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9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2]
江苏省盐城中学最后一次模拟试题(5.29).doc
"2005/2006学年度盐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2页,第二卷从第3页至第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福祉       荣耻       趾高气扬       咫尺天涯       
 B.吓唬       显赫       一唱百和       荷枪实弹
C.咀嚼       角色       群雄角逐       一蹶不振   
D.高亢       伉俪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B. 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C.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D.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
B.我还要借这个机会感谢很多在媒体工作的朋友,他们为我的小说做了很多宣传,他们的推波助澜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的小说。
C.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我国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百万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术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这一点,学者们心知肚明。
   B.奥运吉祥物“中国福娃”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的层次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器物”、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视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吗?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节)
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态文化层面是中国书法的文化结构的表层。
B.中国书法的物态文化层面既包括文字本身又包括显示文字的物质材料。
C.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通过字体书体形态显现出来的。
D.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的重要依据。
6.对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的物态文化层面展示的包括了汉字字迹的形态。
B.中国书法的心态文化层面展示的是汉字的“意义世界”。
C.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面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文化结构。
D.心态文化层面决定了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本体”地位。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B.书法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形态。
C.书法并不具有审美价值。
D.对书法的研究应立足于其使用价值。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 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B.吕布击术于阜陵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吕布得到袁涣之后,想让袁涣写信痛骂侮辱刘备,袁涣坚决不同意,即便以死相威胁,也决不妥协,还以理说服吕布。


展开余下试题C.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D.袁涣作官谨慎小心,考虑成熟了才去实行,外表看着温和柔弱,但是内心却颇能决断。因病去官,百姓依然念念不忘。
第Ⅱ卷(120分)
注意:
   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4分)
                               ▲                                          
(2)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3分)
                               ▲                                          (3)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2分)
                                 ▲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
                                   ▲                                          
13.补写下列一段话的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①靡不有初,       ▲         。②言者无罪,        ▲       。(《诗经》) 
(2)斩木为兵,       ▲       ,天下云集响应,        ▲      。(贾谊《过秦论》)
(3)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五、阅读下列散文,完成14~17题。(22分)
                                  把握一种姿势  
  我喜欢看树。远距离的。看它的全貌,看它站立的姿势,无论繁茂,干枯或者死亡,它们都站着。
  尤其喜欢看那些孤独的生长着的树,只要它们闯入我的视野,就肃然起敬。它们不以美丽渴求示人,不因丑陋成为美的陪衬。他们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接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
经常看到这样一棵树,在我坐车上下学的途中。它站在广袤的田野上,是一棵普通的柳树,并不婀娜甚至丑陋。矮墩墩的身材使匠人不想把它伐到家里变成门窗过着家具。因此,它就得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棵树来自哪里?每次依着车窗凝视它的时候我都会这么想。  
这棵树的树杈呈一种舒展的姿态布满周身,就像一个人彻底的放松了自己,无论起卧都是开展着四肢,很不规矩;它的叶子像野草爬满荒地一样爬满了树干和枝桠间,可见,它并不想成为工匠手下的材。它是一棵“野树”。是风吹落的一颗无人问津的种子。它虽孤独,但却自在。怡然自得的本质在于内心,而不是环境的表象。
一棵孤独的树填充了我乘车的寂寞,只要它出现在我的视线中,立即就会觉得内心充实,很多无法寄托的情感似乎都能一下子得到释怀。只是,我从未想过要中途下车去拜访它。遥远的凝视总比切近的仰视好,它能够给人更大的思想空间。只是这种思想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律和定义,它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只是情绪的带动和影响。因此,当有人问我“一棵树有什么好看的?”的时候,我无法回答。只是觉得那棵树更适合我去看,或者说是去感受。
树相对于变幻莫测的时尚、日益膨胀的欲望和扭曲变态的灵魂,它总是固守一个永生不变的模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即使有一天风雨雷电摧毁了它,它的根脉也不离开土地。然而时间却在它的叶脉间悄悄流动,岁月在它的枝桠间默默生长。它用枝叶枯荣独自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无声无息地完成一棵树的生长使命。这是它永不更改的初衷。
  为了一个初衷,永远保持一种姿势,谁能做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自己的前程。儿子遍去热带雨林找到了一棵树,散发着奇香,放到水里不是浮着的,而是沉到水底,就到市上去卖。但是无人过问。后来他发现市场上的木炭卖得很快,便把它烧成木炭,果真很快售完。他便把事情的经过高高兴兴的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惋惜,说这棵树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香阿!
  这个故事很简单。可是对它的感慨可以有几种。为父亲失望,替沉香悲哀,谁能在未识别沉香之前,支持那个拥有沉香的人永远把握自己的信念?聪明的现代人谁不会把无人问津的木头烧成抢手的木炭?!
  永远都不会与沉香结缘,无论我是否能够识别它。因为太大的幸运和太大的遗憾都不属于我。
  丑小鸭可以羡慕白天鹅,千万别与之比较。美丽和善良具有不同的光泽,彼此追求都会失掉自我。把握这一点并不是很难。可是当我们的美丽和善良遭到捉弄,亵渎甚至伤害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忍受着心灵的镇痛,在舔舐着伤口的同时,坚贞不渝、契而不舍的固守着原本的单纯与善良并且笑对别人?这是比守住那份属于自己的沉香更难的事。这也是我对一棵孤独存在的树的敬畏之所在。它笑对春风,也笑对秋雨,它笑对夏季的繁华,也笑对冬天的寂寞。如果有人砍上几釜,来年仍然会绿满枝头,不会改变它站立的姿势。


展开余下试题那棵树在我的眼中既然已经定格,它就会无处不在。只是一棵树的姿势是自然的恩赐,而一个人的姿势却需要自己把握。  
                                               (选自《中华散文》,有删节)
14.结合文意,简要阐释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美丽和善良具有不同的光泽,彼此的追求都会失掉自我。
                                  ▲                                           
(2)只是一棵树的姿势是自然的恩赐,而一个人的姿势却需要自己把握。  
                                  ▲                                           
15.第四段描写了作者眼里的那棵树:“这棵树的枝权呈一种舒展的姿态布满周身……爬满了树干和枝丫间。”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6分)
                                  ▲                                          
16.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个关于沉香的故事,写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4分)
                                  ▲                                          
17.联系全文来看,为什么那棵孤独地生长着的树会让作者感到敬畏?(6分)
                                  ▲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分别不超过12字。(4分)
布什访华,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新闻事件,有的媒体却将其在中国骑车进行大篇幅的报道。而有重大意义的新闻,如胡锦涛提出的关于中美贸易、反恐合作、人民币汇率等五点建议,却放在左边边栏不显眼的位置。这说明某些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眼球”,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放弃神圣的职责,将公众利益放到脑后。新闻学者李希光认为:这样的娱乐化倾向是很危险的,不是满足公众需要。为公众利益服务才是真正的新闻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