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雅礼中学2006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雅礼中学2006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06年5月2日。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崎岖/祛除   薅草/蓬蒿    打盹/下蹲    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B.籼米/翩跹   箴言/甄别    车辆/咱俩    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C.刍议/踌躇   飙升/鱼鳔    颀长/豆萁    罄竹难书/钟磬齐鸣
D.孜然/辎重   剃度/倜傥    熟稔/荏苒    卓尔不群/真知灼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李树彪等案中,均暴露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领导和银行工作人员沆瀣一气、坚守自盗的问题。
B. “无偿献血,无尚光荣”。3月8日,妇联的几位同志走向献血车,以此庆祝自己的节日。
C. 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D. 在“水晶鹅”市中心有一座规模很大的水晶博物馆,里面收藏了数千件不同时期的水晶玻璃珍品,做工精巧、造型各异、色彩古朴,看了叫人流连忘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29日,东亚运动会在澳门打响,除了韩日这两个“螳螂”外,更有朝鲜国家队这样一只“黄雀”,日本足协说,日韩压根儿很重视。
B. 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C. 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D. 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四川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纪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之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无可厚非。
B.一粒珍珠,即使装在一个简陋的木匣里,也掩不住它璀璨的光华;而一块顽石,无论它有怎样华丽的包装,也不会得到人们的青睐。
C. 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D. 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的科学家在陕西省岐山县,采用数字技术对本年度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周公庙遗址进行新一轮的“探测考古”。 
所谓“探测考古”就是通过电流、电磁波以及磁场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让沉睡地下的文物映现在显示屏上。它是一种不用挖掘而直接探测地下遗迹、遗物的新考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挖掘现场位置、规模的勘测精度,而且在探测未发掘过的遗迹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探测考古是数字时代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主任杨林说:“数字时代的到来,使考古学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按照传统办法需要一天时间的测绘工作量,用仪器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而且精确度大大提高。宏观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和微观的食物结构、农作物品种等通过数字模拟都可以得到复原,科学家由此对古代遗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的科技考古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科院遥感所就与地方文物部门合作对北京地区古长城、安徽寿县古城、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等进行了遥感调查。90年代开始,对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河南安阳地区殷墟、汉长安城、洛阳地区、赤峰地区的古城址、古墓葬群等进行过遥感航空拍摄考古。
近5年来,随着红外和远红外探测器、微波测地雷达,特别是声雷达和断层扫描(CT)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了地下无损探测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探测地面或地表下的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硬件支持。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紫禁城等逐渐纳入了探测考古的对象。 
2002年,在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遥感考古会议上,孙永军、何宇华两位研究人员向与会者展示了对新疆古楼兰地区的遥感考古研究结果。他们通过对卫星图像的研读解译,发现流经楼兰古城的孔雀河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基于这一发现,再从环境地质学上进行研究与分析,他们认为,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河水被堵住后形成堰塞湖,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继而最终消亡。
同年,以秦始皇陵为对象的遥感与物探综合探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3年底,秦始皇陵考古队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察已经探明秦始皇墓室的位置、结构和深度。 
 杨林告诉记者,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提议的“中国数字考古工程”目前已经立项。它将以空间信息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设一个数字化的考古综合应用体系。杨林说:“这将使考古的所有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备进行修正和多学科研究。”
虽然数字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考古专家仍然表示,它在考古中仍是“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依赖。对于即将开展的周公庙“探测考古”,他们坦言:“我们并没有把握能探测出重大遗迹,我们所掌握的这双‘科技透视眼'对地质环境和遗存的埋藏深度仍有一定要求。但即使取得部分成果,它在数字考古上仍有重大意义。”
5.对“探测考古”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国的通过电流、电磁波以及磁场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再现地下的文物于显示屏的一种崭新的考古技术。
B.是利用数学技术可把遗存的宏观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和微观的食物结构、农作物品种等复原的考古技术。
C.是一种不用挖掘而直接探测地下遗迹、遗物的新考古技术。
D.是一种以空间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设一个数字化的考古综合应用体系,这将使考古的所有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备进行修正和多学科研究的考古技术。
6.探测考古较传统考古有明显优势,属于这一优势的一项是(   )
A.确定挖掘现场位置              B.探测地下遗迹、遗物
C.提高挖掘效率                  D.提高考古挖掘规模的勘测精度 
7.联系上下文,对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这一发现”中的“这”是指对新疆古楼兰地区的遥感考古所得的卫星图像。
B.“基于这一发现”中的“这”是指孔雀河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
C.孙永军、何宇华两位研究人员通过遥感考古,证明了位于孔雀河上游的楼兰古城因断水而消亡这一事实。
D.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的根本原因是,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两次地质滑坡形成堰塞湖.
8.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科技考古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对北京地区古长城、安徽寿县古城、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等进行了遥感调查,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B.在周公庙遗址进行新一轮的考古探测中,数字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多数考古专家对探测考古的态度是:不过度依赖又期待出重大成果。
C.地下无损探测技术是近5年才发展起来的,它为遥感探测地面或地表下的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硬件支持。
D.探测考古对地质环境和遗存的埋藏深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考古中仍是辅助手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1]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2]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3]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4],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5]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茶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6]。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展开余下试题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 [1]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2]岩崿(è):山崖。[3]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4]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5]箨(tuò):笋壳。[6]御:用。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中间。 
B.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C. 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安坐。 
D.运穷福艾                      艾:尽,停止。
10.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B.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刘子闻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苦乐相生”的一项是(   )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③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④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乐。    ⑥彼之乐,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12.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第Ⅱ卷 (114分)
四.(21分)
13.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译文:                                                                     
②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译文:                                                                     
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减字木兰花  
                 蒋兴祖女                          淮上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有宋一代,在靖康之耻及南宋灭亡时,曾涌现出一系列爱国女词人。她们被金兵掳掠北去,在离别故乡山河时,留下了很多令人感泣、深沉悲愤的词章。前首为“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师”时,阳武县令蒋兴祖之女为贼掳去,遂“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后首为南宋宁宗年间,金人掳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客舍间。
⑴两首词上片(前四句)均写词人被掳北去的情景,然写法同中有异,试各以其三、四句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这两句均借景抒情,均抒发了词人远离故乡、眷恋家国的深情。但同中有异,
蒋词                                                                。
淮词                                                                。 
(2)淮词末句“有泪无言对晚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其内心怎样的心情?(2分)
答: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词人形象,表现了              
                                                                           。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句1分)
⑴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展开余下试题⑶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屈原列传》)
⑸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                 , 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观 舞  英   高尔斯华绥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未久,从幕布厚重的皱褶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来也不超过十三四岁,最小的一两个则仅有七八岁。她们穿得都很单薄,腿脚胳臂完全袒露。她们的头发也散而未束;面孔端庄之中却又堆着笑容,竟是那么和蔼而可亲,看后恍有被携去苹果仙园之感,仿佛己身已不复存在,惟有精魂浮游于那缥缈的晴空。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白皙而丰满,有的棕褐而窈窕;但却个个欢欣愉快,天真烂漫,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尽管她们显然全都受过极高超和认真的训练。每个跳步,每个转动,仿佛都是出之于对生命的喜悦而就在此时此地即兴编成的舞蹈对于她们真是毫不费难,不论是演出还是排练。这里见不到蹑足欠步、装模做样的姿态,见不到徒耗体力、漫无目标的动作;眼前惟有节奏、音乐、光明、舒畅和(特别是)欢乐。笑与爱曾经帮助形成她们的舞姿;笑与爱此刻又正从她们的一张张笑脸中,从她们肢体的雪白而灵动的旋转中息息透出,光彩照人。 
尽管她们无一不觉可爱,其中却有两人尤其引我注目。其一为她们中间个子最高,肤褐腰细的那个女孩,她的每种表情每个动作都可见出一种庄重然而火辣的热情。 
舞蹈节目中有一出由她扮演一个美童的追求者,这个美童的每个动作,也都异常妩媚;而这场追逐宛如点水蜻蜓之戏舞于睡莲之旁,或如暮春夜晚之向明月吐诉衷曲表达了一缕摄人心魂的细细幽情。这个肤色棕褐的女猎手,情如火燎,实在是世间一切渴求的最奇妙不过的象征,深深地感动着人们的心。当我们从她身上看到她在追求她那情人时所流露的一腔迷惘激情,那种将得又止的曲折神态,我们仿佛隐然窥见了那追逐奔流于整个世界并永远如斯的伟大神秘力量——如悲剧之从不衰歇,虽永劫而长葆芳馨。 
另一个使我最迷恋不置的是身材倒数第二、发作浅棕、头著白花半月冠的俊美女神,短裙之上,绛英瓣瓣,衣衫动处,飘飘欲仙。她的妙舞已远远脱出儿童的境界。她那娇小的秀颅与腰肢之间处处都燃烧着律动的圣洁火焰;在她的一小段“独舞”中,她简直成了节奏的化身。快睹之下,恍若一团喜气骤从天降,并且登时凝聚在那里;而满台喜悦之声则洋洋乎盈耳。这时从台下也真地响起了一片窸窣与啧啧之声,继而欢声雷动。 
我看了看我那友人,他正在用指尖悄悄地从眼边拭泪。至于我自己,则氍毹之上几乎一片溟濛,世间万物都顿觉可爱;仿佛经此飞仙用圣火一点,一切都已变得金光灿灿。 
或许惟有上帝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这股力量,能够把喜悦带给我们这些枯竭的心田;惟有上帝知道她能把这力量保持多久!但是这个蹁跹的小爱神的身上却蕴蓄着那种为浓艳色调、优美乐曲、天风丽日以及某些伟大艺术珍品等等所同具的力量——足以把心灵从它的一切窒碍之中解脱出来,使之泛满喜悦。 
16.“笑与爱曾经帮助她们形成她们的舞姿”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17.阅读文章前四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舞蹈的形式之美的?(4分)
18.“或许惟有上帝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这股力量,能够把喜悦带给我们这些枯竭的心田;惟有上帝知道她能把这力量保持多久!”这句话有何作用?(5分)
19.作者在正面描写孩子们的优美舞蹈之后,还从哪些方面来烘托舞蹈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4分)
六、文章赏析(16分)
20.读完《观舞》,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舞者之美
——简析《观舞》中的舞者形象
(2)轻灵之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雅礼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