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0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1]
2006年潮南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2006年潮南区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科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按照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4)《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的情趣。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_。
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语病或错别字,请写出该句子的序号并改正。(4分)
①90年代以来,欧美市场上抗菌产品逐渐普及。②新飞公司经过深入调查,③了解到国内家用电冰箱存放食品大多不具备消毒抗菌功能,④因而会兹生大量有害物质,⑤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⑥作为中国冰箱行业“三强”之一的新飞公司决心紧跟国外家电技术发展潮流,⑦先后投入巨资,⑧组织技术力量,⑨经过一年的研究试验,⑩终于生产出抗菌力强、抗菌时效持久的健康型冰箱。
(1)                                                              
(2)                                                              
(3)                                                              
(4)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浏览完整试题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成,将以攻宋。     问:“何以战?”
B. 愿借子杀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义不杀少而杀众。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吾义固不杀人。     舍生而取义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甲)文中也找出一个体现子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2分)
   答:                                                                               
6.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用了怎样的做法?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10分)
①经过大量研究之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有三个关键性因素:一是           ;二是           ;三是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大陆的存在对这三个关键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
②首先,南极冰盖对于太阳辐射来的能量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测结果估计,结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南极冰盖就会往外延伸1100千米,这将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5℃,因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而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6%,则整个地球就将被冰层所覆盖,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
③另外,南极冰盖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反射镜,将太阳辐射到这一地区的能量的绝大部分都反射回去。再加上南极高原的空气稀薄而干燥,灰尘极少,所以被冰层反射来的能量很难被空气所吸收,因而白白地散射到太空中去,致使地球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热能。南极冰盖覆盖了南大洋很大一部分面积,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热交换,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④更加重要的是,南极冰盖季节性的胀缩又把上述的这种效应大大地放大了。我们知道,冰对来自太阳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约是水的5-16倍。而在冬天,冰盖的面积是夏天时的5倍,最大时覆盖了整个南半球面积的8%,因此,南极冰盖的存在和胀缩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无疑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
⑤还有,若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热动力机,其热能主要来自被太阳光加热了的地球表面,特别是善于吸收热量的海洋表面,在这里,海水将太阳能吸收并贮存起来,为这个热动力机准备了取之不尽的燃料供应。于是,在地球的表层形成了两个互相影响的循环系统,这就是大气对流和海水环流。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高空分流向地球的两极,在那里释放出所携带的热量而变冷变重,下降到地面以后又从两极吹回到赤道,形成了大气的全球性对流;另一方面,太阳将赤道附近的海水加热之后,从大洋表层流向两极,在那里冷却以后,又从洋底流回赤道,组成了另外一种连续不断的热交换,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洋循环系统。


展开余下试题7.根据②③④⑤段的大意,第①段中说的三个关键因素应该是:(3分)
一是                                              ;
二是                                              ;
三是                                              。
8.解释第②段和第④段中加点词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2分)
⑴灭顶之灾:                                                       
⑵可想而知:                                                       
9.说明①②段中“大量”一词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0.列举出本文所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写出例句。(2分)
(1)                                                                            
(2)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5分)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1.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试谈谈“不完全正确”这一词语的准确性。(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13.第段中加点词语“这种教育”指的是:                                      
                                                                     (3分)
14.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文摘卡上,并写上自己的感悟。(3分)
读书文摘卡
类别 议论文           篇名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作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内容摘要                                                                 
                                                                         
我的感悟                                                                  
                         &nb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潮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