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25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2006年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应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侵略者犯下的种种惨绝人huán 的暴行,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⑵还记得来路上枯藤野蔓的jī 绊吗?
⑶阴霾 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⑷小时候过了一段拮据 的生活。
2.请增删或修改必要的词语和标点,使句子通顺连贯。
⑴通过初中二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
⑵不管外边下起了大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图书馆了。
⑶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下游发展起来的。
3.默写填空。
⑴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⑵ ,悠然见南山。
⑶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意在干涉别国内政,这正应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 。
⑷纵观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他们无不胸怀大志,以王下为己任, , ,终成就伟业,青史留名。(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4.仿写句子。
⑴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⑵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屈原的恣肆,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
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 , , 。
二、阅读下面散文,然后做题。
春草散章
杨林雪
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浏览完整试题
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天漫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雏鸡最先啄开蛋壳,雏鸭也被惊醒,纷纷睁开眼睛来读春天。它们最喜欢在春草的段落之间追寻,碰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去啄一啄,嚼一嚼,草汁儿鲜嫩清香,甜中有此苦。鸡无事就在岸边打量风笔的神韵,跳着脚儿喊一声:“这笔好神奇哟!”鸭子“扑通”一声落进碧水里,翻着筋斗洗个澡:“看这水墨染不染得绿我的羽毛!”风笔频蘸水墨,碧波乍起涟漪,把个呆鹅都看得欢了,拍着翅膀“呱呱”地叫起来。
犁笔翻下田垄,播一首玉米的抒情诗,撒一章豆子的论文,再种一部枝蔓横爬的红番薯的长篇小说……大块地田地决不肯放过,至于田埂、路沿、山坡、谷洼,就大大方方地送与春草去填补空白。
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走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有时候春草忍不住顽皮,悄悄钻到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搀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春草扮个鬼脸和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
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地挥洒她绿色的畅想!
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而行,其文谓章章华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春草深深懂得自己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她全部的卷稿。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1.第1自然段是一个比喻句,其中包含了3个本体和喻体,它们分别是: 比喻为 ; 比喻为 ; 比喻为 。
2.第2自然段“潜心于构思”指的是 ,“春天的诠释”是指 ,“悄悄拱出地面”与朱自清的《春》中的一句话“ ”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写出了春草来到人间的 的特点和它 的顽强生命力。
3.第3自然段“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在本文中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4.第4段的描写形成了一幅完整画面,并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进行了描绘。下面对其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树林插画突出了高大挺拔的特点。 B.野花绣彩突出了艳丽多彩的特点。
C.春草漫生突出了面大平铺的特点。 D.鸟的画音与云的行走突出了空中飘浮的特点。 5.第5段写小动物有什么作用?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三、阅读贾平凹的《秦腔》选段,然后做题。
山川不同,便风俗有别,便戏剧有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十几种品类。或问:谁为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生于长江流域的纤绣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得真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或沉沦。这使多少人有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西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入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杆精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地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碌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徘徊,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并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不。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挂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像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而痛苦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展开余下试题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广袤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节选自《语文建设》2003年第5期)
1. 文章开头写出了几种全国著名的剧种,请写出你看过或了解的两种剧的代表作品。
2.为什么说秦腔是“是非最汹汹者”?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3.秦腔没有被淘汰或沉涨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并对其中的因素做简要解说。
4.为什么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
5.请简要概括秦腔艺术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做题。
神舟:追赶并超越历史
翟春阳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振奋。但她有一种乍听来言之成理的议论,说是“算不了什么,人家40多年前就已遨游太空,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了240次载人飞行,中国的神舟五号只不过是第241次罢了”!是的,就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而言,神舟五号的发升空确实算不了什么,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一个大国,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空前。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固然是人类文明史最为重要的构成,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人类科学史并不就是人类文明史。每一个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突破、新飞跃,虽然都是全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一面,但不容易回避的历史事实是,当那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生的时候,并不是人类中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人类文明进步”的福祉,甚至还会因此给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带来灾难——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类文明的运用也是不公平的。有句话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成果的所有权、应用权却是有“国界”的。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证明,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相反,科技发展的不均是导致贫富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种族、国家等差别使“科学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某种意义上大打折扣。
我们理应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欢呼,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更是一个大国担负人类发展责任的能力趋向更强的体现。这种“人类发展的责任”,既包括使自己的国家先走向富强,自己的人民走向富足、幸福,也包括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上的意义不言自明。就是从“全人类”的视角看,一个占13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其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应该对人类有更多的贡献”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直强调的责任,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向全世界证明,这种责任不是“空口说白话”,中国完全有担负责任的强大实力。
在人类文明史尤其是科技发展史上,中国曾有过很辉煌,在相当长的历史段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因此成为世界上同期最发达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脚步慢下来了、停滞了甚至倒退了,在科技上中国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更沦为落后、贫穷愚昧。并不惟贫穷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的国家和人民饱受凌辱和苦难。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追赶和超越历史!我们一直在追赶,进入新时期以来更加快了追赶的脚步,而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正是中国人民追赶和超越历史的最鲜明见证——追赶,总要走别人走过的路,而追赶的目的,是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并最终超越。能与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高科技领域争先,作为不懈的追赶者,中国人民理当为之自豪,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选自2003年10月18日《郑州晚报》)1.这篇文章开头先驳斥了一种错误的观点: ,然后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二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
3.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
4.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说中国曾有很多辉煌,但也曾因科技落后饱受凌辱和苦难。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科技在历史上的辉煌和因落后遭受的苦难。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5.文章的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 。
6.文章第五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从历史的高度对“神舟”升空的意义归纳为: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4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标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展开余下试题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②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在原文横线上应填的两句话是:① , ②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造饮辄尽 ( ) ⑵亦不详其姓字 ( )
⑶期在必醉 ( ) ⑷曾不吝情去留 ( )
3.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黔娄之妻有言 B.或置酒而招之 C.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D.无怀氏之民欤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试分析五柳先生的为人。
6.阅读下面两首送别诗,完成⑴—⑵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⑴两首诗前两句共同之处是都写了送别的 和 &
上一篇:
2006中考语文模拟测试(一)(广东版)
下一篇:
郏县一高2005---2006学年下期学科竞赛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最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