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压轴卷(2006年6月) 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官邸 胼手胝足 中流坻柱 根深蒂固 B. 福祉 神祇 嗤之以鼻 妍媸毕露 C. 戍守 宽恕 庶刘侥幸 漱涤万物 D. 栗子 清风夜唳 厉精图治 不寒而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是我们白家祖辈流传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B. 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 C. 穿名牌,吃美食,配备高档娱乐和通信用具,盲目追星……这些实在不应成为新世纪都市中学生们推求的消费风尚。 D. 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B.江苏省为了防止煤矿坍塌事故不再发生,到2005年年底前,已依法关闭了全部163家小煤矿。 C.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这完全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研究”的新阶段。 D. 根据调查,我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十分理想,毕业学员的薪水增幅稳步上升,毕业三年后年工资平均达到50至60万元人民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阿Q正传》中“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子里来偷萝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这些狡辩的话突出表现了阿Q性格中的圆滑无赖。 B. 传奇的意思,就是传写曲折离奇的故事。人们习惯上把唐宋人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也有人把明清戏曲称作传奇。前者比如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后者比如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明朝传奇作家汤显祖继承了唐传奇的特点,创作了著名戏曲《牡丹亭》。 C. 元杂剧最初是北方剧种之一,后来推行全国,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完整艺术形式。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其中,本色派的代表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是王实甫。
浏览完整试题D. 西方现代文学对于习惯于追求情节的中国人来说,阅读甚难。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墙上的斑点》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格里高尔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一个小人物,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因这部作品的成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步行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法、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从前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指标,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踌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为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忽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5、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 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 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C. 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 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6、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 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庄重和谐之美。 B. “徒跣”:原义为“脱鞋走路”,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C. 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仪、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 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在于真实之中。 7、综观全文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 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B.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C. 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D. 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yuè,煮)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