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潮阳南侨中学2006高考热身测试卷
"潮阳南侨中学2006高考热身测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蛟龙  搅拌  焦虑  娇生惯养  心存侥幸  
   B.鸿鹄  辜负  箍桶  沽名钓誉  呱呱坠地
   C.萧瑟  塞责  晦涩  不事稼穑  十恶不赦
   D.觊觎  茱萸 阿谀  尔虞我诈  滥竽充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晦涩   批沙拣金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流水帐     欲盖弥彰    胜不骄,败不馁
   C.班驳   哈蜜瓜     集腋成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详   相形见绌   杀一儆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品位甚高,所以我经常光顾。
B.空调市场没有股市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工作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处分,就金蝉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女队有多场比赛从单局比分上看赢得并不轻松,但是整个尤伯杯赛事打下来一场未失、只丢两局的骄人成绩,足以证明在国际羽联新的21分赛制下已经领跑世界。
B.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1O架参加表演的阿尔法喷气机是昨天上午11时从香港飞抵珠海机场的。机身上喷有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阿尔法”依次按编号停放在停机坪上。
D.自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1402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浏览完整试题    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据统计,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话通讯用品,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在问过手机的价钱以后,紧跟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
    短信与手机同步增长,手机用户中已经有大部分人收发过短信。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在网上有过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通过手机短信相互问候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    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网络在数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而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在日本,成千上万的人群,既有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青少年,也有背负着家庭责任的主妇以及严肃的“办公一族”.都不约而同的拿着各种颜色、各种型号、各种款式的手机,不断的用拇指在手机上按动。对他们而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
    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尽管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收发短信,但中年人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因此,年轻人无疑是“短信一族”的主力。另据调查,年轻人在将来使用短信的意向也显著强于中老年群体。
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这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尽管由于手机尚未大量普及,短信文化也没有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谁又能忽视这具有极强生命力,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呢?                        (《青年研究》2004年4期)
5.对文中画线句“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使用短信的多是年轻人,所以称短信文化为年轻的文化、年轻人的文化。
B.因为我国短信的开通是1998年才有的事,使用时间非常短,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    化。
C.因为短信是一种新生的文化,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年轻人的文化。
D.因为短信在中国的使用量增长非常快,极具生命力,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手机短信的兴起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B.手机的畅销得力于其短信功能的出现与不断增强。
C.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人们开始觉得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真正的手机。
D.每个购买手机的人都会关注它的短信功能。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信文化开始于1992年。它的重要标志是在英国第一条短信的发送成功。
B.短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和它自身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的。
C.在日本,人们无论什么身份,都喜欢在同一时间用手机短信来交流和娱乐。
D.在今天,年轻人是‘手机一族’的主力;在将来,这种情势也将依然存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8.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阎太后称制          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B.此譬犹儿妾屏语耳      儿妾:对儿童妇女的蔑称。
C.在事数言便宜          便宜:见机行事。
D.盛修肴膳,单极滋味    单:通“殚”,尽。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辄问以《礼》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瑗闻而遽止之               朝而往,暮而归
C.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所著凡五十七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明崔瑗“宿德大儒”和“从政有迹”的一组是
 A.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B.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瑷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C.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D.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十八岁就到京师求学,所学范围很广,天文、历法都有所涉及。即使在被关进监狱受审期间,他也能向在《礼经》方面很有研究的监狱长请教很多问题。这表明他的勤奋好学。
B.顺帝继位之前,曾被安帝废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为太子,崔瑗认为这种做法不合正统,于是想和陈禅一起劝阎显把握好时机,拥立济阴王。但陈禅没有这样做。济阴王即位后,杀了阎显,崔瑗也被牵连。陈禅要阎显说出真相,被阎显拒绝。
C.崔瑗喜欢交朋结友,不仅当时的文化名人马融、张衡与他友谊很深,而且当时许多重要官员如大将军梁商、大司农胡广、光禄大夫杜乔、太山太守李固等对他都极 为推崇。
D.崔瑗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充当幕僚时能积极为其主出谋划策,担任县令时积极为老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但是他不过问家里的生计,平时也只是粗茶淡饭,当时之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20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4分)  
⑵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4分)
13.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盂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1)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2分)
  (2)这首诗感情深沉,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的赏析。(6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2小题)
(1)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苏轼《赤壁赋》)
(3)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像我这般珍惜故纸的人,常常舍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都没头没脑,残损得不像样了。这时我总是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七八,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一开始我不知它具体的方住,只为那种莽原气象苍凉气息吸引,心想什么时候也走去看看。后来有人告知楼兰在罗布泊附近,不由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天啊!倘没有天赐的力量,是断断难以进入这神秘领地的。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班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写满了汉字,古朴而雅拙。只是由于残片,即便从内容上细审.我也弄不清哪页残纸居先哪页残纸在后。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盘垫奢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查垡,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丰茂,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使人们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
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在我把玩到的一些墨迹里,这时的书体,正处在隶楷若即若离的阶段,那种楷有隶意、隶含楷法的驳杂胺着状态,醉醉有味品之不厌。这些墨迹和相应时期的魏晋名流风格如隔江海c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深目高鼻的楼兰人.此时还没有学套含蓄呢。有时用笔恍若马背上挥刀,直通通地就挥过去。这宛如在纸面上作长枪大戟格斗,咣当作响。我当热不大习惯这种表现方式,觉得太抛筋露骨,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这时的江南名士,已经能够写得一手流畅婉转的好字了.楼兰人的字迹却都处在未完成的品相里,似乎等着后人去弥补。可是我感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的宗教神秘的气息这真是一个饶有深味的问题:有技巧的人足以达到完美,却全然写不出如此韵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料想在不久,就连高耸的烽燧也要被遮埋,遗址外相将荡然无存。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这些碎片有自身的特性,获得朴素的色调和质地,尤其是时日赋予了它们长存的生命力,已不惧-怕世俗的侵入了。我慢慢地走近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其实,认识一个世界要达到周全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达不到,什么都肤浅之至。
    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5.根据文意,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穿过岑寂的碎片”中的“穿过”是什么意思?
(2)“楼兰于我来说……一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16.文中说:“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是什么引发一些人“神往地张望”?为什么会“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4分)
   
17.“穿过岑寂的碎片”,作者联想到了些什么?答出其中三点。(6分)
  
18.“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 在这个句子中,“迷蒙”一词用得恰切,请就“恰切”的理由作简要的说明。(5分)    
 
六、(15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某游览胜地,山水秀丽,古迹甚多。然而游览之余,有不少遗憾。不少游客置文物古迹于不顾,有的乱扔果皮、纸屑、塑料袋等脏物;有的乱涂乱划,墙壁上、画柱上、佛像上、树干上到处可见“到此一游”字样;有的攀援到佛像身上照相;花草被采摘、践踏得不成样子等等。为改变这一现状,该游览区管理处一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想拟定一个《游客须知》张贴明显处。请你代该游览区管理处拟写一份200字以内的《游客须知》。
20.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按要求写出六个关键词(任选一题)(4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         、         
(2)人学的历史观:          、           、           
21.按下面例句的修辞和句式仿写,要求符合事理并寄寓一定思想感情:(6分)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渡涛,                                      
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七、(60)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作家曾经告诫我们,要感念圣灵——它让我们成为一名劳动者;要感念劳动——它赋予了我们生活以激情。劳动,使我们潜藏着的人道精神和乐观进取的性格得到凸显;劳动,还使我们在疲惫中看见了自已生命的韧性,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硬度......
      劳动既指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也指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任何时候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然而,时下的社会里,一些人淡化了“劳动”观念,疏忽了“劳动”锻炼,甚至在意识里滋生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鄙夷或不屑......
请以“感念劳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6高考热身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 D读音均为yú(A搅、侥读jiāo;B鹄读hú,其余均为gū;C赦读shè,其余均为sè)
2.D(A中应为“披沙拣金”,B中应为“流水账”,C中应为“哈密瓜”)
3.C(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此处符合语境。A、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此处主客颠倒。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D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 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
4.B(A最后一句缺主语,在“足以证明”后加“其”;C语序不当  改为“按编号依次停放在停机坪上”;D“累计”与“总共”重复。“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杂糅语病,删掉“有利于”或“了”字)
二、
5.C(ABD三项都有局部的正确性,但圴未能从“年轻的文化”和“年轻人的文化”两个方面作全面的理解)
6.D(D项将原文“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说成了“每个购买手机的人”,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7.C(C项错在对原文“不约而同”一词的理解。文章在此是通过形象的描写说明短信文化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深广影响,并非完全写实;同时,“不约而同”也不是“在同一时间”的意思)
三、
8. C(指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9.D(放于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A拿,用/凭,靠;B表顺承/表修饰;C这/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0.D(A组中第一项“年十八”与“大儒”不相符合;B组中第一项只能说明其交往,第二项只能说明他的勤学好问;C组中第二项说明他的清廉)
11.C(光禄大夫杜乔检举他贪污)    
12.(1)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重点词:“虽”、“于是”、“释”) 
(2)废黜少帝,迎立济阴王,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潮阳南侨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