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48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8]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年级语文期中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语用:(28分)
1.选择加点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枯瘠 jí   丰腴 yú    狭谥  ài  鳞次栉比zhì 
  B、皓齿 hào 承蜩zhóu  扁舟 piān  矫首昂视jiăo 
  C、燔土 fán  嫉妒 jí    秀颀 qí   强聒不舍qiăng
D、掠起 lǚe  贪婪lán   盎然 àng  忧柔寡断yōu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对在本店购贷满三百元者,本店将________一份精美的礼品。
(2)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严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___。
(3)高老师才四十多岁,比起退休了的老校长自然__________多了。
  A、惠赠   赞叹    年青       B、敬赠   赞扬   年青
  C、敬赠   赞叹    年轻       D、惠赠   赞扬   年轻
3.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百花山上,许多不知名的花儿正在争妍斗艳。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石榴的果实露出一口皓齿,谁见了都会忍俊不禁地笑。
D、国旗班的队列非常整齐,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旁逸斜出的。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宋代的沈括。我们以前学习过他的《幼时记趣》。
B、《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诗人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其中的“铭”和《小石潭记》的“记”及《诗词曲三首》的“首”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诵读欣赏中的“山市”一文出自明代小说之王蒲松龄之手,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D、《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一篇散文诗,从海燕身上,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原题为“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中《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作考场作文,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B、雷锋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D、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是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广大读者的丰富想象而不断拓展着它的思想内容。
6.下列选项中注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持就火炀之(yáng)
B、才美不外见(见同现)          不若燔土(fán)
C、罔不因势象形(没有)          八分有奇(jī)


浏览完整试题D、何陋之有(提宾标志)          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7.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第一层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B、第二层借风送秋雁之景抒酣饮高楼的豪情,“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C、第三层中,“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赏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南朝,南朝在汉魏与唐朝之间,这里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过度自信,表现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D、第四层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8.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中有一个回目为“花和尚倒拔垂杨树,林教头误入白虎堂”,花和尚的名字是(       )
A、鲁达    B、武松    C、林冲   D、燕青
9.下列文字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柔,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古诗文默写(5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咫尺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耳闻不如目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
二、语言运用:(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1--13题
  ①惟我是用,用过即扔,损人利己的人是非常渺小而孤独的。②因为他们的处世作风注定其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即使它们一时得逞,但终究会遭到人们的鄙夷和诟骂的③。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④冷漠自私着失去了做人的道义,倘若他们有了危难,需要别人的帮助,也很难得到他人尽心尽力的帮助。⑤人总不能为自己活着,要学会替他人着想。⑥这样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更有质量。⑦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人格的锤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11.用//划分层次结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选段论述的中心:
                                                              
13.仿照“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的句式,以“冷漠”和“自私”为主干造两个句子。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 记叙文(12分):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它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进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的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2分)
                                                                 


展开余下试题15.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2分)
                                                                 
16.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7.品读文章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18.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
                                                             
(二)说明文阅读(11分)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           单一的巨大波浪,            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⑤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其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原作者阿迪,有删改)
19.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第④段空白处(       )(2分) 
A、不是    而是         B、不是    就是   
C、不仅是  而且是       D、不只是  而是
20.第④段中,划线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21.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3分)
                                                          
22.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4分)
                                                                 
(三)文言文阅读(9分)
《活板》节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3.请你用一个字概括选文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4.选文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介绍活字印刷术的。请你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图表。
制版排版
25.翻译句子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6.文中说明提高印刷效率的两条措施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活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沈括写的《活板》是一份极为珍贵的科技史料,你从选文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用简要的文字说明,至少写出两点)
                                                                                


展开余下试题三、作文(40分)
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的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时, 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时,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里的一声问候••••••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60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10略 
 11.用//划分层次结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2.论点: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13.略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2分)
                                                                 
15.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2分)
   穷人闻到了梅花的香气,富人为此很震惊,也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16.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可见得”在结构上起了过渡的作用,有叙述引出下面议论,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                                                          
17.品读文章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11)段,经济上的贫穷不是真正的贫穷者,只要精神上充实、有审美情趣的人,才是富有者。(意思对即可)
18.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
 (9)段,因为二者都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上的一种气息,需要用心去仔细体会,才能感受到梅花的淡淡的清香,人格上的高尚与美好。                                                          
19.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第④段空白处(  A     )(2分) 
20.第④段中,划线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或用“通常”符合客观事实,体现说明文语准确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理工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