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2006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2006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
注:本套模拟试题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第二套题的结构为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中,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薄命/薄饼  为难/为虎作伥  解除/浑身解数
B.龟甲/龟裂  露宿/ 露出马角  模糊/模特表演
C.创举/创痕  间架/间不容发  冠军/冠冕堂皇
D.屏除/屏气  角斗/角逐中原  乘便/乘风破浪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05年9月13日下午,美中两国元首对这次“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晤”取得重要共识表示满意,愿共同努力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胡锦涛欢迎布什在11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来华      。
②2005年9月17日,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进入第五天,与会各方将继续就中国提出的“共同文件草案”进行      。
③要建立主体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系,合理      教育资源,努力使我市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办公条件处在全省领先地位。
A.做客   磋商   配置
B.做客   协商   配置
C.作客   磋商   配备
D.作客   协商   配备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是小兰起草的文件,李局长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退回。(挑肥拣瘦)
B.封建社会里的“豪强”和“官家”历来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C.就在吴小波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祸不单行)
D.倘若没有群众相助,我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次语文考试题并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D.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


浏览完整试题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节选自《我们爱科学》)
5.下列关于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联合氧气和二氧化碳,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B.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冻成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C.冷热气候变化使石像产生热胀冷缩现象。
D.生物的进攻,人为的破坏,也是使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主要原因。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这句话说明“石像”若不搬运到列宁格勒,就不会发生“瘦弱”变化。
B.科学家“对症下药”中的“症”指石像自身的腐烂,“药”指科学家采取的在石像身上涂油脂等措施。
C.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其目的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主体石像。
D.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石头会慢慢的“烂”掉。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说“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后又说“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前后矛盾。
B.铜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石头不具有这种性质。
C.石头受到“风化作用”的进攻。
D.石头是慢慢的“烂”掉的,要想它不被“烂”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科学家“对症下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得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管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人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执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焉        处:相处。
B.吾善度材,            度:测算。
C.视栋宇之制            制:规模。
D.吾收其直大半焉        直:价值、工价。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不能说明梓人手艺高明的一组是(  )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②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③故食于管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④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⑤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⑥委群材,会众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人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第II卷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展开余下试题(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译文:
(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同样都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的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的不同,显示出迥异的色彩。
(2)“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的这首诗中的“李杜”指的是唐代的      和      ,“风骚”是指《诗经》里的《    》和《   》中的《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变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冲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噙着眼泪笑了。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4.作者在第一自然节中一连用了五个“比”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1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结合课文,请简要回答他们各自的苦恼是什么?(6分)
(1)女儿的苦恼:
(2)妈妈的苦恼:
(3)“我”的苦恼:
16.结合课文,请简要说说“我大为震惊”的原因是什么?(6分)
17.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B.虽然文章末尾说母女都笑了,但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然有苦恼。
C.文章通过写“人称”的变化,写出了妈妈对女儿“数落”的发展变化。
D.“我”听到妻子说“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时,“本想顶回去”,但“我”又怕得罪妻子,所以只好采用“幽默理论”。
E.文章的矛头直指应试教育,呼吁提倡素质教育。
六、(15分)
18.请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遗传”下定义。(5分)
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19.下面一段话,有几处语病,某些语句需要调整,请将修改(调整)意见写在横线处。(5分)
现在科学发展的首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微粒学说的创建。这个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上世纪初,科学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分子力学研究的分子的大小为10的负8次方厘米。在这种程度下,牛顿力学无能为力,要用量子力学。二是广义相对论的提出(4)。因为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比太阳系更大,所以就要用广义相对论。
(1)调整:将              放到              的前面。
(2)修改:
①                                        


展开余下试题②                                        
③                                        
20.仿照示例句式,选择新的表述对象(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浪费                                         
不意味腰包充实                                     
只昭示头脑空虚                                     
挥霍                                         
不象征行为潇洒                                     
只暴露思想粗鄙                                      
七、(60分)
21.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以“竞争与人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5年语文高考全真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D。(A.薄(bó)命,薄(báo)饼,为(wéi)难,为(wèi)虎作伥,解(jiě)除,浑身解(xiè)数;B.龟(gūi)甲,龟裂(jūn),,露(lù)宿,露(lòu)出马角,模(mó)糊,模(mó)特表演;C.创(chuàng)举,创(chuāng)痕,间(jiān)架,间(jiān)不容发,冠(guàn)军,冠(guān)冕堂皇;D.屏(bǐng)除,屏(bǐng)气,角(jué)斗,角(jué)逐中原,乘(chéng)便,乘(chéng)风破浪。)
2.答案:A。(“作客”寄居他处,是长期一贯的行为;“做客”拜访别人,自己当客人,是临时、偶然的行为。“磋商”着重表示态度认真,慎重,对问题研讨很深刻,多用于对重大问题的商量讨论,用在庄重的场合;“协商”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对用于对一般问题的讨论。“配备”根据需要分配人力和物力,“配置”配备安排。语境重在“安排”意,故选“配置”)。
3. 答案:A。(A项中“挑肥拣瘦”指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含贬义。应为“吹毛求疵”)
4. 答案:A。(B.“十来岁的孩子”指谁没有讲明白。C.“这”指代不明,既可指“欣赏好诗”,又可指“创作好诗”,语句表意不明。D.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第5题答案D。(“人为的破坏”文中无依据)
第6题答案D。(A、万物都在变化,只不过是变得慢一些罢了;B、石像不是自身的腐烂,而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才发生大的变化的;C、说明主体应是石头。)
第7题答案C。(A、作者的目的是要说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在埃及变得慢一些罢了;B、具有这种性质;D、文中无依据。
三、
第8题答案A。(A、应为“居住”;B、测算;C、规模;D、价值、工价。)
第9题答案C。(①是说他使用的工具,④⑤是讲众工匠怎么样,⑥是说那里堆了很多材料,汇聚了很多工匠。)
第10题答案C。(A、这是作者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得出的;B、文中无依据;D、这个“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
四、(23分) 
11、翻译(每题一个得分点2分,句子翻译基本正确1分)
(1)一会儿众工匠刀砍斧削地动起手来,一个个都看他的眼色。(得分点:斤(斧子,这里指用斧子)、色(眼色))
(2)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到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得分点:退(使动用法,使之退)、愠(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