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临汾地区2005—2006学年度三校第三次联合考试
"临汾地区2005—2006学年度三校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卷面清洁,不得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伶俜(pīng)    畏葸(xǐ)    轩(xuān)然大波    诚慌(huāng )诚恐   
B.坍圮(pǐ)       电荷(hé)    饥肠辘(lù)辘      改弦(xuán )更张 
C.豢(huàn)养    悖(bèi)谬     戛(jiá)然而止     专横跋扈(hù)
D.阑珊(shān)    全(quán)愈    以(yǐ)老卖老      繁文缛(rù)节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于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_________ 的产物。
   ②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____,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③能言善辩___________被人称道,如果“讷于言而敏于行”,岂不更好?
 A.反思   奏效   固然         B.反省   奏效    毕竟
  C.反省   生效   毕竟         D.反思   生效    固然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最初创业时手无寸铁,穷得叮当响,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已经基本走出了困境。
  B.最近,长江流域水灾严重,小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我帮忙照顾他年迈生病的母亲。
  C.汉字构词能力很强,认识了常用字也就理解了很多词的意思,其中许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易学易记,而英文则没有中文这个特点。
  D.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小成等20名烈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嗓音宏亮,笑声爽朗,谁能够相信他们已经都是年逾古稀以至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B.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
C.他的刚烈之气,愈到晚年,愈为张扬——他对腐朽、污秽、庸俗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愤怒。
  D.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制止电子邮件泛滥
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发表公报说,约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这些垃圾邮件当中,有21%是产品广告,16%是有关投资理财的信息,14%是诈骗或者不实的信息,14%包含色情内容,其他35%为各种各样的无益信息。垃圾邮件让人感到厌烦,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不仅影响了信息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垃圾邮件危害了互联网的发展。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甚至上亿份,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互联网链路,中断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垃圾邮件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全世界的垃圾邮件数量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垃圾邮件比例将上升至90%。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病毒和垃圾邮件,全球互联网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在两年内崩溃。这是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 
  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从个人用户来看,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处理1封垃圾邮件需要至少10秒钟时间,如果每天收到几十份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垃圾邮件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欧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垃圾邮件每年为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垃圾邮件呢?首先是利益的驱使。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使得许多广告商乐此不疲。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微不足道。目前,需要批量发送垃圾邮件广告的大多是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据英国媒体报道,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人,90%的垃圾邮件都是他们制造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是它发出的。 
  其次是技术上的漏洞。消灭垃圾邮件的工作尽管不能单靠邮件服务商来实现,但其强大的技术水平是遏止垃圾邮件继续泛滥的重要环节。垃圾邮件的产生主要是由邮件服务器缺省设置开放转发功能所致。通过技术完善,垃圾邮件问题可望在两年内成为明日黄花。目前,对每封发送的正常邮件都打上数字式标记,这样就能使邮件管理者能查找每一封邮件的具体来源,从而让那些用假地址进行垃圾邮件散布的行为彻底终结。一些服务商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再次,相关法律尚需进一步完善。国际电信联盟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控制网络垃圾邮件的泛滥。为此,国际电信联盟敦促各国政府加紧相关立法,并建议对恶意传播垃圾邮件的犯罪分子提起跨国刑事诉讼。在法规上加强对垃圾邮件散布行为的惩罚力度,将对垃圾邮件制造者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
  总之,对付垃圾邮件最有效的方式是对现有的电子邮件传送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治理,另外社会多方面的合作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5.对垃圾邮件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邮件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可能会造成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中断。
  B.垃圾邮件既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又将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
  C.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时间、精力、金钱,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D.垃圾邮件每年给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损失,而给全世界造成的损失则高达250亿美元。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任垃圾邮件泛滥,全球互联网系统将在两年内崩溃。
  B.垃圾邮件数量庞大,制造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也是难以估算的。
  C.从技术上看,垃圾邮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邮件服务器缺省设置开放转发功能。
  D.国际电信联盟计划用两年时间控制垃圾邮件的泛滥,并对恶意传播垃圾邮件者提起跨国刑事诉讼。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也是最大的受害国。
  B.邮件服务商应在遏止垃圾邮件泛滥中发挥重要作用。
  C.通过技术完善,垃圾邮件在两年内将销声匿迹。
  D.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邮件问题,必须抛弃现有的电子邮件传送方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初,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及围急,知不免,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且曰:“急据皮氏。”逵恐援先得皮氏,乃以计疑援谋士,援由是留七日。郡从逵言,故得无败。
后举茂才,除渑池令。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太祖征马超,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都尉,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曹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棺还邺。
文帝即位,以逵为豫州刺史。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


展开余下试题会病笃,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薨,谥曰肃侯。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逵以丧祖父去官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B.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逵恐援先得皮氏,乃以计疑援谋士
D.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可谓死而不朽者矣.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逵“忠勋”的一组是
①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②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
③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   ④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⑤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    ⑥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逵被围,知道绛邑无法幸免,就派人把印绶送回郡府,并捎口信要占据皮氏,又用计策迷惑郭援的谋士以赢得时间,使郡府免遭败灭。
B.高干造反,贾逵知情后,佯装为张琰出谋划策,从他那里要兵修城,并趁机杀了那些叛乱者。这表明他机智勇敢。
C.在去斜谷的路上,遇到水衡都尉部属押解的几十车囚犯,贾逵只追究其中的一个,把其余的都放了。这表明他执法严厉又有谋略。
D.贾逵病重期间念念不忘蒙受的国恩,对没能杀死孙权深表遗憾,足见他对王室的忠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10分)
(1)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4分)
译文:                                    
(2)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3分)
译文:                                       
(3)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时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1)苏轼字      ,号      (2分)
  (2)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的方法、形象特征和作者表现出的心境三个方面,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3.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第(1)题必做,(2) (3) (4)题任选两小题)(5分)
  (1) 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杜甫《兵车行》)
(3)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              ,波心荡,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一个人在山上 
邓 皓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而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无比;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前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申明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展开余下试题     人或者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山也应该是——至少我们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4.作者写“一个人在山上”,却从晨练和旅游写起,这样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6分)
  ①“熟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陌生”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稻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中,有部分条款曾进行修改。下面是一条修改前后的表述,请说说加点部分修改后的好处。(不超过40个字)(5分)
第三条第二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外国势力不得干涉。
修改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答:                                           
19. 台湾同心中学“暑期联谊会代表团”来访我校,主客双方准备安排一次手拉手旅游,同游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和尧庙,最后到洪洞大槐树寻根。三晋大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体现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积淀。假如你是我校的一位同学,你将如何向台湾同学介绍这五处名胜呢?请你从这五个景点中,任选三个分别为它们写解说词。
要求既能准确地介绍其主要特征,使台湾朋友对该名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又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能引起台湾朋友的兴致。每个解说词不超过30字。(1个解说词2分,共6分)
(1)                                                                        
(2)                                                                        
(3)                                                                        
20.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解说。(4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课”,原指上课时间结束,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体育教练被解职。又如                    ;又如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前几天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实验:一个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放在手里拿着,三个小时之后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临汾地区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