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8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高一(新课标)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命题人:吉林 刘万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罪愆  时晨 前合后偃 雪茄烟  B.郁热  扶持 蜗角虚名 暑气喧 
C.精湛  暮霭 劳燕纷飞 如拾芥  D.烦躁 赓续 残羹冷炙  汗涔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王红和李明从小学到高中就在一起学习,他们俩真可谓是举案齐眉的一对好朋友。
B.在台湾问题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大放厥词,这是不利于祖国统一的。
C.我们这些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由于不可思议的恐怖而心惊胆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D.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我们要本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则,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第一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B.我的运命在高声呼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
C.鉴赏古代戏曲语言,不仅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而且要理解其语意,注意修辞的特点。
D.你顺便去告诉四凤,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
B.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C.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写男女恋情,揭示并抨击了封建势力对青年一代的压迫,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共写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两剧的片断。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人眼中的外国话剧
中国人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是一些出使西洋的外交官。他们或由于外交礼仪,或出于好奇,观看了西方戏剧的演出。显然,他们对此感到新奇,而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一是津津乐道西洋剧院建筑之华美,其“规模壮阔逾于王宫”;二是惊异西方艺人地位之高贵,所谓“英俗演剧者为艺士,非如中国优伶之贱”,“优伶声价之重,直与王公争衡”;三是慨叹西方戏剧布景之逼真,“令观者若身历其境,疑非人间”;四是看重或夸张西方戏剧之社会功能。
稍后,随着中国沿海口岸的对外开放,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国侨民涌入中国,上海成为他们主要的聚集地。在此,他们演出一些西方戏剧以自娱。1866年,侨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它由外国人经营,定期演出业余剧团ADC编演的戏剧。


浏览完整试题     一些曾留学国外,或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中国人,时常出入于兰心大剧院,他们有幸在中国本土上观看西洋戏剧,逐渐对这种新鲜的艺术样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应当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正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当时,一些戏曲界人士对古旧的剧目不足以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甚为不满,因此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
     改良戏曲的参照物,即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写实戏剧。其时著名的戏曲艺人汪笑侬(1858-1918),创造和改编了不少托古喻今的戏曲,藉以讽刺清政府的腐败,宣传“维新”。在这种时事新戏的演出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已划分得不是那么清晰,舞台布景也趋于写实。甚至一些外国故事,也被编成时事新戏,使一些穿着西装的“洋人”,表演着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如《波兰亡国惨》一剧,只不过增加了一些对白,减少一些唱腔而已。
     在中国,促进戏曲改革的另一支力量,来自新式学堂。当时一些学校效法西方的学生演剧,利用假期,让学生举行旨在颂神或赈灾的戏剧义演。显然,高难度的中国戏曲功夫,不易为学生掌握,而以对白和动作表情达意的西方戏剧,却容易为他们所模仿。因而,他们在演出中弃戏曲而取西方戏剧,当是情理中的事。
     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为后来的留学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这类演出,演员是中国人,所吸引的观众也多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这就使得西方戏剧不再是少数洋人的专享,而开始缓慢的走向中国民众。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选自《中国话剧》)
5.下列有关“时事新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事新戏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传统戏曲的一股改良热潮。
B.一些戏曲界人士对古旧的剧目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甚为不满,因而有了“时事新戏”。
C.改良戏曲的参照物是时事新戏特点之一。
D.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在一些时事新戏中已被划分得不那么清晰。
6.根据文意,从功能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主要区别是哪一项(  )
A.是否具有写实性。 B.建筑是否华美。 C.艺人地位是否高贵。 D.戏剧布景是否逼真。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海兰心大剧院的建成,使得一些中国人有幸在中国本土上观看西洋戏剧。
B.由于外交礼仪或出于好奇,出使西洋的中国外交官最早接触了西方戏剧。
C.新式学堂是中国戏曲改革的一支力量,其中一些学生效法西方戏剧就是一个明证。
D.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和为后来的留学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基础的是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勃勃之后也。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改姓杜氏。达性刚鲠,有胆力。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赐爵长广乡男,迁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 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达曰 :“宇文夏州昔为左丞, 明略过人,一时之杰。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赵将军议是也。 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 。”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1)贵于是谋遂定, 令达驰往。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骑据弹筝峡。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有数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达曰 :“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 。”(2)乃抚以恩信, 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太祖闻而嘉之。悦平, 加平东将军。太祖谓诸将曰 :“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雠耻。(3)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 。”乃赐马二百匹。达固让,太祖弗许。
后诏复姓赫连氏。以达勋望兼隆,乃除云州刺史,即本州也。进爵为公,拜大都督,寻授仪同三司。 从大将军达奚武攻汉中。梁宜丰侯萧循拒守积时,后乃送款。武问诸将进止之宜。开府贺兰愿德等以其食尽,欲急攻取之。达曰 :“不战而获城,策之上者。无容利其子女,贪其财帛。穷兵极武,仁者不为。且观其士马犹强,城池尚固,攻之纵克,必将彼此俱损。如其困兽犹斗,则成败未可知。况行师之道,以全军为上。”武曰 :“公言是也。”乃命将帅各申所见。于是开府杨宽等并同达议,武遂受循降。师还,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蓝田县公。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主司请用官物,达曰 :“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 。”命取私帛与之。识者嘉其仁恕焉。(节选《周书》卷二七 有删节。)
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赐马二百匹/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以达勋望兼隆/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如因而抚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及至始皇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赫连达“廉洁俭朴”的一组是
①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②无容利其子女,贪其财帛③命取私帛与之④杜朔周冒万死之难⑤达固让,太祖弗许。
⑥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赫连达之所以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贺拔岳征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刚强鲠直,胆子大。
B.赫连达赞同宇文泰主持军务,并且自己独骑前往夏州迎接宇文泰。
C.赫连达部下抢劫了想要入山避难的老百姓,赫连达严肃地批评了这种错误的做法。


展开余下试题D.赫连达在汉中时,对于当时战事的看法,正是他仁厚爱人品德的集中体现,也正是他能得到百姓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贵于是谋遂定, 令达驰往。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
(2)乃抚以恩信, 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
(3)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 。
12.阅读《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一曲,回答问题。(8分)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了什么样的情感?
(2)从景与情的关系来分析此曲。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_________,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关汉卿《窦娥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传统的智慧
——阅读《金刀记》
廖 奔
戏剧同仁送来近来创作的高甲戏①剧本《金刀记》(编剧陈丽、叶致冰),想请我针砭一下。疑疑惑惑地拿起剧本,一读就放不下,其间不断地有戏剧情节上发现和转折的喜悦,支撑着我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心中充满了阅读的快感。
   中国戏曲的传统资源中,杨家将故事是丰厚的一支,带有极强传奇色彩的北国征战、边关斗智斗勇情节,由宋至今的800年间,在民间日益家传户诵,芸芸百姓大多耳熟能详,纷纷总总的故事原型,汇集成民间文学的洋洋大观,而宋代以后日益增强的北方边患,凝结为汉民族心理中挥之不去的内在忧患,化作戏曲舞台上跌宕起伏、卫国征战的英雄情节。然而,今天来重新品味杨家将故事原型的文化意蕴,我们会感到逼仄性的狭隘,历史语境早已化作滔滔东流水,民族融合的覆被融化了隔阂的坚冰。于是引起一个发问:时代的变迁已经消解了这一文学资源的价值?
    任何人类精神资源都具备无限的可重复开发性,因而是无价的。杨家将故事同样如此——时代将如何、能够如何重新解析它的内蕴?读了《金刀记》,我看到了一种方式。
在传统作品中历来被强调到极端的历史民族话语,被赋予了不可调和的绝对对立观念,随着华夏民族融合为一的时代进程,都成为过眼烟云。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归宿点上回望,这一过程中曾经产生过的恩恩怨怨、爱憎情仇,透过古人观念过滤的纱网,筛除人工涂抹的虚幻色彩,我们不可以发现一些人性的容忍与求同力量,这种被时代过滤掉了的容忍与求同力量,却最终凝结为民族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于是我们看到,《金刀记》里的佘太君,不再是单纯为了一把金刀的个人和家族恩怨就起衅征战,萧太后也无心因一点小的损辱即让辽汉民族流血。两位同样饱经战乱丧亲之苦的女人,深明大义,审时度势,通过各自的努力,一起避免了一场部族战争的残酷结局,显露了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成熟与大度。萧太后祭刀,是写得十分生动的一场戏。她对杨令公卫国忠魂的真心赞誉,情词真挚,也寄予了她对和平的企望,感动了佘太君和杨八姐。结尾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结束了这一段民族心底不化的情结,舞台上袅袅不绝的歌声,都转为历史深处的回声和余响:“它年中华成一统,宋辽都被今天的大雪盖……”历史难道不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么?
    由我的阅读经验知道,这还是一个极富传统舞台性的剧本,它用笔经济,惜墨如金,情节推进快,突变设置多,人物关系虽结构复杂但却呈现简单,一目了然。剧中人物颇具智慧性,这是抓取观众的一个强大兴奋点。杨八姐一代英杰,孤胆只身闯入辽邦盗取金刀,用尽计谋不能得手,萧太后却对她的来历行藏了如指掌、运筹帷幄。萧太后与佘太君这两位饱富阅历的老人见面,彼此了如指掌,但又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共为天下苍生怜念,这是高人的彼此打量与较量,处理得富含情感与智慧。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展示的人生智慧,是最为观众欢迎的亮点,集中体现在三国戏里的诸葛亮身上,后世少有能够企及者。当观众看到的是智者的谋略而非低能儿的蠢动时,会产生处身上界驾驭事物进程的快感。《金刀记》的阅读,让我重温了这种传统式的欣赏快感。
    阅毕论毕剧本,我产生了一睹其舞台风貌的强烈愿望。
                                              (选自《中国文化报•文化论苑》有删节)
注:①高甲戏:地方戏剧剧种,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等地区。
14.作者说:“今天来重新品味杨家将故事原型的文化意蕴,我们会感到逼仄性的狭隘。”为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不超过12个字。)(4分)
15.在文章中,作者详写了“佘太君与萧太后”,为什么?(6分)
16.你对“任何人类精神资源都具备无限的可重复开发性,因而是无价的”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本单元的某一篇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6分)
17.开头作者说:“一读就放不下,其间不断地有戏剧情节上发现和转折的喜悦,支撑着我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心中充满了阅读的快感。”结尾说:“阅毕论毕剧本,我产生了一睹其舞台风貌的强烈愿望。”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六、(15分)
18.把下面一则消息改写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社讯(记者 刘赏)一些国家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候鸟迁徙,以追踪候鸟这一传播禽流感病毒的“最大嫌疑犯”。候鸟目前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携带者。中国科学家和其他国家同行合作,已经总结出全球候鸟迁徙的8条通道,主要包括从西伯利亚到亚洲西南部和东非,从西伯利亚到欧洲,从西伯利亚到印度、黑海和非洲北部等。
19.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目。(6分)
①曹禺曾经说,②现在回忆提笔时的光景,③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④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甲】汹涌流(波涛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乙】印象(影像)的时候,引起我的兴趣的,只有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1)选出标点使用不当的两项(只填序号)
(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0.学校组织了一次话剧的演出,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5分)
七、(60分)作文
21.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关汉卿  王实甫 曹禺 莎士比亚
文学形象:窦娥 崔莺莺  周朴园 繁漪 哈姆雷特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1.D(A晨—辰;B喧—暄;C纷—分)/2.A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对象用错。/3.B(A赘余,删掉“第一”。C逻辑顺序不当,应是“不仅要理解其语意,注意修辞的特点,而且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D语意不明,应在“把”前面加“叫她”。)/4.A(不是40年代,而是30年代。)/5.B(注意文中为“不足以”,“不能”太绝对。)/6.A/7.B(不是所有的“出使西洋的中国外交官”而是“一些”。)/8.D都是“等到”的意思。(A于是/是;B因为/用;C因此/凭借)/9.A/10.D(A.不构成因果关系B.是否“独骑”文中没有依据。C.没有“抢劫”。)/11.(1)赵贵于是把迎接宇文泰的计划定下来,命令赫连达立即赶往夏州。宇文泰见到赫连达痛哭,问他缘故,赫连达将情况如实讲出。(2)于是以恩德信义来加以安抚,百姓都乐于归附,此后百姓相互转告,都恢复旧业。(3)虽然这是靠众人的力量,但他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这样的功劳还不加以酬报,怎么能劝人行善。/12.(1)夸张,抒写了当时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2)此题较开放,只要能围绕“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句,联系离别情谈即可。/13.只合把清浊分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4.历史已变迁,民族已融合。/15.从《金刀记》的内容上来说,这两位是《金刀记》的主要人物,其二人的思想言行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详写证明她们是凝结为民族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核心代表。/16.此题较开放,只要能围绕“精神资源”可以“重复开发”来谈即可。如举《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源出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董解元改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杂剧剧本。这个过程就体现了这段话的核心意思。/17.开头:(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为下文对《金刀记》的具体评价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1)进一步强调自己对阅读《金刀记》的感想;(2)从侧面突出《金刀记》剧本的优秀。/18.科学家利用高科技追踪传播禽流感的候鸟/19.(1)③④(③把“我以为”后的逗号删除;④把“问号”改为“句号”。)(2)【甲】不替换。汹涌流更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奔放;【乙】替换。影像更能表达出语境的意思。/20.略。只要能围绕话剧来展开即可。/21略。


展开余下试题(共7800字 通联:吉林松原二中 刘万春 邮编:138007 电话:0438—2136932(宅)0438—6112924(办)13019144970) (222.160.241.2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新课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