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高一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答案写在答卷上)
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 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初见端倪(ní)   砥励(lì)品格     桀聱(ào)不驯    黯(àn)然神伤 
  B、殒身不恤(xù)   敝帚(zhǒu)自珍  摧山坼(chè)地   拖沓累(léi)赘
  C、苑囿(yòu)      睚眦(zì)必报    众口烁(shuò)金  梦魇(yà)
  D、塞(sè)外       峪(yù)口      安土重(zhòng)迁   淆(yáo)乱乾坤
2、 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A、《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
  B、《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
  C、《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
  D、《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
3、对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记念刘和珍君》)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流血斗争中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做出了大量的牺牲,结果只能使社会向前推进一小步……
  B、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明证”是全句的宾语,修饰“明证”的定语是一个复句:“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C、您看,还给我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讲这些昏话!                                               (《琐忆》)


浏览完整试题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讽刺国民党文化检查官不学无术,不懂装懂。
  D、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                                                 (《过万重山漫想》)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在水面上拍水三千里,又盘旋向天空飞翔了九万里。作者借来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列夫·托尔斯泰是十八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史学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纵阔的视野和邃远的深度。
  C、《过秦论》选自贾谊的《新书》。贾谊是东汉的政论家,文学家。
  D、陶潜,东晋大诗人,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根据语言环境和括号中的拼音,给下面各句中空白处填一个词语。(5分)
5、现在,他望着身旁的行人,从头上摘下帽子,举在空中,(chǎn mèi)      的笑着,转动脖子,期待施舍。
6、极目四望,这里除了已经沙化的草地,还是沙化的草地……当然,还有那些让风沙长期(róu lìn)       的沙柳们,面目粗糙,狰狞而倔强。
7、皇纲解纽后的群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如何挖空心思地征杀伐掠,拓边扩地,剪灭群雄,(wèn dǐng)     中原,君临天下。
8、那些雄心勃勃的霸主、谋臣、说客、战将乃至智者,在历史舞台上(fěn mò)     登场,充分燃烧自己的生命激情。
9、岛上星布的楼阁,葱茏的草木,全都裹在雾霭中,袅袅婷婷,绰绰约约,朦胧中漏出清丽,妩媚中显着(piāo yì)       ,有着极动人的风韵。
根据语言环境或拼音,给下面各句中的空白处填一个汉字。(5分)
10、谜一般的秦直道,你竟如此诡(jué)   莫测。
11、秦王嬴政以西部人特有的果敢与智慧,征服着他的对手们,也征服着人心的向背,成为战国七雄的   首。
12、与人类至少有200万年的历史相比,过去的1000年实在只是一个瞬间。但正是在这瞬间,全世界的人口出现了令人   目的变化。
13、虽然我们不能说现在的人类必定比1000年前有更高的智力, 但智力得到不断开发是
   争的事实,至少我们不必担心人类的智力必然会退化。
14、我以为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   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那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可以激发出我们一种昂扬的创新精神。
15、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女神》中《天狗》、《我是一个偶像的破坏者》等篇章的抒情主人公是个大胆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民主、科学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B、郭沫若诗歌的基本风格是豪放的,往往如火山爆发,气势磅礴、气吞山河。他创造的自由体诗的形式,打破了旧体诗格式的束缚,有利于自由地表达感情。
  C、茅盾在长篇小说《子夜》的创作中,十分注意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刻划,他既把矛盾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如吴荪甫的工厂、林老板的商店、老通宝的家,但又总是把一、厂、一店、一家的矛盾同社会上的阶级矛盾相联结。
  D、吴荪甫是个雄心勃勃,有实力,有手腕,有发展民族工业理想的资本家。他的悲剧命运告诉读者,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在工农革命已经发展起来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的。
二、 阅读(30分)
(一) 文言文知识与阅读能力检测(18分)
16、下面对加点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   /   焚百家之言(著作)
B、距(距离)关,毋内(通“纳”,接纳,使进入)诸侯 / 张良出,要(通“邀”)项伯
C、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比喻)之于怀
D、策(拄着)扶老以流憩,时矫(俯)首而遐观    /     聊(姑且)乘化以归尽
17、对下面加点的多义词的解释或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③内立法度,务耕种,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
B、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此指曲水之旁。)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③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C、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词用作状语)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用为名词) ④拔剑撞而破之(使动用法)
D、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使动用法)        ②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
   ③乐琴书以消忧(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活用为动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再迁殿中丞,徙知扈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词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泣曰:“公去我,绯衣老人复出矣”。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青州民赵禹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徒建州,元昊果反。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皇佑元年,诏提取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已而瓘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希亮乞廷辨。既对,仁宗直希亮,夺瓘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希亮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力请还滑。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坚卧不动,水亦去。 


展开余下试题1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诸贵人交通,(诸贵人)恃势据民地。 
  B、以希亮年少,(希亮)易之。 
  C、上释禹,赏(禹)为徐州推官。 
  D、臣与转运使不和,(转运使)不得为无罪。 
1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希亮捕治置诸法——希亮逮捕犯人治理各项法令
B、 遂引罪坐废——他于是把罪过归在自己身上,因犯罪罢官
C、 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向农民勒索财物的巫师有七十多家
D、 庐于所当决——房子就在会决口的地方
2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陈希亮处事有魄力的一组是
① 察其非辜,出之。②希亮戒而舍之。③民不敢犯,火亦不作。④杀此贼者独我耳。
⑤既对,仁宗直希亮。  ⑥坚卧不动,水亦去。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2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希亮主管长沙县政事,严明执法,敢于惩治依仗权贵之势的不法僧人;他能明察案情,释放无辜者,而查捕到真正的罪犯。 
B、 陈希亮主管扈县政事,禁止巫师敛民财祭鬼的活动,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
他的这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受到当地父老的拥护。
C、陈希亮做开封府司录司事,主张把要用来修塔的三万钱馈赠军用。他敢于为赵
禹的冤案争辨,因打死杀人犯外戚沈元吉,他独自承担责任。 
  D、魏瓘揭发陈希亮在物价上的过失,陈希亮后在朝廷上和他论辨自己正确。在黄河涨水有决口危险的情况下,他指挥防卫,坚守岗位。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的22—25题(12分)
                            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瑰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五四运动时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其后他写小品散文,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瓜豆集》及《鲁迅的故家》等。 


展开余下试题22、第2段“鲁迅也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前事”“后事”分别指什么?(4分) 
23、作者认为,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支持作者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可摘录原文的句子回答或加以概括,分条列出。)(3分) 
24、对于周作人,本文作者并未完全否定,他说:“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请概括作者对周作人的看法。(不超过45个字)(3分) 
25、对本文作简要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2分) 
A.周作人是“玩文学”的行家和鼻祖。 
B.鲁迅的作品是经过千万遍拷问的不朽之作,因而他是我们的民族不朽的灵魂。 
C.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形象阿Q在今天的中国仍活得有滋有味。 
D.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极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E.我们并不排拒周作人,但只有游手好闲之徒才在酒足饭饱之后躺在沙发上大读周作人以打发时光。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卷
        班次           班号         姓名              记分             
1—21题总分为38分。                                               得分     
分值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分值 3 3 3 3 3 3    现代文阅读22—25题共12分    得分           25、            (2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22、“前事”指                                                          。(2分) 
    “后事”指                                                          。(2分) 
23、①                                                                 。(1分) 
②                                                                  。(1分)  
③                                                                  。(1分)
24、                                                                   。(3分) 
三、默写(要求每小题全对才有1分。)  (共10分。)                     得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年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