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63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200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0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150分 150分钟)
第I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1Q
A、 百舸(kē) 伶俜(pīng) 沉浮(fōu) 屏(bǐng)息
B、 踟(chí)蹰 携 (xié) 带 寥廓(kuò) 纤(qiàn )绳
C、 峥嵘(róng) 稠 (chóu) 密 否(fǒ)泰 漪(yī)沦
D、 矛戟(jǐ) 勇剽(biāo) 机杼(yù) 罗绮(y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拌倒 招谣 张皇失措 山青水秀 B、 倾圮 濒临 一愁莫展 以德报怨
C、 萦绕 班斓 针贬时弊 真知灼见 D、 屏息 罗绮 墨守成规 振聋发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次“我们共同的地球”中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B、当受到称赞时,不能趾高气扬;受到批评时,不能俯首贴耳
C、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摆在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D、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B、我们可以在街头随处可见各类商店出售不同档次的商品,而且卖得很火。Wr
C、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D、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游仙诗”,通过梦境、仙境等表现诗人情怀,比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记梦言志,是一首别致新颖的话别之作。
B、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 ,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堪称古今律诗第一的诗人是李白。
C、词兴起于唐五代,发展到宋代达到极盛时期,出现了婉约、豪放两大派,前者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辛弃疾目睹了中原沦丧,欲收复而不能,因此词中常含愤激之词。
D、《高老头》《悲惨世界》《吝啬鬼》《忏悔录》的作者分别是巴尔扎克、雨果、莫里哀和卢梭,他们都是法国作家。屠格捏夫、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变色龙》。
6、、下面这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描写了闲适恬淡静的夏夜风光,请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项是( )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A、①吹 ②圆 ③依 ④几 B、①掠 ②上 ③到 ④有
浏览完整试题
C、 ①拂 ②落 ③横 ④一 D、 ①袭 ②明 ③傍 ④声
二、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12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杜甫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旅夜抒怀"中“旅夜”的意思是旅居在外的夜晚,“书”的意思是“记”。
B、“危樯”句中的“危樯”是指危险的桅杆,“夜舟”指夜晚停泊江边的船只。
C、“星垂”句中的“星垂”指天边群星低照,“月涌”句中的“月涌”指水中明月随江流起落。
D、“名岂”句中“著”字的意思是“昭著”,“官应”句中的“休”字的意思是休官。整句意思是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呢?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写在微风吹拂、细草摇动的江边孤舟夜泊,表现了诗人旅夜的凄清,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第二联描绘江上夜景,一静一动,开阔雄壮,有力地衬托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C、 第三联写旅夜的感慨,一“岂”一“应”,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不得舒展的愤懑之情,揭示政治上的失意才是他漂泊孤寂的原因。
D、 前两联写景,寓情于景,后两联抒怀,借景抒情,诗人以沙鸥自况,表达了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温庭筠
9、选出与本诗第二联诗句结构相似的一项( )
A、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B、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10、理解分析不正当的一项是:
A、 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羁旅中孤独而凄凉的内心世界。
B、 全诗描绘出一幅远行途中的客子在初春佛晓时出发的情景。
C、 诗的中间两联是写景,叙事都集中在首联和尾联。
D、诗的首联统摄全篇,确定了全诗的总的情景和基调。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①数夫矣。今而见择②,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注] ①偃蹇:高傲。 ②择:弃。
1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_)
A.使奉少昊 。 奉:供奉 B.问所去失。 去失:损失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责让:批评指责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A、而不为章句 B、 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②A、悉以豕偿之 B、以观夫子之志耳)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3.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主犹以为少 B.主人许之,因为执勤 C.及嫁,始以装饰入 D.而称鸿长者
14.下面全都能表现梁鸿的节操的一组是:
①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⑤居庑下,为人赁舂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15.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得到世人的称颂。
B.梁鸿不小心失火,就去找蒙受火灾损失的人家,赔偿人家的损失。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可梁鸿并不接受。
C.梁鸿因为孟氏之女的相知和仰慕,娶了孟氏之女,希望可以到深山过隐居生活。
D.文中举案齐眉表示恭敬,后来表示夫妻相敬。由恭敬的举案齐眉,到相敬的举案齐眉,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题目见答卷纸)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请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问题(18 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展开余下试题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变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和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则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丽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奇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读过千遍以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6分)19、文章第一段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分)20、根据文意解释第三段中“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丽的发酵。”的含义。
(4分)21、第四段中为什么作者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分)22、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太遥远只是因为缺乏时间的距离,因为作者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念,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M-5F
B、班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沾益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2分)
译文: 。
(2)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3分)
译文: 。j
17.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田 园 乐 —— 王 维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⑴此诗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春天的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 。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孔雀东南飞》)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五、(18分)
19、(6分)文章第一段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50字))
(1) 。
(2) 。
展开余下试题
(3) 。
20.(4分)根据文意解释第三段中“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丽的发酵。”的含义。(答案不得超过15字)]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21、(4分)第四段中为什么作者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lc;q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22.(4分)( )( )
六(12分)
23.分析下面的材料,得出结论,将你的结论概括成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的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答: 。
24.李小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华,你真爱美呀,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4分)
①你能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
②如果你是李小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
答: 。
2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写一组句子。(4分)
老是把自己当作鲜花,
就时时有担心凋零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绿叶吧,
精心地把鲜花呵护。
26.下面一副对联有一点毛病,按要求改正。(2分)一位高三的同学为街道电视室写了一副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时通晓古今情。”该联总体不错,但细细推敲,从工对的角度看,应将上联的“天下”二字改为( )( ) 更妙
七、作文(60分)27、时代的变迁,使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难于辨别。面对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与街头漫天飞舞的广告,你是否在真实与伪善的路口迷失?是习惯戴上伪善的面具,在坚硬的假壳下忙碌,还是在变化莫测的人世间苦守
上一篇:
2006年全国统一考试I卷逐题详解附评论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6年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