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4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南通市)
"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南通市)
第Ⅰ卷   (共34分)
一、基础知识(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料峭(qiào)    隽(juàn)永    给(jǐ)予      逦迤(yǐ)
B.炮(páo)烙    拽(zhuài)出    狙(zū)击      锱(zī)铢
C.坍圮(qǐ)     亘(gèn)古     恪(kè)守      煤屑(xiè)
D.颤动(chàn)    数(shǔ)落     纶(guān)巾   熨(yùn)帖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溃逃     杜撰     逡巡    步履蹒跚  B.嬉戏     陷阱     膏粱    莫名其妙
C.安详     狼藉     纨绔    一筹莫展  D.内帏     寒喧     攫取    古式古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央决定,2005年不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转而实施       的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
②深秋,看风卷枯叶,听雨打残荷,看板桥晨霜,听孤雁哀鸣,心中不免有些       。
③在印度洋海啸中,一个母亲将儿子托上只能承载一人的屋顶,自己被巨浪卷走,互联网上正在      着她的事迹。
A.稳定   荒凉   传颂        B.稳健   凄凉   传颂
C.稳定   凄凉   传诵        D.稳健   荒凉   传诵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
B.《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因战争刚刚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的“我”,被送到改造为战时医院的母校救治,这一精心设置的巧合凸现了深刻的社会悲剧,使得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学生与炮灰、健康与残疾的冲突触目惊心。
C.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提倡用现代诗歌来开拓散文的新境界。在《听听那冷雨》中,他借助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觉联结在一起,使形象在联想中得以凸现,让读者与作者沐浴在“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意境里。 
D.《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而笑,时而哭,忽又转悲为喜,安慰黛玉,吩咐婆子,逢迎贾母,显耀自己,面面俱到,处处讨好,鲜明地表现出这个人物完全不守做孙媳儿媳的规矩礼数的性格特征。
5.下面人物与言行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②“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③“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④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浏览完整试题A.①惜春 ②熙凤 ③探春 ④黛玉  B.①黛玉 ②熙凤 ③宝玉 ④探春
C.①惜春 ②宝玉 ③探春 ④黛玉  D.①黛玉 ②宝玉 ③熙凤 ④探春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史铁生,北京人,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肖洛霍夫,苏联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
C.《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它深刻反映了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杜牧,晚唐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传世。与《阿房宫赋》一样,他的七绝诗《泊秦淮》也是借古讽今、切谏时弊之作。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7—8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下列对这段文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节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以及叶子下的流水,是按照从远至近、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
B.作者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
C.这一节运用动静结合写法:荷叶、荷花是静态描写,荷香、荷波是动态描写,这样有动有静,充满生机。
D.本节用了不少叠词,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有声韵之美,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氛围,有很强的表现力。
8.下列对文中语句和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玉立的美姿。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了通感手法,写出荷香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特点。
C.“点缀”准确地描绘了绿叶满池、荷花稀少的景象,如果换成“开”,原文清雅悠远的意趣就减少了许多。
D.“高楼”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思,与“冥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9—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9.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 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10.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
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
1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A.第一句隐含了“勾践灭吴”的典故,与题目中的“越中”相契合,言简意丰,一下子将视线牵引进了怀古的情境中。
B.第二句中“尽锦衣”的战士与第三句中“满春殿”的如花宫女,一刚一柔,相互映衬,但都表现出了昔日越人的兴盛。
C.前三句叙写盛况,最后一句写越宫废墟衰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盛衰无常的感慨。
D.这首诗最后一句平中见奇,用衰景反衬昔日之盛,与《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不敢言而敢怒
B.李牧连却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展开余下试题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孤危                   D.诚不得已
14.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所以不须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清清楚楚了。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至于(最后)覆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的。
C.斯用兵之效也。
——这是用兵(抗秦)的功效啊。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采用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策略,这才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Ⅱ卷(66分)
二、翻译与默写(14分)
18.把第Ⅰ卷两个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                                                 
(2)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译文: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从12小题中任选10小题回答)(10分)
(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10)                        :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西江月》)
(11)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朱自清《荷塘月色》)
(1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展开余下试题三、现代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3题。
①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黑阴阴的,像要压下来。天更暗了,牌坊的石柱变成长长的脚,有偏长的头,有狭狭的嘴。一骨碌爬起来,奔逃回家。夜里,风暴雨狂;早晨,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②村外有一个尼姑庵,最后一个尼姑死于前年。庵空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先生,说要在这里办学堂。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女教师,红着脸细声细气到各家一说,一些孩子上学了。学了几个字,便到处找字。乡下有字的地方太少,想牌坊该有字,一座座看去,竟没有。一个字也没有。村子里一个很老的老头说,立牌坊得讲资格,有钱人家,没过门的姑娘躲在绣房里成年不出,一听男方死了,见都没见过面呢,也跟着自杀……
③孩子们每天走进破残的尼姑庵上学。尼姑庵真让人吃惊。进门平常,转弯即有花廊,最后竟有满满实实的大花圃藏在北墙里边。不相信世间有那么多花,不相信这块熟悉的土地会挤出这么多颜色。这群孩子只要向它投了一眼,立时入魔,一辈子丢不下它。往后,再大的花园也能看到,但是,让幼小的生命第一次领略圣洁的灿烂的,是它。女教师说,这些花是尼姑们种的。
④孩子们渐渐大了,已注意到,女教师们都非常好看。她们的脸很白,所以一脸红马上就看出来了。她们喜欢把着孩子的手写毛笔字,孩子们常常闻到她们头上淡淡的香味。“你看,又写歪了!”老师轻声责备,其实孩子没在看字,在看老师长长的睫毛,那么长,一抖一抖地。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过年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好像都没有家。她们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掉进一个古老的尼姑庵里。她们来得很远,像在躲着什么,躲在花圃旁边。
⑤一天,乡间很少见到的一个老年邮差送来一封信,是给一位女教师的。后来又来过一个男人,学校里的气氛怪异起来。再几天,那位女教师自尽了。孩子们围着她哭,她像睡着了,非常平静。孩子们毕业的时候,活着的教师一个也没有结婚。
⑥1985年,美国欧•亨利小说奖授予司徒华•达比克的《热冰》。匆匆读完,默然不动。小说里也有一块圣女的牌坊,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方冰块。贞洁的处女,被她的父亲封进了冷库,冰冻在冰块里边。小说的最后,是两个青年偷偷进入冷库,用小车推出那方冰块,在熹微的晨光中急速奔跑。两个青年挥汗如雨,挟着一个完全解冻了的姑娘飞奔湖面,越奔越快,像要把她远远送出天边。
⑦我默然不动。思绪乱极了,理也理不清。我的家乡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透明的顽石呢?严严地封住了包裹着的生命。偷偷种花的尼姑,还有我的女老师们,你们是否也有一位老父,哭着把你们送进冰块?达比克用闪闪烛光形容那位姑娘的秀发,你们的呢,美貌绝伦的中国女性?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父亲,你们一定会有的,我猜想。你们是否企盼过那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用奔跑的热量,让你们完全解冻,一起投向熹微的天际?
——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有删改)
[注]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告诉我们,这几个女教师“都有逃婚的嫌疑”。
20.第一段中有不少景物描写。(1)从这些描写来看,童年时代的作者对牌坊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段末写牌坊“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1)                                                                  
(2)                                                                   
21.第四段描写女教师们的“好看”,用意是什么?请分两点回答。(2分)
答:(1)                                                                  
(2)                   &nbs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05~06学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