲谕圣旨:凿石造佛,如我帝身……
依照帝王之身而雕造佛像,就是为云冈石窟灌注生气的“那种原则”。这一“原则”,使得云冈吸附了鲜活无比的灵魂。——拓跋氏的领袖、鲜卑族的民族英雄,慨然与佛平起平坐,共享秋色。帝即佛,佛即帝,造佛为表,塑帝是本。庄严神圣的佛,传达、显示的是帝王精神,意志,风范,气概,力量,博大。
展开余下试题
拓跋氏帝王站在与佛比肩的高度,召唤芸芸众生:听从我的统治吧,我就是佛,我会广种福田,带你们走向无边的福乐……
当然,开凿云冈的意义不全部在于表达和发抒北魏王朝意志上,其与一宗“灭佛”事件、一场“兴佛”风潮密切关联。
太平真君七年,为镇压“盖吴起义”,太武帝拓跋焘御驾西征,途径长安一座寺院,触目惊心地发现暗藏的弓箭矛盾等武器、聚敛的财物和淫乱窟室。拓跋焘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鲜卑人茹毛饮血、筚路蓝缕打拼得来的胜利果实,正遭遇巢覆卵尽的险情。
拓跋焘不愧是从刀丛剑林中突围冲杀出来的王者,他目光如鹰,断若迅雷,剑锋直指佛教,一切做得干净利落。在一片灭佛的黑色恐怖中,国中多少塔寺纷纷坍塌,佛像经卷焚烧一炬,“莫不毕毁矣”。
“万物皆有两端,当心错的那一端”。“灭佛”是一柄双刃剑,灭佛风暴卷过,朝野上下谈“佛”色变,噤若寒蝉,生龙活虎的北魏王朝被一片铅灰色的沉闷和寂寥所笼罩,这不符合鲜卑人性格,不利于鲜卑大业向前推进。加之,灭佛之后的数年,北魏陷入多事之秋:三朝重臣崔浩被诛,太子拓跋晃不白之死,太武帝拓跋焘无端变疯……人们议论纷纷,疑是灭佛招致的报应。北魏王族深受刺激,不寒而栗。于是,七年后出现强劲反弹,一经即位的文成帝拓跋濬,第一件大事就是矫枉过正地来一个大肆复法兴佛,且一呼百应,势如春潮带雨,迅捷营造出“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的盛况。——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欲使从月亮上带回的石头重现清辉,最好是把它再放回到原处。
还是把我们飘远的视线收回来。殊不知,文成帝此番“兴佛”,却是十分的用心良苦。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责令实施者按照皇帝形象在云冈凿窟造像,实质上“兴佛”即是“兴帝”。这样一来,就极为巧妙地消弥了佛与帝的对立,成功化解了二者之间的芥蒂。那尊“兴安石像”,甚至将文成帝拓跋濬脸部和脚上数枚黑痣,按比例再现出来。后沙门统昙曜主持在武州山云冈“开窟五所”(即今第16、17、18、19、20窟)时,就秉承文成帝旨意,对应拓跋鲜卑五个帝王——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逐一而雕造了五座主像。
没有过人胆略的皇帝是平庸的,杰出君主的思维总是超常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文成帝“帝佛合一”的理念,虽接轨于华夏“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传统思维,然而却更为响亮,更为旗帜鲜明。文成帝拓跋濬在武州山为五个帝王开窟造像,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向了极致,也使天子之威飚升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高度。
崇高、雄浑、庄严的云冈美中,充溢着蓊蔚洇润的亲和力与人情味。
(节选自《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有删改)
12.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双刃剑:
(2)芥蒂:
13.云冈石窟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文学家眼里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文学家:
14.文中说,“杰出君主的思维总是超常的”。文成帝“超常”的思维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上一篇:
《曹刿论战》单元练习
下一篇:
2005年春季学期高一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5月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